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昱輝 許懷宇 胡英香
摘 要:在我國,橋梁工程對于建設行業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一是因為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一定情況下受到了道路橋梁工程質量的影響,其二是因為我國人民群眾出行生命安全與之息息相關。所以,身為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應該將思維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對常見病害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開展相應的施工處理方案。按規范操作,增強質量的檢測,對有可能產生的質量瑕疵立即修復。為能夠提高道路橋梁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保障車輛及人民群眾出行的生命安全,保證施工質量符合要求,文章進行了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經常遇見的病害種類,病害形成原因以及施工過程中常見的處理技術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道路橋梁;常見病害;施工處理技術;結構承載力
1道路橋梁在施工過程中經常遇到的病害種類
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病害種類有工程外觀瑕疵,其中像外形表面不夠平整,外形部件尺寸不合規范等,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則會影響外部結構的整體觀看效果。通常道路橋梁結構的承受力和工程運行的安全性不會受工程外觀瑕疵影響,但觀賞感覺和行車舒適感與外形結構的瑕疵相關,及時修復瑕疵并加以完善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出現裂縫和橋面鋪裝層松散脫落還有鋼筋銹蝕等也是道路橋梁內部結構質量的瑕疵。如果發生該情況,沒有及時彌補或采取措施,將會減小橋梁結構承載力,使得道路橋梁工程的施工質量受影響,縮短了道路橋梁的保質期。
2道路橋梁在施工過程中常見病害形成原因
2.1沉降不均勻
沉降不均勻主要是在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地基發生沉降,使路表面受力不均勻,前期道路橋梁勘察設計敷衍了事,施工環節粗制濫造等是造成橋梁工程沉降不均勻的因素。沉降不均勻主要是在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地基發生沉降,造成道路表面受力不均勻,是由于前期道路橋梁勘察設計過程的不仔細,同時由于施工環節粗制濫造等是造成橋梁工程沉降不均勻的主要因素。
2.2表面缺陷
道路橋梁普遍有空洞、蜂窩、氣泡、缺損角等表面瑕疵。如果發生這些情況,將會造成道路表面受力不均勻。還有未到時間拆模,混凝土和拆模工具碰撞等都是造成表面質量瑕疵的原因。同時表面質量瑕疵產生的因素還有原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配合比設計不規范,混凝土和易性沒有振搗密實等。
2.3外部尺寸不合理
沒有對施工數據資料嚴格審核,工程施工過程中測量和檢測質量的精準度要求不嚴格,結構尺寸偏差大且不規范,沒有及時采取措施。
2.4平整度不夠
鋼筋施工完工后,沒有及時將外顯的鋼筋頭拆除掉,使橋面不平整。沒有控制好每層混凝土平整度。施工原材料質量不規范,施工時使用的石塊過大,混合料不均勻,密實度不足也會使道路橋梁的不平整。
3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處理技術
3.1 混凝土裂縫修補
施工期間,橋面鋪裝層出現裂縫,對應的施工人員要根據問題采取對策,仔細分析裂縫寬度,想出多種對策。三思而后行并對所用的方案進行提升。
3.2表面瑕疵處理
按要求拆模,防護好混凝土,避免模板與道路橋梁結構的碰撞和摩擦。對缺損掉角現象的出現立即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原材料質量,使其符合規范。加強混凝土和易性的密實度,避免產生氣泡。
3.3外部尺寸不合理處理
身為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嚴格按規范施工,保障工程質量。對質量瑕疵檢查并及時修復和完善,準確把握道路橋梁外部結構尺寸,讓它符合施工要求。制定質量檢查計劃,施工過程中保障質量。對道路橋梁各個部位的尺寸進行檢查,對數據詳細記錄分析,保障尺寸符合規范。混凝土拆模后還要按要求對不符合規范的尺寸進行修復完善,確保施工質量符合要求。
3.4裂縫的施工處理
工程施工采用隔熱設計方法,實時準確的控制溫度,以免溫度過大波動使橋梁出現裂縫。保障原材料的質量,檢測和試驗按要求一絲不茍,確保各種原材料質量符合規范。在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做好混凝土澆筑、振搗和養生質量保障工作,可對裂縫產生進行有效預防。
3.5錨噴處理
運用錨噴技術,主要是因為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凝固,而且很穩定,因此它常被用于橋頭破損的情況,通常情況下如果產生裂縫,施工人員運用這種技術對裂縫處噴射強度、硬度和韌度都好的硅膠材料,使其再次融合,并且橋梁越來越穩定。
4結束語
總之,道路橋梁病害嚴重影響著施工質量和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所以采取相應的道路橋梁工程病害處理技術有效的保護著路橋安全。施工過程中應強化其質量管理,保障施工質量,需對路面進行養護、對鋼筋的腐蝕進行處理等,在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充分運用道路橋梁工程的病害處理技術。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要將思維創新,掌握技術,對常見病害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開展相應的施工處理方案。此外按規范操作,增強質量的檢測,對有可能產生的質量瑕疵立即修復。從而使得道路橋梁工程性能和運行處于良好的狀態,極大限度的發揮其作用,滿足車輛安全順利通行需要以及延長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連小虎.道路橋梁施工中的裂縫成因及預防措施[J].交通標準化,2014(1):61-63.
[2]陳晶琦.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0):120-121.
[3]王峰娟.公路工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策略[J].交通標準化,2014(8):39-41.
[4]王志武.向莆鐵路連續梁混凝土外觀質量控制技術[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2013(z1):140-141.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朱昱輝(2000.1-),女,漢族,學生,河南省駐馬店市,單位: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專業: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研究方向:道路檢測與修復
第二作者:許懷宇(1995.09.26),男,漢,學生,山東省菏澤市曹縣莊寨鎮紙坊村,單位:臨沂大學,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
第三作者:胡英香(1997.3.5),女,漢族,學生,湖南婁底,單位: 南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