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景鋒
摘 要:上世紀末以來,各國的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在此時代背景之下,跨國公司對于全球化的趨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公司如果要想在國際市場中占領優勢地位,應當主動加入全球競爭。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估計市場情況變化規律,同時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對跨國經營模式合理科學地調整。本文以我國企業發展形勢為基礎,針對實際情況陳述了企業在跨國經營方面的優勢與不足,最終提出一系列改善跨國經營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發展戰略
在當今社會的演化發展過程之中,經濟全球化程度逐漸加深,并成為主流趨勢。跨國經營是在此條件之下產生的,其符合經濟全球化發展規律。改革開放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的一項基本國策,在此政策驅動之下,跨國經營是大型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在1990年之后,美蘇冷戰格局瓦解,世界的框架與格局產生了劇烈的變化。我國企業應當針對國際形勢,積極主動的融入全球化進程之中,提升自身在跨國經營方面的水平,最終達到有效提高經濟共同發展的目的。
一、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優勢
由于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狀況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在此背景之下,我國可以積極吸取發展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從而有效縮減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水平差距。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歷史文化內涵與社會人文元素,在部分國際市場之中,具備著一定程度的優勢。并且這些傳統元素唯中國獨有,他國難以進行復制。
二、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不足
(一)管理模式相對落后與投資結構的不合理
我國企業在人力管理方面的制度與體系發展緩慢,難以較好的順應國際市場。并且,我國相當一部分中小型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理念不夠先進。[1]另一方面而言,企業缺少能夠熟練掌握跨國經營管理技巧的高素質儲備人才,因而使得企業在組織結構方面發展不夠完善,管理制度調整方向與國際發展規律難以匹配。
就當前我國企業投資結構狀況而言,在加工制造業業方面的投資相對較高,在移動互聯網等高科技新興產業方面的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除此之外,我國對外投資的規模相對自身發展狀況比較小,雖然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二)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較低
國際上相當一部分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依賴于產品的創新能力。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自主研發能力與世界前沿水平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在此背景之下,我國企業只能依賴于他國的核心技術進行發展。
(三)對國際市場變化規律研究不完備
我國企業跨過經營起步相對較晚,缺乏相應的國際競爭大局意識觀。因而難以對國際市場進行環境分析,并且難以對文化差異進行協調。
(四)我國市場經濟體系與制度發展尚未完善
因為我國發展的歷史因素,跨國經營的形成背景是計劃經濟體系。除此之外,我國改革開放程度正在擴大但仍未發展成熟,因而導致企業的管理水平相對落后后。
三、促進我國企業跨國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培養跨過經營方面的高素質儲備人
我國企業在跨國經營方面取得一定程度的進步,離不開具有跨國際專業知識素質與相關法律儲備的綜合性素質相對而言比較高的管理人才。首先,企業應當在內部員工之中挑選并培養一部分具有上述人才特征的員工,并且使得其逐漸適應企業中高層管理的相關業務[2]。除此之外,還應當積極主動地吸收世界前沿公司的管理模式與經驗,加大跨國經營人員本地化程度。另外,我國企業還應當建立完善的激勵獎懲體系與完善的人才資源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人才流動不合理、不科學的現象。
(二)實現投資戰略多元化
對于產業結構而言,我國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同時針對企業發展狀況,這里一系列的宏觀政策進行市場發展的合理調整。綜合利用相關企業的人力資源、財富投資力量,從而促進企業在跨國經營方面的優化發展。就長遠戰略目光而言,在投資的過程中,應當同時向發展中地區與發達地區進行項目的拓展與延伸,進而將投資的多元化程度大大提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資的風險。就規模結構而言,我國企業應當有效發揮國內獨特的規模優勢,并且充分利用政府政策的市場調節能力,以及其宏觀調控的一系列作用。
(三)提高科技研發投入水平
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企業創造出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產品。提高科技水平是企業提高國際市場競爭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只有不斷增大在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投入程度,并且利用先進技術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與優化處理,構建完善的企業技術創新獎勵體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在科技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達到在國際市場中取得優勢地位的目的。除此之外,還要結合自己的發展狀況以及國外市場中存在的機遇,切實考察還未涉及到的發展領域,綜合起來集中優勢力量來研發新產品,也就是所謂的核心產品。
(四)構建科學合理的信息系統
我國企業應該積極的關注國際市場需求變化規律,提升企業在跨國經營方面的信息咨詢服務質量,從而使得企業可以精確、及時、高效地取得在市場經營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條文與規章規定的信息。[3]并且利用上述信息,對企業的跨國經營行為,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與引導,逐步適應國外經濟發展變化形勢。
(五)有效協調合作公司之間的文化差異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企業在跨國經營時,無法避免與國外公司進行戰略聯盟。而在此過程之中,我國企業應當綜合兩國文化之間的歷史人文等差異,同時需要結合地區與種族之間的社會風土習俗等等,針對市場需求對投資模式進行調整。對合作伙伴的歷史文化,具備一定的了解程度,也將有利于兩公司的進一步發展與合作,最終達到兩公司共同進步、合作互惠,提升國際競爭地位的目的。
四、結語
在如今全球化進程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跨國企業所面臨的,既是機會也是挑戰。進入國際市場是我國跨國經營的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其擴大自身經營的重要手段。我國進行跨國經營的企業,應當結合國際市場與國內形式,在挑戰之中積極尋求機遇,同時根據自身運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合理調整。除此之外,還需要進一步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同時改善因為不足之處,努力適應國際市場發展的趨勢,最終達到保障我國進行跨國經營的企業穩步發展的目的。因此,為了企業的繁榮發展,企業在充分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也要積極重視對國際市場的利用,從而更好的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實力,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景誠,趙仁康. 淺談新形勢下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J]. 市場周刊(財經論壇),2014.
[2]張愉. 中國企業跨國投資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6.
[3]吳艷秋.我國企業跨國經營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戰略研究[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5,(1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