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帥
摘 要: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明確要求。如何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提高培養的有效性,避免千人一面的培養方式。本文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內涵建設;高職;學生;分類培養
“十三五”期間,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階段。新時期的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應該是以專業建設為重要基礎,校企融合發展、校企一體化育人為根本途徑,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最終目標。其中,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就必須從專業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管理服務等四個方面入手,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同時,新的招生錄取途徑使得高職院校學生來源多樣化,素養基礎多層次化。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建立分類管理培養體系。
一、高職內涵建設背景下對人才培養工作的要求
(一)德育要求?!耙庖姟敝赋觯钊腴_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加強法治教育,增強學生法治觀念,樹立法治意識。統籌推進活動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廣泛開展“文明風采”競賽、“勞模進職?!钡蓉S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主題教育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這就要求,職業院校首先要把德育放在人才培養工作的首位,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根本思想,堅持德育為先的工作原則。同時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體系,加強“軟環境”建設,健全全面性、綜合性的教育工作機制。著力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
(二)文化基礎教育工作要求。“意見”指出,加強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間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規范公共基礎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實施,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
這就要求,職業院校需要重視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在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作用,注重相互之間的融合,注重學生文化基礎教育的全面性,不能重專業輕文化基礎。同時,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著力培養學生較高的文化素質。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耙庖姟碧貏e指出了,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在相關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
這就要求,職業院校一方面要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大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生日常教育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強化對學生的倫理文化教育。著力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勤勞節儉的精神品格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意見”指出,積極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的職業精神培育機制,重視崇尚勞動、敬業守信、創新務實等精神的培養。增強學生安全意識、紀律意識,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立足崗位、增強本領、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理想,增強對職業理念、職業責任和職業使命的認識與理解。
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必須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構建基礎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質、職業精神全面均衡的課程培養模式,來實現對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技能的融合培養。
二、高職學生分類培養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職學生分類培養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1.高職立德樹人的要求必須建立學生分類培養體系建設。立德樹人要求整體構建符合教育規律、體現時代特征、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健全綜合協調、充滿活力的育人體制機制。
2.高職學生的基礎素質特點要求建立學生分類培養體系。以山東省為例,高職院校一般來源于參加普通高考的高中畢業生、參加春季高考的職業中專畢業生以及初中應屆畢業生,來源多樣。同時,即便是參加高考的學生,其錄取分數段也有近300分左右的差距。學生的基礎素質特點不同,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建立分類的培養體系。
3.高職學生的需求層次多樣性要求建立學生分類培養體系。從高職院校學生畢業渠道看,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去向一般為直接就業、升學、創業、入伍等途徑。這就要求,高職院校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就業目標,采取有針對性的分類培養措施,滿足學生不同層次、不同目標的需求。
(二)高職學生分類培養體系建設的可行性
1.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體系不斷完善。高職院校經過近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內部管理制度、機制不斷完善,內部各職能部門相應職責得到一定固化,管理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這為建立高職學生分類培養體系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2.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認識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的目標由最初的就業教育,轉變為今天的追求學生綜合、全面發展以及滿足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這為建立高職學生分類培養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前提。
3.高職院校學生的興趣多樣化。目前高職院校學生以95后為主,初中應屆畢業生進入了00后階段,他們更樂于從自己的興趣出發,追求自己的目標,這位采取分類培養提供了較好的有利條件。
三、高職學生分類培養體系建設的途徑
(一)對學生培養目標進行細分。參照市場營銷市場細分理論,高職院校要根據高職學生的追求目標,對高職學生進行細分。一是根據學生基礎素質進行細分,依據學生學習基礎情況,準確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基礎情況,然后進行分層教育。特別需要指出的,這里的分層并不是對學生分等教育,只是根據學生基礎不同,才去差異化教育方式。二是根據學生就業目標進行細分,對大部分準備就業的學生,偏重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對準備升學的學生,加強文化課基礎教育;對準備創業的學生,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二)建立健全學校職能工作體系。職業院校要在現有職能部門基礎上,根據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對有關職能部門以及二級院系明確工作職責,制定工作標準和工作要求,同時加強對各部門相互之間協調,以及加強對教職工的專門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
(三)建立學生培養工作方案。目前,各職業院校一般只有針對學生專業學習的人才培養方案,但大都存在著重專業輕素養的問題,不符合內涵建設背景下的學生培養要求。因此,要制定不同就業目標方向的人才培養工作方案,細化培養內容,明確工作目標。
參考文獻:
[1].顧小麗.基于高職院校學生目標差異性的分類管理--以江蘇城市職業學院為例.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13(9).
[2].饒建波.新形勢下基于需求理論的高職學生分類引導.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15(1).
[3].闕勇平.基于需求層次論的高職學生分類管理.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J].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