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燕
摘 ?要:建筑施工技術中有效貫徹低碳理念,一方面能夠為后續建筑行業發展提供更完善的生態技術補償措施,由此降低土地資源、空氣質量、水資源污染發生的概率;另一方面,通過制定低碳管理方案,更便于提高綠色建筑施工質量,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得以有效落實。本文基于低碳環境下建筑施工影響要素展開分析,在明確技術發展方向同時,期望為后續建筑施工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低碳環境;建筑施工;技術發展;節能減排
低碳環境是基于我國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衍變而來的新型環保對策,通過加強低碳環境的建設,不但能夠有效降低我國建筑行業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量,使城市空氣質量得以基本保障,同時憑借不可再生資源損耗量的降低,更便于為經濟發展奠定持續性的管理平臺,使我國最基本的資源儲備得到保障。故而,低碳施工技術理應得到建筑施工管理人員的重視。
1 低碳環境下建筑施工影響要素
1.1 建筑施工碳排放量
根據調查資料可知,建筑工程碳排放元素主要源自于建筑原料、施工機械與人為因素。其中,建筑原料在加工和安裝期間,材料本身便含有較高的碳原子含量,若與施工技術和環境產生反應,便極易產生二氧化碳和污染性物質,使土地資源遭受污染。其次,部分施工機械在運作期間,因為需要消耗較高的電能和熱能,所以在電能供應平臺中便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以便使工程施工流程穩定且不受干擾,但也正因為如此,會導致城市碳排放量陡然增加。最后,工人生活的碳排放是不可避免的,在面臨此種問題時需要提供完善的管理制度與監督措施,才能使施工現場碳排放量保持在合理范圍。
1.2 建筑施工碳匯率
碳匯率指的是單位空間內二氧化碳氣體含量降低的速率。在建筑施工期間,管理人員需明確各項施工技術與設備運作可能產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并確定周邊生態環境對二氧化碳氣體的轉化速率,使二者能夠達到均衡的水平,便能夠有效降低對大氣層的損害,并改善地區溫室效益,使施工現場的空氣質量得以更好的保障。
2 低碳環境下建筑施工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
2.1 智能化施工技術
比較傳統的人力施工技術而言,智能化施工技術能夠借由網絡信息平臺與感應元件更準確的把控施工流程與參數,增強施工質量與技術深度的可靠性,同時憑借網絡操作平臺,更便于遠程監控工程構建狀況,通過大范圍的監控錄像能夠增強工程管理水準,及時發現不正當的技術操作行為,并通過智能化監督管理平臺及時提出警告。期間,智能化系統與工程設備的連接能夠根據施工流線提供更合理的管控方案,降低不正當的能源損耗,如此便能夠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并且借由監測元件更便于察覺工程施工中潛在的污染問題。
2.2 節能化施工技術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建筑行業的資源分布相對來說是非常不均勻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資源浪費的現象,而且資源也存在著嚴重不足的狀況,所以這也對建筑業的發展時非常不利的,低碳經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建筑行業在正常的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更好地對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設備和技術進行嚴格的控制,以減少資源的消耗,同時對于企業的建設成本控制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各建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對施工中的能源消耗進行有效的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建筑企業的發展。
3 低碳環境下建筑施工技術改進對策
3.1 綠色建筑施工管理對策
綠色建筑是我國建筑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站在施工管理可持續角度來看,管理人員需要明確基本的綠色建筑施工技術常識,轉變傳統的建筑管理思路,確定低碳環保材料的施工要點與難點,并深入研究相關設備與技術,才能確保后續工程管理方案的擬定更加嚴謹,并能夠提供更富有紀律性、組織性與引導性的工程管理模式,以便施工過程持續保持低碳化,降低各類資源的損耗率,并隔絕環境污染問題,才能確保綠色建筑工程管理質量得以保障。
3.2 加強環境保護技術落實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在我們身邊出現了很多的因為拆遷或建設而形成的大工地,建筑施工粉塵也在極大的影響著空氣的質量。也就是說建筑施工過程中的環境污染主要是指建筑過程中產生的噪音、粉塵與光污染。粉塵主要由風鉆鉆孔作業、不規范的材料堆放與道路揚塵等原因導致的。為了減少建筑施工過程中的粉塵,就一定要做好相關的覆蓋屏蔽工作,可以通過采用濕法作業來有效地降低作業區附近的粉塵濃度。
3.3 環保材料的有效利用
低碳建筑材料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與低污染,最好可以做到回收利用。在建筑施工中能夠通過使用低碳建筑材料來增加墻面的強度來延長外墻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還可以達到較好的防水與保溫的效果。然而因為我國長期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材料的選擇上就極大缺少有關的規范標準,造成建筑施工材料嚴重浪費現象。
3.4 工程土地資源保護技術
在土地資源保護過程中,管理人員需從工程設計階段便進行關注,確保在施工場地規劃過程中,考慮到道路交通與臨時防護系統構建的必要性,才能使施工技術更好的落實。其次,在工程土地資源管控期間,項目部應明確道路紅線及后續功能空間規劃要求,以便合理劃分臨時圍墻與硬地坪的敷設范圍,避免占用過多的土地資源,使其他的功能空間受影響。最后,在材料堆積與設備放置點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需結合現場施工環境與能耗管控要求確定位置,并依據生產規模、材料設備與施工組織等多方面影響要素,擬定操作管理流程,以便降低土地資源占用,使建筑空間利用率顯著提升。
3.5 水資源保護及利用技術
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對于水資源的需求是非常的巨大,建筑行業是個用水大戶。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用水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的攪拌與后期的養護等方面。當前我國混凝土的產量超過20億立方米,這些混凝土攪拌總共需要數億噸的水量,這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并且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水資源的使用方式非常的粗獷,許多供水管道存在滲漏問題,供水系統沒有專業的人員進行維護,導致大量的水資源流失。就這個問題便需要采取相應的節水措施,做好供水管線的維護工作,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4 結束語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內落實低碳理念,不但能夠有效降低城市整體建筑行業二氧化碳與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以便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空氣質量,同時憑借工程管理方案,更增強了綠色建筑施工的水準,以便為后續工程技術的發展奠定扎實基礎。故而,在論述低碳環境下建筑施工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期間,必須明確低碳環境的影響要素,并提供詳細的管理方案,才能確保建筑工程構建質量得以更全面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喆.分析低碳環境下建筑施工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J].科學技術創新,2017,15(12):67-67.
[2]李林燕.分析低碳環境下建筑施工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J].民營科技,2017(4):136-136.
[3]韓滔.低碳趨勢下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方向[J].價值工程,2018(14):208-209.
[4]黎府臺.淺析低碳趨勢下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方向[J].門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