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靖 舒兵
摘 要: 新媒體時代,是一個互動化的交互娛樂時代,農村廣電網絡建設變得尤為重要,廣電網絡在布局農村市場時,應當從各地農村地區網絡建設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調研農民需求的基礎上,以“光纖到戶”為目標,選擇更加有效的方案才能使得農村廣電網絡建設更加高效。
關鍵詞: 新媒體環境;廣電網絡;農村地區
新媒體是數字和互聯網時代的全新媒體形態,它包含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和數字報紙雜志等形式。新媒體的概念最早與1967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率先提出,“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
我國農村地區廣電網絡起步較晚,由于資金、人才和技術等的限制,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城鎮,加上農村地區先天的文化娛樂方式和設施十分匱乏,使得農村居民對于傳統廣電媒體資源的需求量大,如:大部分農村地區還停留著晚上準時收看電視節目的階段,這表明廣電網絡應當抓住這一契機,積極布局農村廣電的改造升級,同時又應當積極探索新媒體環境下對于高清數字資源傳輸的要求,對網路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改造,為農村廣電網絡的發展帶來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1. 農村廣電網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廣電網絡由于在早起對未來媒體資源的發展考慮不足,主要采用的是傳統的HFC(Hybrid Fiber Coaxial)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網,它由光纖干線、同軸電纜支線和用戶配線網絡三部分組成,而廣電網絡在農村建設過程中一般設計為二級光網絡,以分前端星型結構,每個節點覆蓋范圍小(1.5公里以內),對農村地區居民少而分散的居住環境適應性不足,再通過用戶配線網絡廣播給用戶傳輸模擬或數字電視業務,無法適用新媒體環境下的VOD、高清IPTV、數字娛樂等業務的開展,無法應對互聯網時代海量高清資源的傳輸和多用戶交互平臺的服務需求。隨著4G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普及和各種移動和智能設備的出現,農村居民的娛樂方式也在發生轉變,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看節目、聽音樂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收看電視的形式,使得廣電網絡在農村市場的發展前景暗淡,這對廣電網絡在農村市場的建設形式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農村廣電網絡改造方案的選擇
我國農村地區依據其與城鎮的地理位置的遠近,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城鄉結合部、現代化的農村集中區域,這種區域由于大部分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建立起來的,在建設過程中網絡設施較為健全,大體與城市的網絡建設方案相似,故不在本文的探討范圍內,第二種類型是離城市較遠和居民較為分散的僻遠農村地區,這些地區由于先天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的劣勢,網絡建設水平一般比較差,主要表現在:網絡建設主題多元化,建網質量較差,我國鄉村網絡建設時,由于各級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在投資主體上呈現出多而雜的局面,造成地方網絡管理結構混亂,網絡故障率比較高,后期維護無法穩定開展等現象,有些鄉鎮甚至出現了倒賣國家村村通工程設備的現象,這都給農村廣電網絡的發展帶來了不好影響。
2.1 加強以“光纖到戶”為目標的鄉村網絡建設
廣電網絡在農村市場的網絡建設中,應當樹立“光纖到戶”的建設目標,這是當前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所決定的,未來的海量高清資源和用戶群體需求類型的不斷豐富,必須要有可靠的高質量網絡才能保障廣電網絡的服務質量。廣電網絡可以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在綜合考察當地農村網絡建設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探討圍繞著以地方縣市為中心的周邊農村地區的光網絡建設方案,參考城鎮廣電網絡建設中的技術方案來設計農村廣電網絡,目前 EPON+LAN和 EPON+EOC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建網方式,這兩種方式都能實現雙向信號傳輸的業務,為以后廣電多種交互式和點播類業務的開展提供支持,各地在具體實施時可以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前一種方式建設成本低,但對施工人員能力要求較高,后一種方式建設成本較高,但對施工人員能力要求較低,后期管理維護成本較低。
2.2 進一步提高廣電網絡的覆蓋率
新媒體環境下,用戶在選擇媒體提供商時存在著“先入為主”的趨勢,即:用戶一旦對某個媒體產品產生了滿意感和興趣,將會在較長的時間內對該產品和服務有著持續的需求。廣電媒體在這一趨勢下,應當積極主動地尋找農村地區居民的需求點和興趣點,圍繞著各地用戶來開發特色化的媒體資源和服務。由于農民群體的文化娛樂需求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點,農村廣電在內容制作和傳播上應當注重地方農村廣電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注重關注農民農業生產和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應當在鄉村廣電網絡建設的同時,深入了解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具體情況,并對農村居民的信息需求進行準確定位和細化管理,而不是簡單地省市臺制作的一些普及型農業節目和科普類節目放在農業頻道上,這種方式只會讓當地農民失去收看的興趣,直至無人問津。在國家新一輪的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計劃實施的情況下,廣電網絡在進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應當把特色化節目內容的制作提上日程,積極籌措資金,利用地方政府公共傳播的渠道來進一步提高農村廣電網絡的覆蓋率,探討農村廣電節目內容制作的公共化和商業化的結合點,以公共傳播來提高廣電網絡的覆蓋率,以商業化內容來提高廣電網絡的盈利。
2.3 加強網絡管理和維護工作,提高廣電網絡服務質量
新媒體時代,口碑是企業生存和長期發展的外在驅動力,農村市場由于管理體制混亂,人才隊伍建設落后,使得網絡管理和維護存在很大的問題,加上農村居民信息素質和數字化能力不高,使得農村地區網絡服務質量的管理變得尤為重要。廣電網絡在布局農村市場時,應當從管理體制、技術人才、服務平臺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鄉村廣電網絡的服務質量。 在管理體制上積極推動地方鄉村廣電企業的改制和轉型,實行崗位責任制原則,各鄉鎮廣電站應盡快出臺網絡安全管理和維護制度,每個村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提倡優秀員工到農村市場從事網絡管理和維護工作,并給與一定的薪酬福利,實施服務承諾制,針對一般性故障,做到當天反饋,當天解決,針對較為復雜的故障,建立縣市聯動機制,及時抽調專門人員進行處理,同時注意對于鄉鎮地方廣電人員的培訓和交流,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參加省市縣級的思想、理論、技術和業務學習,加工員工之間的輪崗和交流,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并組織優秀員工到外地去參觀考察和交流,開拓員工視野和創新意識。
新媒體時代對于農村地區來說,會進一步縮小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在生活與娛樂方式差距,農村廣電網絡建設刻不容緩,在建設過程中應當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建設方案,以“光纖到戶”為目標,以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努力開發符合當地特色的媒體節目資源,加強網絡管理和維護,才能讓鄉村廣電網絡建設邁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才能為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網絡改造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陸煒.淺談農村廣電網絡的雙向化改造方案.無線互聯科技,2016.
[2]劉三平.新媒體環境下縣級廣電如何“浴火重生”. 媒體觀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