王文翠
摘 ?要:科技信息資源服務在地方經濟發展體系中的有效落實,一方面能夠根據地方環境提供更適宜的技術供應渠道,以此借助信息化資源指明地方企業及科研院所的發展路徑;另一方面,科技信息資源服務的不斷完善與延伸,更有助于地方功能體系的構建,使資源管理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本文基于科技信息資源服務現狀與要素展開分析,憑借優化建議期望能夠為后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科技情報;信息資源服務;地方經濟;實踐分析
科技信息資源服務是我國地方經濟與功能體系構建的參照前提,更是決定地方經濟發展優劣的關鍵要素。為確保更準確的判定科技信息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聯性,本文選用某試驗城市資料作為參考依據,使信息資源服務現狀的審查更精準,并能夠為后續論述提供強有力的證明,以便論述服務實踐的優劣。
1 地區企業科技信息資源服務現狀
1.1 企業技術判斷能力不足
根據現階段實驗市資料可知,處于發展階段的企業在技術項目選擇與分析缺乏應有的判斷能力。在產學研合作項目開始階段,企業在得到技術與項目介紹時,無法有效選擇適宜且先進的項目技術,并且根據市場狀況更無法選擇具備高額經濟回報的正當方式,這極大影響了企業、科研與院校之間的合作關系,導致項目落實期間處于信息不對稱的狀態,甚至部分科研與院校機構對新興科技與細節進行保密,更影響了企業對技術價值的判斷,使新型技術無法有效落,同時基于技術人才儲備的嚴重不足,更無法對技術進行合理的解析,使技術的應用質量遲遲得不到顯著提升。
1.2 產學研合作體系仍需完善
目前實驗市產學研合作的引導作用發揮不夠。一是引導產學研結合的政策環境有待完善。國家及省僅提出過促進產學研結合的宏觀政策和指導性意見,缺乏可操作的實施細則。二是促進產學研結合的公共技術平臺和服務體系有待健全。服務于產學研結合的信息渠道分散,信息網絡不暢通,專業化水平低,難以適應產學研合作的實際需要。三是政府資源配置對產學研結合的引導作用有待加強。對產學研結合的支持應主要通過綜合性的科技計劃,專門針對產學研合作的國家及省、市層次的專項科技計劃需要加強。因此,以促進產學研結合為主要服務形式,探索科技信息服務的成效顯得尤為重要。
2 服務地區經濟發展成效與實踐分析
近些年實驗市政府主導由產業中心構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已有顯著成效,并且在后續新平臺的構建中,已經與地方院校達成戰略合作關系,使產業發展得到了人才渠道與科學領域的優勢,并且在科技信息數據方面更充實了企業的底蘊,為后續科技成果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樣也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
2.1 構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根據產業中心需求搭建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是實驗市政府在科技資源配置期間,利用網絡信息化手段建立的數據管理平臺,能夠根據科技信息資源的重組與篩選構建更高效且準確的服務系統,同時更能夠增強信息數據的真實性。根據實驗市資料可知,此類資源創新服務平臺可分為技術轉化與交易平臺、科學儀器資源共享平臺、信息文獻服務平臺、高素質人才服務平臺與科研項目評審平臺五個部分。從實際效益來看,不但有效提升了實驗市地區的科技信息服務水準,為產業結構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同時更指明了產業戰略方向,使后續企業經濟發展創新成本與風險都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2.2 構建院企難題解決渠道
根據實驗市企業技術創新需求可知,現階段實驗市根據產學研合作需求搭建了信息技術對接渠道,并借由產業環境與地方功能體系構建需求將中心技術轉移入了地方區縣內,使企業在地方經濟發展平臺內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也為后續合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此期間,經過調研方式可知企業遭遇技術需求與難題較為頻繁,在借助了技術信息與裝備共享等平臺后,有效解決了技術轉讓、聯合投資等合作問題,并得到了地方研學機構的幫助。
2.3 科技成果的整合與共享
近些年產業中心面向院校及科研機構征求的高技術含量信息與設備為實驗市經濟及功能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極為顯著的幫助,不但有效提升了地方資源與經濟資產的利用效率,使可持續發展理念有效的融入了地方經濟,同時憑借科研成果的產出,更顯著提升了地區產業結構的轉型質量,并且也豐富了地方經濟結構形式。目前,在實驗市產業成果領域得到發展過程中,地方院校仍有數項科技成果在接洽中,而相關科技信息已經進入到信息服務平臺內部,并且借助通告等形式推送至了多家企業,如此更便于地方企業審查科技成果與需求,使企業經濟體系得到了極大的拓展。
3 地方經濟發展存在問題分析
產學研協同創新過程中需要規避風險,尋找合適的技術源,了解并掌握企業真實的技術需求,但是雙方促進技術轉移轉化服務企業創新的支撐服務作用發揮得還不夠。促進成果轉化的激勵政策法規及創新服務體系需要加快推進建設。產學研合作中介機構聯盟管理模式不健全,存在科技資源重復分散、利用率低下等問題。
4 科技信息資源服務對策與建議
4.1 融合產學研合作模式
從產學研合作具體實踐中探索出比較適合實驗市中小企業的合作方式。隨著合作的深入,企業應不斷探索通過技術入股、股份合作、兼并重組、技術外包、委托開發等形式,形成權責明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長期有效合作機制。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種形式的戰略聯盟,共建工程技術中心、創新戰略聯盟、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在技術咨詢服務、技術開。
4.2 提升載體建設速率
加強政府部門在產學研合作中的職能,充實實驗市產學研合作隊伍,發揮科技系統產學研合作的職能優勢,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往來,獲取高校、科研院所的優秀科研成果,縮短成果轉化周期,為各行業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培育產學研合作中介機構聯盟,通過市場化手段合理有效地分配成果資源。設立“實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各區縣分中心”,吸收和轉化大學先進適用的技術成果。
4.3 充分利用創新科技資源
充分利用中國創新驛站體系的科技資源,遵照驛站建立中心的標準化的管理模式。加強與其他子站點的學習與交流,學習他們的經驗,結合本中心幾年來技術轉移工作實踐,制定完善工作程序和制度,通過植入一種理念,建立一種學習型的組織,有效提升技術轉移公共服務水平,保障技術轉移工作的有序開展。
5 結束語
科技信息資源服務平臺在地方經濟發展環境中的有效落實,不但能夠通過網絡信息化渠道為地方經濟體系的構建奠定更扎實的平臺,以此保障企業發展質量,同時科技信息的不斷充實與完善,更有助于地區產業經濟的轉型,以便后續地區功能體系的構建具備更多的技術選擇性。故而,在論述科技信息資源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實踐期間,必須明確科技信息資源服務平臺的特點與難點,并提供適宜的服務對策,才能為后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更全面的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周永振,楊志華.科技信息資源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實踐探討[J].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17(8).
[2]李欣.高校科技信息數字化導航服務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6(8):182-183.
[3]王超,崔星華.地方工科院校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216-216.
[4]賈丹.高職院校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2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