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穎
摘 ?要:近年來我國逐漸開始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農村經濟建設已經成為了國家重點建設的主要內容。農村勞務的發展進程與農民的經濟收入息息相關,二者相互影響,能夠對農業生產力與新農村建設進程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此國家一定要開展有效地措施來促進我國的農業的穩定進步。
關鍵詞:農村建設;勞務經濟;生產規模;調查調研
目前我國整體內部的農業生產總體勞動力數量普遍提升,為此,農村內部常常會剩余大量的勞動生產力,很多農村人民都會選擇外出打工來提高自身的經濟收入,因此農村勞務的經濟發展趨勢勢頭正猛,已經成為了農村人民經濟的主要來源。
一、農村勞務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據調查,我國大部分的農民都會選擇外出進行打工來保證自身的經濟收入,這樣能夠比在家務農更能夠獲得可觀的經濟來源,因此為了更好地增強農民收入,我們應該不斷重視文化交流、技術應用、人才建設及信息共享等,這樣才能夠形成更加系統的經濟規模,目前很多農村的土地都開始實行承包制度,整體擴大種植規模,形成具有系統一體化的種植產業鏈,這樣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本地的經濟發展,積極提升自身的經濟穩定性。雖然農村勞動力大規模外出給自身的經濟帶來了較大的益處,但是也會有一些不利的影響,甚至會制約總體的農業生產,降低生產能力的應用以及延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我國農村內部的勞動力轉移已經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據統計去城市打工的人數占據了農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為男性,很多女生和老人、小孩都被留在農村,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勞動力外流主要向著東部經濟更加發達的地區延伸,我國三角經濟區域地帶非常普遍。
二、勞動力外轉的不利影響
(一)農村內部勞動力大量短缺。外出打工的勞動力年齡普遍呈現青年乃至中年化,這些精壯的勞動力一旦外出,那么農村內部剩余的勞動力素質水平整體偏低,年齡日漸增長,他們學習新事物、接受新知識以及應用農業科技的能力非常薄弱,在鄉下務農會大大制約農村的建設進程,甚至會影響農業的的長遠發展,降低農業資源的良好的應用。
(二)基礎建設不完善。目前,我國大力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農村內部的交通運輸道路及日常飲水等均有了明顯的提升。農村勞動力的大量外出給集資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甚多投資難以順利在農村運行,這會給農村的經濟建設帶來較大的阻礙。
(三)土地難以得到合理利用。農村內部大量的年輕勞動力轉出,文化素質水平較高的人員也都向外轉出了,留在農村內部的留守家人很難實現土地的合理利用,無法完全應用好土地,這樣會大大降低土地的實際利用效率。此外,勞務工人的比例逐年上升,很多農村人員都不看重農業的生產,漸漸忽視了農村種植的重要性,很多人員甚至逐漸放棄種植土地,這導致土地的實際利用效率日漸下降。
(四)農業科技推廣緩慢。由于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和文化水平稍高者大部分外出務工,留守勞動力看不懂農藥、化肥、除草劑的使用說明書,更談不上搞配方施肥、土壤分析、新技術種植養殖等,田間耕作憑傳統經驗種糧,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推廣速度較慢。從而致使農產品科技含量得不到提高,產業結構升級不快。
三、促進農業穩定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教育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一方面,要針對當前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的結構變化,切實抓好先進實用技術的培訓,提高農民務農技能,努力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科技、會經營的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新型農民。另一方面,要加大轉移就業培訓力度,提高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
(二)促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方面在堅持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探索出租、代租、轉租、轉包、托管、入股、置換、返包、轉讓、代耕等多種土地的流轉方式,促進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對土地相對集中的農業生產能手在資金、技術、稅收等方面予以傾斜和優惠,提供政策支持,切實提高土地投入。
(三)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重點扶持農村種養大戶。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農業信貸力度,降低農業信貸門檻,降低農業貸款利率,在信貸服務方面向種養大戶和重點項目傾斜。要把握農業結構調整方向,找準支持農業發展切入點,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效益好的農業生產經營項目中,根據發展需要,要適當擴大單戶貸款限額,開發適應規模化經營的信貸品種。
(四)改善農機具裝備結構,提高農機化作業水平。要抓住國家實行農機購置補貼的機會,加大輿論宣傳和政策引導力度,提高農業機械作業效率和覆蓋面,實行機力代替勞力,彌補因農業勞動力不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不良影響。
(五)加大節本增效技術推廣,提高農業比較效益。要圍繞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這一主線,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旱育無盤拋秧、農作物病蟲綜合防控等一批節本增效的農業新技術,通過降低勞動強度、節約生產成本、提高單位產量和農產品品質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質量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科學生產。
(六)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減少農業生產成本。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可以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減少農業投入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業生產環境。要因地制宜,對一些基本農田改造要統籌兼顧,把排灌設施、機耕道路建設相結合,對農村的水利設施要加大投入,搞好大中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暢通灌溉渠道,產生“長藤結瓜”效應。
(七)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推行農村社會化服務。針對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的情況,組織農戶開展互幫互助活動,在品種選用、農資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等方面提供社會化服務。圍繞主導產業和地方特色產業,通過鼓勵農村種養大戶、運銷大戶、農機大戶、農技推廣機構、基層供銷部門、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和農村基層組織利用各自優勢,興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結束語
總覽全文可以看出,我國現階段勞務輸出已經成為了主要的現象,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改善農村居民經濟生活水平有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此外也給農村內部自身的農業建設帶來的較大的影響,為了保證農村農業建設發展的穩定進步,國家需要采取相關措施積極促進農業建設。保證農業的穩定應用時保障農村居民生活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莊二平.我國當前農村勞務輸出的問題及對策[J].人民論壇2013年17期.
[2]林佳慶.如何做好農村勞務輸出工作[J].中國農業信息201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