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亞鴿
摘 要:電裝指的是在電子電氣產品形成中采用的裝配和電連接的工藝過程。在全面敘述電裝工藝內涵的基礎上, 強調了電裝工藝在電子產品研究開發中的作用;詳細論述了如何做好電子產品電裝工藝四個階段工作, 指出當務之急是培養高素質的電氣互聯技術人才, 并提出了培養高素質的電氣互聯技術人才的六條措施。
關鍵詞:電裝;工藝;電氣互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
電裝, 電子裝聯的簡稱;電子裝聯指的是在電子電氣產品形成中采用的裝配和電連接的工藝過程。電裝工藝的含義是“現代化企業在組織大規模的科研生產, 把許多人組織在一起, 共同地有計劃地進行電子電氣產品的裝配和電連接, 需要設計、制定共同遵守的電子裝聯法規、規定, 這種法規和規定就是電裝工藝技術, 簡稱電裝工藝”。對于電子產品而言, 電路設計產品的功能, 結構設計產品的形態, 工藝設計產品的過程。電子設備中的裝聯技術, 過去一般通稱電裝和電子裝聯, 多指在電的效應和環境介質中點與點之間的連接關系。
先進制造技術是當代信息技術、綜合自動化技術、現代企業管理技術和通用制造技術的有機結合,是傳統制造技術不斷吸收機械、電子、信息、材料、能源及現代管理技術方面的成果, 并將其綜合應用于靜電防護區域(EPA)必須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同時在進入靜電防護區域應張貼EPA 警告標示,經典敏感原件、靜電敏感工作區、靜電敏感包裝都應有明顯的防護標記和標識,對進入該區域的工作人員必須進行ESD 專項培訓,進入該區域需按照要求穿好防靜電工作服和防靜電鞋,只有佩帶好腕帶或者腳帶并通過相關靜電測試才能接觸靜電敏感元件或者打開防靜電包裝。靜電服、鞋嚴禁穿出工作區域,并按要求定時清洗。同時對進入EPA 區域的物品也要嚴格把關,比如塑料、紙質物品等不得帶進該區域靜電防護區域的工作人員,每日在操作前必須對工位的接地線、離子風機、工作臺面、腳環或者手環等。開發、設計、制造、檢測、管理及售后服務等制造全過程, 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生產, 獲得理想技術經濟效果的制造技術的總稱。
先進制造技術涵蓋五大技術群, 主要包括:(1)系統總體技術群;(2)設計制造一體化技術群;(3)制造工藝與裝備技術群;(4)管理技術群;(5)支撐技術群。電氣互聯技術屬于邊緣學科、多學科的電子工程制造技術。20世紀90年代開展的“并行工程” ,是電子裝備設計思想的一次革命, 在電子工程制造技術學科內, 它的基本意思是“電氣互聯技術的工作必須從產品的方案論證起參加進去, 參與總體設計及電子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全過程的設計、決策”。為實現這一理念, 國內一些一流的科研院所紛紛投入巨額資金引進先進的電氣互聯技術和先進的電氣互聯設備, 與此同時, 國內一些與電子工程制造技術有關的大學紛紛設立電氣互聯研究生班、微電子技術班和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人們逐步認識到:“沒有一流的電氣互聯技術, 沒有一流的電氣互聯設備, 就不可能有一流的設計和電子產品”。
現代電子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中, 電氣互聯技術的作用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它是總體方案設計人員、企業的決策者實現產品功能指標的前提和依賴。電氣互聯可靠性是電子設備可靠性的主要問題, 電氣互聯技術是現代電子設備設計和制造的基礎技術。電子封裝技術的發展預示著電氣互聯技術發展方向:即在應用3D-MCM第五代組裝技術及其以SOI技術為主體的第六代組裝技術的電子產品中,電子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整個系統環節的各類設計的作用將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電路設計的作用勢必會越來越淡化, 產品設計的“重頭戲”是電氣互聯技術。這是技術進步的標志, 是先進制造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先進電氣互聯技術服務于整機, 服務于生產, 為電子裝備的小型化、輕量化、多功能化及高可靠性以及批量生產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先進電氣互聯技術是一項系統工程, 它涉及到產品從設計、研制到生產的各個環節。電路設計與電氣互聯技術是一種互為依存的關系:先進電氣互聯技術為電路設計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同時先進電氣互聯技術又要求電路設計更先進、更加規范化標準化、更具有生產性工藝性。沒有先進電氣互聯技術作可靠的技術保障, 電路設計不管多么先進也無法實現其戰術技術指標。同樣, 沒有先進的、規范化標準化、具有生產性、工藝性的電路設計, 先進電氣互聯技術就失去了發揮其作用的平臺。從產品的方案論證起參加進去, 參與電子產品總體設計及研制、開發、生產全過程的設計和決策,應用電氣互聯系統集成設計技術, 是現代電氣互聯技術新格局的主要理念。
1 如何做好電裝工藝工作
1.1 全面理解電裝工藝領域的內涵
(1)產品方案論證;(2)電裝工藝新技術試驗;(3)電裝工藝設計;(4)工藝實施。
1.2 強化電裝工藝工作
1.2.1 強化“電路可制造性設計”宣貫和培訓
強化對電路設計人員的“電路可制造性設計”宣貫和培訓, 用電路可制造性設計去規范設計、制約設計, “電路可制造性設計”是提高電路設計質量、解決電路設計與制造之間的接口關系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電路設計是電子產品實現其電路功能的主要途徑, 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 當電路設計人員設計的產品不符合國標、國軍標或電子行業的相關標準, 脫離本單位的生產實踐, 缺乏可制造性, 產品就失去了實現其質量和可靠性的基本前提。電路設計產品的功能時, 需同時滿足成本、性能和質量的要求;即在產品的方案樣機、工程樣機設計和定型設計階段等產品研制/生產的各階段, 在滿足產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必須滿足制造生產過程中的工藝要求、測試組裝的合理性和售后服務的要求。
1.2.2 強化對標準的學習、宣貫和制定
“我們要把學習標準, 貫徹標準, 宣貫標準, 制定標準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要使設計標準化、規范化, 要用標準化、規范化的工藝設計文件去規范設計、制約設計;要用標準化、規范化的工藝設計文件去指導生產、規范生產。首先必須化大力氣學習和掌握國內外先進的電子裝聯技術和電子裝聯標準體系, 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 設計編制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通用電裝工藝規范系列, 包針對設計的規范和針對電子裝聯的規范。其次, 要引進先進的工藝設計軟件, 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和編制一套適合本單位生產實踐的、通用的電裝工藝“亞卡”系列。再次, 要引進先進的工藝設計軟件, 使我們的工藝設計和生產指導“立體化”、“電腦化”。
1.2.3 堅持不懈地開展電氣互聯先進制造技術的研究
電氣互聯先進制造技術是電子裝備制造基礎支撐技術, 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是電子裝備實現小型化、輕量化、
多功能化和高可靠性的必由之路, 也是我們工藝走在設計前面, 走在整機前面的關鍵技術要素。電氣互聯先進制造技術屬于技術儲備, 它表明了我們工藝已經具備的能力和技術實力, 是一個企業總體實力的基本標志之一, 也是提高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力的基本條件。通過電氣互聯先進制造技術預先研究, 在滿足需求背景的同時, 也為提高工藝人員的技術水平, 提高工藝人員的地位和經濟效益提供了最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王天曦,李鴻儒.電子技術工藝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6.
[2]宋坤.防靜電技術在電子產品生產中的應用[J].電子工藝技術,2011.
[3]周旭.電子設備結構與工藝[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4.
[4]任清,劉書強.李曉慶,等.達克羅涂層技術在軍民品上的應用[J].新技術新工藝,2008(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