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林 張莉 彭賀英
摘 要:職業道德教育是當下各大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現階段,職校生整體的職業道德素質與社會就業質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聯系,尤其是在近幾年企業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出,用人單位對職校生的職業道德素養的滿意程度很低,主要表現在職校生誠信度低,缺乏團隊意識,不能吃苦耐勞。因此,職業道德教育成為了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培養和提高職校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呢?本文就此課題進行研究,為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教育提供理論基礎,同時推動職業道德教育的改革進程。
關鍵詞:職業院校;職業道德教育;路徑。
人在職業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就是職業道德規范,它往往決定著一個人在行業中的發展和成就,是社會道德的重要構成部分。職業院校作為為社會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搖籃,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職業道德教育。如今職校生就業情況有待提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一定的職業道德問題,大部分用人單位在選擇人才儲備的時候首先看重的不是經驗和技能,而是在整個面試筆試環節中觀察細節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因此,在校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職業道德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職業院校必須認清這一現實問題,當務之急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人才綜合素質。
一、以思想政治教學為載體,培養職業道德精神。
1.加強思想政治課程改革。
在職業院校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素質、法律意識以及政治素養的一門必修課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但是就目前的思想政治課程體系來看,關于職業道德教育方面是少之又少,傳統的教材已經不能滿足于當前的社會趨勢。所以,培養職校生職業道德素質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對思想政治課程進行改革,增加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的比重,完善思想政治課教育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精神的途徑。
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校本教材建設。
思想政治理論教材具有一定的大眾化,因此在完善相關書本與課程的同時,要注重配套具有針對性的教材,尤其是要收集歸類身邊的職業道德案例,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增加一些負面的,整理成冊,讓學生看的見、摸得著,最終目的是要他們感受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以豐富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同時也大大強化了職業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模式改革。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大部分的政治學老師仍然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就導致學生的接受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學生從根本上無法真正得到思想上的熏陶。若要職業道德教育落到實處,就要改變教學模式,要摒棄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結合運用多媒體互動,重點以啟發式、討論式、案例式為主,打造出生動形象的思想道德教育課堂,讓學生能終生學以致用,升華自我職業道德精神,促進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
二、以專業教學為載體,把握職業道德規范。
1.加強專業與職業對接。
職業院校通常都以學習專業技能為主,所以在專業學習中,老師們不僅要針對學生專業進行對接的職業介紹,還要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職業類別和目標。例如,機電一體化專業就要明確相應的機電操作、維修、保養、銷售等職業類別。在學習專業的同時要積極與對應的職業進行聯系和對接,一方面增強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也能為日后的職業做好鋪墊。
2.提煉職業道德規范。
在學生做好專業對接職業后,接下去就是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職業道德教育,要讓學生充分理解相關的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如會計從業人員十大職業道德規范、報關員十大職業道德規范等等。通過掌握這些規范,學生能更好的遵守職業道德行為,在老師的幫助下可以加強職業道德凝練,最終形成在特定職業上具有普適性的精練的職業道德規范。
3.滲透職業道德教育。
除了掌握好職業道德行為之外,最緊要的就是要將自身的專業技能與其進行結合,兩者是需要交融且相輔相成的。老師需要在專業教學中不斷的滲透引入職業道德教育,這樣在無形中就能影響到學生,從而讓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對職業道德有更充分的認識和理解,真正能應用到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成為一個具有高素質的人才。
三、以實踐教學為載體,養成職業道德行為。
培養學生優秀的職業道德最關鍵的一條路徑就是實踐教學,而職業院校最好的實踐方式就是對學生進行校內以及校外的實訓。實訓教學是通過創造一個具有企業氛圍和條件的教學環境,從而對學生展開生產性教育,讓學生在這個環境下模擬一系列的職業行為,不僅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能促進學生職業道德意識的開發與形成,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實訓教學的模式是具有多功能性的,目的也是多樣化的。但是從現狀來看,大部分的職業院校的實訓教學基地僅僅只起到了培養專業技能的作用,幾乎沒有通過實訓平臺來引導職業道德教育。所以,職業院校要關注這一個短板,重視利用實訓場所進行職業道德的培養,發揮實訓教學的優勢,在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引導他們在模擬的工作中學會做人做事,即使遇到問題,通過老師的建議也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的職業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讓他們提升自我的職業道德水平。
四、以校園文化為載體.營造職業道德氛圍。
自古以來有句俗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遷的故事都是在側面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因此,校園環境對人的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各方面發展是極其重要的。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形成優秀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學生養成規范的道德行為,在氛圍中感染學生提高職業道德。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呢?
首先職業院校的教師隊伍必須以身作則,不僅要愛崗敬業,樂于奉獻,還要視學生為己出,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這對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有著持久的動力。其次要定期在教師隊伍中舉行關于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的活動,持續創造一個重視職業道德教育的環境和氣氛。通過此類活動,同時提高教師們的管理服務水平,還可以在教師隊伍中選舉“職業道德標兵”,以此來激勵教師,讓他們更加重視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最后,教師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要多觀察學生,了解每個學生不同的長處和短處,這樣在引導和教育他們的過程中就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尤其是當他們對一些職業道德問題產生困惑的時候,教師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為他們做出解答,利用最適合他們自身的方法,幫助他們提升綜合修養,從而促進職業道德的養成。
結語:進入素質教育以來,社會對人的道德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在就業環境中,各大企業對職業道德也是同樣重視。職業院校每年為社會輸出的人才不計其數,因此在職業院校中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不容忽視的。職業院校要從根本上抓起,以思想教育為主,與專業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特有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一方面讓學生掌握好專業技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同時也進一步深化了職業道德的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王華云,張懷春.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低效的社會學分析[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
[2]齊貴云.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現狀與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16(4)。[3]田曉光.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7(2)。
[4]黃曉萍.職業道德教育淺談[J].南方論刊。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