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春曉
摘 ?要:建筑室內給水消防設計的有效落實,一方面能夠根據防火分區與人口密度等數據提供更加細致的消防方案,以便在最短時間制止火災蔓延;另一方面,憑借消防施工技術的深入優化,更使得室內給排水消防系統使用安全性與穩定性得以保障,以便為消防工作的開展奠定扎實基礎。因此,室內給排水消防體系的構建理應得到設計與施工單位關注。
關鍵詞:建筑工程;室內給排水;消防設計;施工技術
隨著我國建筑工程功能形式的不斷豐富,大空間與高層建筑工程數量也在日益增多。作為目前居民最常活動的空間,設計單位必須根據建筑功能與防火分區判斷可能潛在的火災風險,并提供完善的消防設施,以便火災出現時能夠及時制止災害的蔓延,才能使住戶的生命健康與財產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因此消防設計與施工技術質量便尤為重要。
1 建筑室內給排水消防設計存在問題
根據調查資料可知,我國目前消防設計存在問題主要可分為消火栓設置、消防水箱設置。其中,消火栓在設計過程中,普遍存在設備分布不均、給水量不足、覆蓋距離不足等問題,一旦出現火災,極易造成火場形式無法控制,使消火栓難以體現實際用途;另外,消防水箱主要分為室外消防水池與樓頂消防水箱兩種,其中樓頂消防水箱已經比較少見,因為大荷載水箱會對建筑屋面結構造成額外負擔,使建筑工程施工存在風險。而室外消防水池則普遍存在水泵壓力不足,水池潔凈度較低、水池給水量不足與給水距離較遠等問題。
2 建筑室內給排水消防設計優化對策
2.1 優化室外消防管網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可知,根據不同建筑功能要求,室外消防給水管網應提供容量適當的蓄水池等設施,并且管網輸水進水管不應少于兩條,以便在其中一發生故障時,仍有給水管能夠正常工作,避免造成更多的經濟損害。
2.2 完善室內消火系統
首先,在不同室內防火分區中,室內消火裝置水柱覆蓋范圍必須能夠抵達火場任何位置,并且消火栓需設計在人員交通主要區域,如走廊或樓梯處;其次,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必須采用高壓給水裝置,并在制定高度處采用分級給水技術,以便消防給水高度滿足要求。最后,消防泵設計應提供備用管道,并提供有效的手動操控平臺,以便火災問題能夠得到更及時的解決。另外,室內消火裝置還需提供指示燈,以便時刻審查設備是否能夠正常使用。
2.3 消防干管的敷設
一是的管子合理地放置于支架之中,并用卡環加固,防止管子滑動。二是熟悉干管的高度、尺寸和方位,結合這些數據設置好支架。支架包括了管卡、鉤釘、托架、吊環等。管卡一般用于尺寸較小的,吊環用于相對較大些的。另外,在干管敷設期間,設計人員需確保管道都處于一條直線上,以便管道供水環境持續處于穩定,避免水壓與摩擦力對管道造成傷害。
2.4 消防立管的敷設
一是吊垂線,彈出立管的位置線;二是埋設管卡--由墻面的彈線位置和立管與墻面距離的尺寸得出埋設位置。當樓層高度不超過4m時,只需要鋪設一個立管卡,一般設置在1.5m至1.8m的高度處。三是立管較長時需要用絲扣連接,具體方法:根據圖紙上的立管關鍵量出實際尺寸,記錄在圖紙上,進行預試組裝后經凋商,給管段編號,最后拆開,在現場組裝。四是衛生器具的安裝高度確定立管上應當預留的管件位置。
2.5 消防支管的敷設
一是支管的坡度不能小于0.002,類型為坡度坡向立管,功用是便于在修復的時候起到防水作用;二是在墻面中央位置設置位置線,緊固連接起來的裝置,然后才能開展安裝工作;三是沿墻鋪設明裝的支管時,必須設置在便于維護的區域之內。
2.6 防火分區的劃分
防火分區是劃分建筑內部消防設施的重要依據,更是決定建筑內部空間人員疏散與管道走線的所必須遵照的條件。因此,在不同防火分區中,通常都需要防火墻進行隔離,在管道走線期間,若必須經過防火墻,則必須使用巖棉等A級防護材料封堵,以避免建筑火災繼續蔓延。其次,在不同防火分區中,消防水泵需采用分級向上供水的原則,以便供水高度能夠抵達火災區域。再次,在建筑高度較高,無法通過單個水泵提供足夠的供水高度時,在分級供水的基礎上,可以采用減壓閥串聯減壓的措施,使消防用水更易于抵達指定樓層。
3 建筑室內給排水消防施工技術關鍵點
3.1 自動滅火系統
自動滅火的裝置構成有溫控報警器、探測器、通訊和滅火裝置等器件,在設計中重點把握與消防滅火相關的自動噴淋系統的部分,而溫控器和探測器等的實用性主要與本身設備的性能有關。自動噴淋系統的警鈴裝置的設置要適當,既能讓人員在火災報警時清楚的聽見,又能保證運行的穩定性,避免設置在公用通道或隱蔽之處而被忽略。噴淋裝置的噴頭設計要根據建筑的具體情況來區分,有吊頂和無吊頂建筑的設計應根據施工需要來設計,防止噴頭和梁間距離不符合要求。在高層建筑的地下層或底層車庫,要根據自動噴淋滅火系統裝置在最大火勢的情況下來設計流量,保證滅火的有效性、全面性。
3.2 消防給水技術
對于室內建筑的消防給水技術設計,要全面考慮建筑的高度、面積等實際具體情況,及整個建筑的用水量。在國內規定,建筑內假設火災持續3h,高層建筑的消防用水量是室內40L/s,在室外為30L/s。對于建筑中應每隔一個建筑中的避難層設計一個中轉輸水箱,兩個避難層間要設計變頻泵來進行加壓供水,對于火災可能性較大的地區和場所,應設計屋頂水箱的重力供水的形式來形成穩定水壓,保證安全性。為建筑中消防全面性考慮,如有必要需要設置消防水池的循環水泵及導流墻。必要時可以通過在建筑的中心位置設置加壓泵及在建筑中利用公共消防水池,來減少成本和投資,利于管理。在采用串聯供水時,要考慮消防車的供水和涉及范圍,對于消防栓系統不在消防車的范圍內時,要通過設置水泵接合器解決。
4 結束語
建筑室內給排水消防設計工作的有效落實,不但能夠為建筑室內消火系統的構建提供更完善的布置建議,以便更好的直至火災蔓延,同時,憑借施工技術細節管理,更便于調整消防系統整體結構,使消防管道與設備使用壽命得以顯著延長。故而,在論述建筑室內給排水消防設計及施工技術同時,應明確各項設備安裝的要求,并提供詳細的圖紙方案,才能使建筑消防系統的構建質量得以保障。
參考文獻
[1]閆家偉.超高層建筑給排水消防設計[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7(6).
[2]潘水秀.超高層建筑給排水設計實例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6).
[3]田小寶.建筑給排水設計的節能節水措施[J].山東工業技術,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