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峰
摘 要:網絡技術發展固然為社會生產帶來許多幫助,但網絡中各種安全隱患同樣也為各個生產部門帶來各種困擾,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應對這些隱患,則網絡優勢同樣也會帶來各種損失。無論是網絡用戶單位,還是網絡用戶個人,都應高度重視網絡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積極應對各種隱患,打造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安全網絡環境。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用戶數據;
網絡為人們生活、生產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對社會秩序穩定、社會財產都構成嚴重威脅,大數據背景下如何應對網絡中各種安全隱患成為各行業所關心的問題。本文著重分析了計算機網絡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隱患,并從網絡自身發展、用戶個人意識、管理制度三方面提出應對措施。
一、大數據背景下網絡安全風險分析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惡意程序、各類釣魚和欺詐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黑客攻擊和大規模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發,與各種網絡攻擊大幅增長相伴的,是大量網民個人信息的泄露與財產損失的不斷增加。從2014年網站安全的攻防實踐來看,網站攻擊與漏洞利用正在向批量化,規?;较虬l展。網站安全直接關系到大量的個人信息數據、商業機密、財產安全等數據。技術人員入侵網站后,一般會篡改網站內容,植入黑詞黑鏈;二是植入后門程序,達到控制網站或網站服務器的目的;三是通過其他方式騙取管理員權限,進而控制網站或進行拖庫。
(一)網絡體系內部問題
隨著各行各業對電腦使用率的增高,計算機網絡滲透到工作、學習、生活的各個角落。網絡雖然為人們各項工作、生活都帶來種種便利,但隨著網絡技術發展、網絡使用范圍擴大,網絡出現的各種安全漏洞也隨之增多,造成了一系列安全隱患。比如上半年各政府機構的內網系統都遭受了比特幣敲詐病毒的入侵,導致許多重要內部資料丟失。由此可見,網絡系統出現的各種安全隱患,對每個單位來說都是個挑戰。
(二)民眾網絡意識淡薄
許多用戶在使用電腦的時候忽略了安全措施,比如在網頁瀏覽時候,會自動保存賬戶登錄名與密碼,在網絡支付環節未設置密碼,或者所設置密碼過于簡單等等,這些安全意識的疏忽都會給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給用戶帶來無法挽回的財產損失,或者個人信息損失。
(三)制度規定不夠健全
計算機網絡安全維護必須依托于健全的管理機制,但許多單位對此并不重視。沒有對日常設備維護做硬性規定,未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防范體系等都造成網絡安全隱患日益嚴重。從管理手段來看,安全管理形式化現象過于嚴重,管理人員僅對數據表層進行分析,并未對數據深入挖掘。從管理團隊來看,團建中專業性信息人才缺乏,許多管理者由于缺少專業化的眼光,造成許多安全隱患未被及時發現,網絡安全系數不斷降低。
二、應對網絡安全風險具體措施
(一) 優化網絡使用環境
網絡自身安全隱患是自始至終都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只有靠認為因素來優化網絡的使用環境,以配套措施來降低網絡安全風險,才能保障網絡健康有序運行。在日常使用網絡的時候,學校、企業或政府機構,應制定嚴格的網絡使用標準,做到內網與外網分開,定期備份電腦設備中重要數據,對保密數據做好加密工作,并定期更新密碼。建立一套數據訪問制度,只有專業人士經過專業授權才能查看相應權限的數據,并且該瀏覽應當有相應記錄,方便日后查詢和監管。同時,為了保護每位網絡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性,對不經常使用的網絡端口,應做到及時排查,必要時關閉某些服務端口,降低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在每臺連接外網的計算機中,應當安裝防火墻、殺毒軟件等防范工具,及時排查出網絡中各種風險并阻攔,降低計算機感染病毒和遭受黑客攻擊的幾率。
(二) 增強用戶安全意識
除了各企業單位、學校、政府機構會使用到聯網電腦,網絡絕大多數的用戶都是個人。在信息化時代中,用戶個人的安全意識遠遠要低于以上的組織機構,許多人喜歡用微博、qq 發布自己的每日動態,甚至暴露了個人電話、住址等,這些都屬于個人信息的泄露,會為不法分子犯罪行為提供便利。還有的網絡黑客,會專門通過侵入到網站、聊天軟件盜取個人信息,以用作非法牟利。對于這些違法犯罪活動,最根本做法是提高用戶個人的網絡安全意識。首先,用戶在使用計算機上網的時候,應確保開啟網絡防火墻和殺毒軟件,攔截住網絡中各種病毒入侵;其次,在登錄某些賬號的時候,設置高保密強度密碼,不同網站最好設置不同的密碼。網銀、網購的支付密碼最好定期更換。盡可能開啟密碼保護并定期更換密碼,防止密碼外泄造成財產損失。最后,隨著個人經濟能力的提升,許多網站會利用各種廣告來實施詐騙,此時用戶個人應能夠分辨網絡中各種廣告的真實性,抵制住虛假廣告的誘惑,避免遭受財產損失。手機、電腦等都需要安裝安全軟件,每天至少進行一次對木馬程序的掃描,尤其在使用重要賬號密碼前。每周定期進行一次病毒查殺,并及時更新安全軟件。
(三) 完善網絡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網絡環境長期穩定的制度保障,能夠為網絡管理活動提供明確的指引。許多單位在使用計算機的時候,經常忽略制定相應的制度管理規定,導致管理工作缺乏依據,管理比較松散。從制度內容來看,具體包括以下幾部分:一是計算機操作規范,如計算機數據查看應符合哪些條件、流程、權限等;二是網絡系統的檢查制度,如檢查時間、清理方案、檢查人員等;三是應急處置方案。即當出現網絡危機的時候應采取應對措施,以做好有效的應急措施降低損失。
三、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背景中,每臺計算機都儲存著大量的數據,依靠計算機云計算來提高數據處理速度,提升各項工作的效率。大數據時代為人們的工作、生活都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法分子利用計算機網絡實施各種類型犯罪活動,造成了社會秩序紊亂。因而在當代社會建設中,一方面應著力于科學力量創新,另一方面也應思考如何應對技術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做好網絡安全防范工作,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電子商務網絡安全問題現狀及防范措施[J]. 金紅兵. ?信息安全與技術. 2016(02)
[2]淺析大數據時代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J]. 楊金國. ?通訊世界. 2017(22)
[3]淺談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J]. 陳誼楠. ?電腦迷. 2018(03)
[4]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探析[J]. 周慶. ?計算機產品與流通.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