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滌非
摘 要:在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的新時期,采礦產業的發展模式逐漸成熟,對于采礦技術的科學發展也獲得了良好的改進,在科學技術的促進下,提高采礦技術的合理管理,不斷加強對采礦技術的應用與提高,在傳統采礦工藝的基礎上,不斷促進采礦技術的更新與完善。
關鍵詞:采礦技術;管理;礦山虧損
引言
但由于采礦產業歷史悠久,隨養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傳統工藝的發展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沒有有效將科學技術與傳統采礦技術相結合,給我國采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作用。
一、新形勢下采礦技術與管理工作的需求
1.1礦山開采環境復雜
我國幅員遼闊,礦產資源豐富,礦山的開采環境地區性差異更為明顯。我國不同地區的同種類礦山在資源類型與賦存特征上往往存在明顯的差別,如地質年代、地質構造條件等,均有著較大差異。這使得我國礦山開采技術應用的環境呈現出了復雜性的特征,因此技術工藝的滿足條件也更為多樣化,在基本行業規范外,各地區針對區域礦山的實際情況也分別制定了具體的執行細則,以應對這種環境復雜性。綜合而言,當前我國礦山開采環境的整體特征為:①不同區域礦產地質構成復雜;②同一地區礦產賦存復雜;③開采技術應用環境復雜。
1.2礦山開采工藝復雜
現階段,礦山的主要工作流程包括回采、掘進、排風、排水、供電、運輸、提升等諸多步驟,各步驟緊密配合協同作用形成整體性的生產系統。而在此過程中,礦山開采涉及一系列客觀影響因素,其中設備類型、開采技術以及安全管理等均會對開采工作造成直接的影響,以上各要素可總結為開采工藝的復雜性。針對不同的開采生產體系,需要制定不同的工藝應用方案與保障體系,而開采工藝的特征使得礦山整體呈現出了較高的復雜性,需要采取更為有效的技術管理措施才能有效保證生產效率與經營水平。
1.3礦山開采管理復雜
礦山的開采管理工作其對象涵蓋了開采、儲藏、流通等諸多環節,是對礦山企業各項資源的綜合性配置。在過往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部分礦山企業在管理工作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導致生產成本不斷攀升,因此難以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企業轉而尋求擴大規模與產能來進行發展,實際資源利用效率與收益水平較低。近年來,礦山企業通過創新改革,其管理狀況已經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通過精細化與動態化管理實現了有效的成本與礦山資源損耗控制。
二、新型采礦技術的應用特點與經濟效益分析
2.1膠結充填采礦技術
膠結充填采礦技術是當前礦產開采工藝中應用最為普遍的技術形式,該技術具有突出的采礦礦回采水平,能夠有效平衡礦山開采采礦量與經濟產出之間的平衡關系。與此同時,膠結充填采礦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開采工藝對于礦山所屬區域的環境影響較弱,企業需要投入的環境保護與恢復成本相對較低,是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優秀礦山開采技術。
2.2礦產床無廢開采技術
礦產床無廢開采技術的主要特點是開采環節中污染物、廢棄物規模的合理控制,以此降低開采行為對于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維持理想的礦區生態環境與社會人文資源。礦產床無廢開采技術的核心是生態環境,以礦區為目標搭建生態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經濟環境的共同體,實現采礦系統的體系化融合,平衡經濟效益與生態、社會效益。該技術通過對礦產開采環節產出物的控制,實現更為便捷的無害化處理或下游產出物利用,將礦山開采行為的影響降到了最低,同時也全面提升了開采的經濟性與復合性。
2.3深井采礦技術分析
礦山的開采深度隨著開采年限不斷增加,當前我國部分礦山的開采深度已達千米,在這種深度條件下進行的開采活動面臨著更為復雜的溫度、壓力等客觀環境因素,同時一些常見的開采安全隱患也變得更為嚴峻,坍塌、冒頂等事故的處理難度更高。對于礦山企業而言,工作人員的安全與企業經濟效益的關聯程度不言而喻。因此,針對深井采礦技術進行的研究分析是首當其沖的。現階段,針對礦山深井采礦技術的研究主要包括鋼纖維混凝土支護、高應力卸荷以及排熱通風等相關內容,這些研究為礦產的采礦效率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除此之外在運用該項技術進行礦產開采的時候還需要對礦山的地壓狀態進行檢測,同時還應該實施全數字微震檢測,只有將這些基礎工作做好,才是為工作人員的自身安全和企業的經濟效益負責。
三、創新采礦技術管理提升礦山經營水平的方法與策略
3.1科學開展采礦技術管理需求分析
創新采礦技術管理工作,首先要解決的是需求分析,既通過對礦山開采與經營活動現狀的研究發現管理工作的著眼點,以此為基礎有效的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對各類礦山開采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從而全面的實現技術管理與經營水平的提升。在需求分析過程中,管理人員應通過調閱長期以來的開采與經營工作管理資料,對企業活動產生準確的認知,重點把握對于礦山開采安全、效率、環境和社會影響等內容產生嚴重影響的部分,將其作為創新需求的心目標,在各要素間建立聯系,從需求分析結果出發制定采礦技術管理與經營水平提升的相應細則。
3.2積極引入自動化采礦技術設備
現階段,礦山的開采技術有了質的飛躍,大量的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在生產活動中得以應用,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為礦山企業的優化管理創造了條件。在技術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應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通有效的考察結合自身實際需求引入自動化采礦技術設備,進一步提升開采過程的科技水平,以此降低人為活動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保證管理效果。在設備引入過程中,應重視融合性,新的設備應與既有礦山開采系統有效匹配,這樣一方面能夠提升設備的產能水平,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降低輔助配置帶來的成本投入。此外,在設備引入環節應具備一定的前瞻性,適當提升采購標準,使開采自動化設備能夠適應企業未來一定時期的變化需求。
3.3應用立體化安全監控與預警系統
礦山安全管理工作是技術與經營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創新采礦技術管理應保證安全監控和預警工作的有效性。結合企業購置的自動化開采設備,配置立體化的礦山安全監控與預警系統,實現對各開采流程與活動的實時監測,對各項安全指標進行動態化管理,在出現安全隱患的情況下,監控與預警系統能夠第一時間發出告警,提醒管理人員采取應急措施進行處理。圖1 為某礦山安全監控與預警系統構成。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應對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于礦山行業的新需求,企業管理者應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技術管理創新,在準確把握礦山開采技術應用與經濟效益特征的基礎上,通過科學開展采礦技術管理需求分析,全面提升企業管理的實際效果,為自身的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靳海華.采礦工程中的采礦技術與施工安全[J].山東工業技術,2019(04):95.
[2]鄧海珠.加強采礦技術管理 減少井下礦山虧損[J].江西銅業工程,1997(02):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