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娜
摘 ?要:高中化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高中化學過程中,化學思維的培養,能讓學生通過科學的觀察、實驗、歸納、總結等,提高邏輯和實踐能力,促進化學綜合素質提升。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字:高中生 ?化學思維 ?培養
化學思維方式是指人類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關于物質結構、性質、變化的概念原理等,并間接反映化學事物的化學思考方式。是對化學知識的抽象和概括,培養化學思維有助于提高分析、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教師要注重思維的培養。那么化學思維如何培養呢?下面是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化學抽象思維的培養
化學抽象思維主要是關于化學事物性質和化學事物關系的抽象概括。比如氧化還原反應,糖類的概念,元素周期表上元素的排列規律和性質遞減規律等。
首先,可以創建抽象思維意識。課堂是傳授知識的有效載體,要培養抽象思維應從優化教學內容、創建抽象思維意識、營造抽象氛圍著手。如在剛進入高中化學的學習時,“物質的量”這個抽象概念已然成為學生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山。物質的量是用來描述微觀粒子,學生無法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感受。教師應說清物質的量的用途,再用精準的化學語言道出單位物質的量與個數之間的關系,加深抽象意識,像這樣建立起來抽象與具體的聯系,對構建和培養抽象思維有重要作用。其次,應用多媒體建立直觀與抽象聯系。通過多媒體教學,直觀展現相關內容,利用圖片、聲音、動畫去引起學生的興趣,建立抽象與具體的現實聯系,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容易記憶和掌握所學知識。例如化學的溶解平衡,如果單單依靠教師的語言描述,學生很難對溶解與結晶兩者相互平衡狀態有概念,通過計算機動畫模擬——在100ml燒杯中,加入一定量固體食鹽,觀察到水中鈉離子和氯離子不斷從固體食鹽顆粒中脫離到溶液中,同時也有鈉離子和氯離子從溶液中回到固體食鹽表面。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建立實體與抽象的直接聯系,不僅有利于解決學生知識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建立抽象思維提供有效途徑。再次,可以構建“抽象模型”。在建立抽象模型的過程中,首先對事物的表象進行歸納總結;然后挖掘支配現象的本質特征;進而抓住本質任何事物都能找到表達它的抽象模型;吸取前人廣泛應用的抽象模型、傳授學生模型的構筑過程及方法、啟發學生的抽象思維,最終激發學習興趣。建立抽象模型需要敏捷的思維和大膽的想象。這種構建“思想模型”對學生抽象思維培養起推動作用。
二、化學微觀思維的培養
化學微觀思維是指透過物質的宏觀表現,進入微粒間的相互作用的微觀世界,觀察物質的最本質狀態的一種思維方式。例如金剛石和石墨,同樣都是只由碳元素組成的物質,它們的性質卻千差萬別。金剛石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石頭,而石墨手一捻就碎了。在教學時,要教會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知識進行分析總結,為以后建立微觀性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講解微觀性知識時,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圖片或動畫,將宏觀、微觀直觀地融合在一起,這樣學生就能很快理解化學式與宏觀物質之間的聯系,并深入解剖化學式的隱藏內涵。學生將信息加以處理、遷移,就能比較容易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可以健全學生的微粒觀,加深學生對微粒知識的學習,發揮深化作用。
三、化學實驗思維的培養
化學實驗思維就是把課堂上學的原理、反應流程全部轉換成現實的操作。從親自的實踐操作中感知物質的變換、操作的規范程度等,臨時產生的問題應當如何解決,這種實踐思維模式對化學的記憶和理解有重要作用。首先,要重視實驗教學。注意引導學生按照化學實驗思維的過程和方法對實驗現象、事實進行分析思考,由此得出有關結論,培養學生化學實驗思維的深刻性。實驗時應注意引導學生提出思考問題,分析實驗操作與裝置上的特點,及時引導學生或由學生獨立地運用思維方法按照思維過程思考實驗現象,抽象概括出有關結論,當實驗失敗時,要及時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培養學生良好的化學實驗思維的深刻性。其次,要精選典型的實驗思維問題,強化思維訓練,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全面發展。例如,實驗事故或失敗原因、實驗誤差分析,運用正向、逆向思維推斷物質,就有助于訓練實驗思維的靈活性;運用多種方法檢驗、鑒別物質等開放性實驗設計問題,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運用不同方法思考實驗問題的靈活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實驗思維和優選方案的批判性思維。再次,開展實驗思維速度競賽,鼓勵學生迅速對實驗問題進行思考,及時表揚反應快而準的學生,培養學生化學實驗思維的敏捷性。課堂實驗后,鼓勵學生迅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對得出結論快而準的學生給予及時表揚或加分獎勵。
四、化學模型思維的培養
化學模型思維就是根據人們已經證實的科學理論,建立起研究對象的模型,并以此進行觀測、研究和討論。例如,分子模型就是人們在已有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模型,它對以后我們進入化學領域的學習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首先,需要掌握模型本質;在模型教學中要讓學生學好模型,應該讓學生知道建立模型是化學研究的一種方法,從而培養學生進行模型思維的能力,提高用化學模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自覺性。其次,重視過程分析;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化學模型思維問題的效率,在教學中先要對問題的過程進行分析,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是關鍵,才能排除表象干擾,并將其還原成我們熟悉的簡單的模型然后用模型遵循的規律去解決。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各種情境資料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活躍思維。這樣,簡繁有致,逐漸深人,學生的模型思維能力就有效地建立起來。
總之,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們在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備創新精神和全面思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鄧永財.試論中學化學實驗思維能力的結構與構建.課程·教材·教法[J],2004年10月:53-58.
[2]韋文金.初中生化學模型思維能力的培養的研究.人間教育[J],2016年05月:114.
[3]馬楠楠.高中化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高中數理化[J],50-51.
[4]遲佳姝.高中化學中的抽象思維培養.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N],2017 年4月:46-48.
[5]劉杰劉狄龍云飛.簡談微觀思想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J],2017年4月:26-28.
[6]陸維暢.建立化學思維對高中化學教學的作用.傳道受業[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