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陽
摘 要:商業風險是商業銀行利益的基礎,也是造成銀行利潤的首要因素。我們可以認為,利益與風險是商業銀行的自發展以來的共生屬性。因此,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促進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勢在必行。商業銀行金融制度的改革一直是個難點,研究和提出相關解決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商業銀行; ?金融管理; ?體制改革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的業務越來越多,類型也逐漸增多,同時競爭力也越來越強。因此,科學控制風險管理是我國現代銀行業界競爭的核心問題。目前,有關銀行金融系統改革的要求也更高。
1我國現代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
(1)操作風險。其主觀性是指,商業銀行內部系統或職員的不正確操作或外部事件或內部程序操作。根據這個概念,操作風險分為內部系統風險,職員操作風險,外部事件風險,過程風險4種小種類。這種風險還可以進一步細化為不同的業務操作和活動,因此,風險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操作風險在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中,常交叉發生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有時不嚴格區分,導致銀行內部嚴重腐敗,徇私舞弊,詐騙等多起重大風險事故。
(2)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基礎資產市場價格的不利變動或者急劇波動而導致衍生工具價格或者價值變動的風險。基礎資產的市場價格包括股票、匯率、市場利率、債券行情的變動。股票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因市場股價變動而遭受的經濟損失。匯率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因以外匯為表現方式的債務債權,匯率變動可能導致重大損失。商業銀行的經濟損失風險,因為負債成本和資產收益受到利率變動的影響,是利率風險。正如這個名字所暗示的那樣,大宗商品價格的風險在于,市場上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可能會影響銀行的經濟利益。市場風險和商業銀行的并不限于金融衍生產品衍生證券派、備選方法和利率,但是還有一些標準證券機構派期貨合約,商品、股票和貨幣。目前的金融產品定價體系在我國還不健全,金融衍生品定價難以合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進一步惡化。
2銀行風險的內在動因
銀行是盈利的企業,最大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銀行的金融收益和金融風險像孿生兄弟一樣,銀行的金融風險隨著銀行的誕生而產生,隨著銀行金融業的發展而擴大。風險在銀行、金融、經營等多種業務中被視為潛在的問題,因此在追求高收益率的同時,還要承擔高危險負擔。利潤率越高,發生危險的概率就越大,收益和危險也就越大。因此,金融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是商業銀行追求利益,同時面臨的最優先解決的關鍵。因此,如何在追求高收益的過程中更好地防范和控制銀行的金融風險,是銀行的經營管理者必須始終嚴肅對待的問題。入世以來,中國銀行業金融開放步伐加快,銀行業創新水平不斷提高,銀行金融風險不斷增大。中國銀行的金融業務管理體制就從舊管理體制不斷推進到新管理體制。所以說安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實際上是在行動上注重對銀行業金融風險的分析和防范。控制,金融風險發生率降至最低,在合理范圍內控制,才能使我國銀行安全健康發展。
3銀行風險的外在動因
在當前金融競爭的背景,類比群雄割據硝煙四起,銀行業的競爭也已經不再主要集中在資產規模上。我們國家在金融資本自由化方面仍然落后。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銀行可以將市場經濟中的金融風險最小化,并在市場經濟中處于有利地位。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此背景下,競爭激烈各種外因不利因素就不可避免地會給銀行帶來不可避免的金融風險,因為商業銀行金融業務運作的不同外部因素發生了變化。
近些年來看,世界多地都發生較大規模金融債務危機,有英國在巴林的銀行事件,墨西哥的金融危機,最被我們熟悉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國家銀行之間的金融債務危機,對所在地方造成巨大損失。我們就可以看到金融風險危機對商業銀行造成了多大的損害。大宗商品價格、工資福利水平、經濟生活利率波動等因素的變化,給商業銀行帶來了不確定的金融風險。近年來,我國加快了貨幣供應調整,調整了基本利率,并在宏觀金融政策下改變了外匯市場政策的頻率。在國際層面上,我們國家的商業銀行加速了世界各地的國際化進程國際經濟環境在銀行業務的管理和財政的更替,加快了國際投機商國際資本流動噪音、政治風險所在國家的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戰爭風險等,都是不可預測的各商業銀行的風險。
4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措施
4.1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和完善獨立風險管理組織
風險管理組織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直接負責人,建立和完善獨立的風險管理組織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效率。首先,合理優化理事會結構,切實發揮理事會管理功能,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在公司各部門相互制約和分工明確的基礎上形成合理風險管理過程。其次是建立獨立的風險管理組織,在保證業務獨立的基礎上,切實發揮監管功能,對商業銀行重要部門的員工和中層領導進行道德規范和監管。
4.2加強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監管力度
我國在商業銀行的銀行監管中發揮的風險管理和監督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我國銀行監管的監管作用也在維護商業銀行的正常運作方面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加強監督作用和銀行監督機構的管理,它主要側重于災害監測和商業風險監督、可實現有效過渡到監督規章在監測風險,從而大大改善可靠性風險管理各商業銀行。銀行監管機構應加強現場監管的作用,將現場和場外監管結合起來,對商業銀行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4.3完善信用評級體系
商業銀行在《標準法》的背景下使用外部等級評估機構,因此相關監督當局應該隨時或不定期地檢查、監督等級評估機構的質量管理,以減少道德風險,保證等級質量。在使用內部評估法時,應以準確的銀行財務數據為前提,有效地監督銀行會計等信息的質量,使銀行向外部提供的財務信息、報告等都真實,并切實反映銀行的實際經營狀況、財務現狀等。
4.4商業銀行金融制度改革問題研究
商業銀行的面臨巨大風險和激烈的競爭,因此一直在金融業制度做出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改革的成果,但并未解決,目前商業銀行的運營方式與銀行業效率低的商業銀行無法適應。我們國家提出了制度改革的一系列問題,改變國家干預與市場行為的比例博弈。要制定一種對策。,在我們國家,有四家國有銀行,可看到,四大銀行有明細的政策導向。也體現在另外三家銀行設定,在多次考證及驗證中。商業銀行改革是目前建設中最基本也是最穩定的金融掛鉤,金融體系推向市場化各結構組織的相通,所屬功能,成分具體。面對革命中出現的各自問題,引申至瓶頸,細分主導和主體,才能區別我國央行與商業銀行劃分。(主導體為央行,主體結構為商業銀行),同時要有與商業銀行業分開的銀監管理系統,同時建立有本幣、外幣市場操作系統組成。由中央銀行主導,由商業銀行主管建立符合現代商業金融體系,實現以市場化為主導的金融制度的建立
參考文獻:
[1]陳光暉. 淺析商業銀行與擔保公司合作的風險管理[J]. 才智, 2013(29).
[2]張守芳, 閆晶怡. 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 特區經濟, 2017(1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