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鴻波
管理作為一門科學,隨著人類共同勞動而產生和發展,在工廠和企業中,管理得到了充分、完善和系統的發展。而對生產設備的管理作為企業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下面結合本企業設備的管理實際和本人多年的工作實踐淺談一下設備管理的幾點體會。
一、設備的現代化管理必須立足于提升企業現代化水平和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生產設備是企業重要的生產要素和主要資產之一。它既
是企業進行生產的物質基礎和技術設備,又是衡量企業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的一個基礎標志,同時也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因素和創造國家財富的重要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企業的生產設備已向自動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只有實施現代管理模式,才能適應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潮流以及信息瞬變的資訊時代。
設備既然是企業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的一個標志,又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因素。因而實施企業生產設備的現代化管理中,必須立足于提升企業的現代化水平和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這是因為當今世界經濟迅猛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市場需求急劇變化。企業只有依靠提升現代化水平,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從而生產出質優價廉、適銷對路的產品去滿足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并且不斷做強做大,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然而企業要真正適應激烈競爭的情勢,謀求更新更大的發展,除改革現有的企業管理體制和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十分重要的一環就是必須對生產設備進行更新換代,提升設備的現代化檔次,堅持做到高起點、高投入、高品質的技術發展戰略。這是因為設備是人通過技術手段制造出來的,也是作物質生產的。先進的設備是當今高科技的結晶,它薈萃了人們的智慧和創造力,折射出時代科技的精華。生產或購置一臺(套)先進的設備是提升企業規模和現代化水平,促進產生不斷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對建設現代化企業的必然要求。
在這方面,我們楚雄市供排水有限公司在引進先進設備中得到了引證。這些年以來,我公司引進了芬蘭產生的先進污泥脫水設備、日本生產的離心脫水設備、韓國生產的離心風機曝氣設備、柜式加氯機等先進設備對已有的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從以往需手動操控轉為現在的自動控制,技術裝備的更新帶來生產效率的顯著提高和能耗的顯著降低,從而促使處理后的水出水指標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事實充分驗證了設備技術裝備現代化在提升企業現代化程度和發展生產力中的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
二、設備的管理必須堅持確立科學的管理理念,建立并實施規范的管理制度。
設備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備作為一種技術裝備是通過人們去設計制造供人們操作和控制。這里既有技術上的、經濟上的和其它方面的管理。如何實現管理的目標,本人認為,管理理念的升華比技術性的經濟性的管理顯得更為突出和重要,歸根結底那就是必須明確樹立“管理比技術更重要”的意識和觀念。
在實施對企業的管理中,由于技術裝備是一種資源,是物的東西,如果只有先進的技術而沒有卓越的管理,那也無濟于事。綜觀我國以往不少企業之所以缺乏活力,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關鍵問題就是管理水平低下,與大生產不合拍,要改變這種狀況,除切實加快設備的更新改造,致力引進新技術外,確立新的管理理念,建立并實施嚴密規范的管理制度更為重要。
在制定設備的管理制度中,為使之與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相適應,就必須對設備的初期使用進行嚴密的管理。通過設備初期使用中的聯動調試,已達到原設計的功能,觀察設備的運行狀態,查看設備的穩定性、可靠性、適用性和生產效率是否達到設計規范要求和生產工藝要求。并對設備發生故障部位、次數、典型故障和零件的失效,以及設備原設計和制造不足的地方作詳實的記錄。通過對以上運行數據進行系統科學的分析,并結合設計、制造、安裝等方面有關部門的反饋,制定出確實可行的設備管理制度,并對不夠科學或脫離實際的部分進行修訂,使之更加完美。
在這方面,我公司也深有體會。現我公司第一污水處理廠為適應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已從管理體制上來了一個大變革。首先建立了企業的領導體制和先進、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從一個原來靠吃“皇糧”的事業單位向自主經營企業轉制,繼而在管理制度、生產經營方式、勞動用工、獎勵分配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和創新,使企業真正步入現代管理時代。
隨著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全面實施,我公司對設備管理也較之前嚴謹、規范;充分體現了現代管理的理念。目前,公司組建了新的設備動力部,抽調多名具有豐富經驗的人才負責設備的管理、維護和修理,而且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設備管理制度和維護、維修制度;在工作中,根據設備的使用手冊,嚴守操作規程,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還視情況隨時添加維護項目,真正從管理上確保了設備的正常運行,保證了企業生產經營的需求,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述情況表明,對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來說,科學的設備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遠比技術更為重要。
三、設備管理管理必須以企業經營目標為依據,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對設備進行科學科學的管理。
設備作為企業固定資產的一部分,是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參與市場競爭的物質基礎。設備管理要以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為依據進行系統的規劃,對設備的設計、制造、選型、購置、安裝、使用、維護、修理、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的全過程進行科學的管理。
企業的經營目的是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設備管理的目的是以企業經營目的為依據,以最少的費用取得最佳的投資效果。這就要求對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準確的評估,適時的對設備與生產經營不相適應的地方進行升級、改造。在我公司的第二自來水廠在初期運行中就深有體會,第二自來水廠采用的是是V型濾池處理工藝,濾池的反沖洗水泵控制原來的設計是一臺變頻運行,兩臺軟啟動運行。在反沖洗過程中發現,由于水量過大,濾池中的濾料隨著水流向外泄漏,而且還是不均勻的泄漏,造成濾池中的濾料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隨著時間的推移,濾池反沖洗的效果相應變得越來越差,濾池的過濾效果也達不到設計的要求。經過認真的分析,我們把變頻運行的水泵的運行頻率調減到相應的程度,濾池的泄漏現象得到了較好的改善。經過對以上設備運行情況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我公司對兩臺使用軟啟動控制運行的水泵進行了改造,拆除了原有控制柜里的軟啟動器,安裝了新的變頻器,使之實現變頻運行。經過以上升級改造過程,濾池中濾料泄漏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濾池的過濾效果也達到了生產經營的要求,設備生產適用性和能耗也得到了有效的改進。促進第二自來水廠的生產效益,達到了以最經濟的費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設備管理過程中,必須保證備件儲存
備件是設備維修的主要物質基礎,為保證生產的持續性,必須對設備的備件進行合理的存貨。及時供應備件,可以縮短修理時間、減少損失,使設備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保證產品質量和設備安全運行,促進生產持續進行,為提高企業的效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