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文
摘 ?要: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德育課中的有效落實,一方面能夠為現代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更扎實的基礎,通過教學思路的轉變,使學生更易接受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憑借德育教學工作的核心思想,更便于把控技工院校的教學氛圍,使技工院校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本文基于技工院校德育課常見問題展開分析,在明確工匠精神內涵同時,期望為后續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工匠精神;技工院校;德育課程;滲透式教育
工匠精神思想是指工匠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理念,通過培養工匠對產品的感情,使技術與職責等理念被持續培養,脫離現代心浮氣躁的經濟市場,使企業文化與經濟體系得以轉型,以此謀求更廣闊的技術市場。因此,工匠精神教育工作應該被各類技工院校看重,以便為學生謀求更廣闊的個人發展平臺,并奠定院校的社會地位與學習氛圍。
1 技工院校德育課存在問題
1.1 學生極易心理失衡
技工院校中的學生因為經歷過考試的挫折,在自信心、價值觀與人生觀方面處于茫然狀態,甚至有部分學生對未來的人生充滿悲觀的態度,這無疑會使學生產生不利于學習的心理因素,若不能提供較好的德育平臺,端正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勢必會影響學生綜合素質體系構建的質量,在將來市場競爭中持續處于劣勢。其次,出于技工院校招生的壓力,多數學校為滿足指標要求,不論學生思想品質與成績高低,統統提供了無門檻的入學系統,這便極易導致校園內風氣受影響。
1.2 學生學習無明確目標
技工學校的學生多數是從競爭激烈的常規教育環境淘汰出來的學生。此類學生本身思維活性未必比其他學生差,但之所以脫離原有教學體制,主要還是因為學習意識與目標性不強,對于社會環境的認知一直處于封閉狀態,致使在長時間應試教育環境中對學習產生排斥心理。在此過程中,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自然同樣會受到影響,甚至高強度的技能學習壓力,更會讓學生綜合素質持續處于下坡,使工匠精神思想無法得到貫徹。
1.3 傳統應試教育影響
根據調查資料可知,現階段技工院校更注重于學生專業技術水準的提升,以便使院校在行業市場中具備充分的人才與技術影響力,但也因此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有所疏忽,未能夠按照近些年工匠精神理念的要求,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職責、理想、禮儀與素養等思想內涵,使得技術市場風氣較為混亂,并且有部分學生奉以利益至上的思想,更打破了的技術市場最基本的守則,使得部分不少企業與單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其次,重專業而輕人文的現象同樣使得現代學生精神素質普遍偏低,在步入工作后,技術水平很難有較大的提升,如此同樣限制了學生個人的發展,使技工院校的社會影響力受到嚴重影響。
2 工匠精神在德育課中的價值
2.1 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工匠精神與滲透式教育思想倡導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自我內化,從而使他們的思想品行得到優化。鑒于中職技校生的身心特點,應立足于德育工作的核心導向,適時合理地將滲透式教育內涵轉化為切實可行而又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鼓勵和激發學生在德育課堂下創設各種社團平臺,讓學生自由接觸、思考、交流、競賽等,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2 人格概念的重塑造
工匠精神是引導滲透式教育的核心,此種教學方式具有延伸性、拓展性的特征,能有效推動教育對象的發散思維意識,提高其應用協作能力,進而同步完成理論知識的強化鞏固和實踐素養的日益提升。針對當前學生人格匱乏的集中表現,德育工作應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提供一系列具體的校內外實踐活動,扭轉學生對職業崗位選擇、社會人際交往的錯誤認識,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形成正確的心態、陽光的品格,重塑科學的人格理念。
2.3 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現階段社會正處于高度融合的時代,是自然、科學、社會、人文、藝術等多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時代。技工院校倡導的滲透式教育與工匠精神要求不謀而合,滲透式德育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它融合于日常的學習生活,提倡德育教師要與其他所有的教育者共同行動起來,以課堂知識、專業技能為載體、以社交平臺為媒介,使學生激活思維、學會方法、掌握原則、提升境界;通過專業學科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滲透、通過參加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3 工匠精神在德育課中的滲透
3.1 搭建德育教育平臺
在秉承工匠精神德育教育過程中,滲透式教育方法是主要展開教學工作的憑仗,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根據教學任務搭建完善的教學平臺,讓學生與學校對德育教學工作引起重視,才能讓課程內容發揮作用,使德育教育思想徹底融入技工學校中。期間,教師可利用校園黑板報、宣傳畫與廣播等渠道推廣工匠精神的理念,并提出各類先進事跡,以便為后續課程價值觀的塑造奠定更扎實的基礎。其次,教師可借助社團、演出與競賽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平臺,使學生更全面的了解工匠精神理念,使學生綜合素質構建得以完善。
3.2 落實滲透式教育思想
一方面,技工院校的所有教學管理者應當立足于滲透式教育的核心內涵。根據技校生的身心特點將德育教育與課程設計、教學內容、課堂環節等融為一體,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另一方面,技工院校德育教師要將德育教育中的內涵訴求靈活穿插在教學計劃中,比如可以把現實生活中不同價值觀念的沖突、社會道德困惑中的問題與思想道德教育目標、內容巧妙結合起來,并通過網絡語言趣味闡釋,多媒體影音輔助展示等方式,讓學生在豐富多樣、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啟發下,不僅收獲德育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清晰了工匠精神的含義,而且對自身既有的價值觀念、精神意志和人格理念進行梳理和糾正。
3.3 轉變教學思路,規劃長效機制
德育工作的開展不應局限于傳統教學思路,使工匠精神淪為文字敘述內容,同樣不能抱有走過場的想法,否則勢必會影響學生素質的建設。因此,在現階段德育教學工作開展期間,教師必須轉變以往教學思路,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料平臺,讓學生主動滲透到工匠精神理念中,并由教師進行引導,解決學生心理中的疑惑,才能更有效的轉變學生對以往教學工作的認知,使學生價值觀與人生觀得以校正。其次,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期間,更需要擬定詳細且專業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切身融入到教學氛圍中,通過獎懲措施讓學生知曉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并在此基礎上發掘學生閃光點,使學生得到更好的學習與培養環境。
4 結束語
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中的有效落實,不但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技術認知平臺,使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得以校正,以便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更扎實的基礎,同時憑借滲透式教育方法,更便于擬定長期教學方案,使院校教學風氣得以轉變,進一步鞏固院校的社會教學地位。故而,在論述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德育課中的滲透期間,必須明確工匠精神的內容與要素,并提供詳細的教學方案,才能為后續德語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廖秋苑.淺析技工院校語文教學對“工匠精神”的滲透和培養[J].人才資源開發,2017(16):127-129.
[2]潘愉樂.工匠精神與中職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1):20-22.
[3]陳小平.“工匠精神”引領下的中職德育課堂教學改革芻議[J].文理導航(上旬),2017(9).
[4]馮金霞.中職德育教學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策略[J].學子:理論版,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