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秀
【摘 要】 目的:探究高壓注射器在臨床腹部增強磁共振成像中的應用意義。方法:選取在本院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使用磁共振進行腹部增強檢查的260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30名患者)應用高壓注射器進行磁共振成像,對照組(130名患者)采用常規的手推方式注射(20mL注射器)對比劑進行掃描。患者在進行磁共振掃描的前后,臨床工作人員應針對病人的綜合情況采取特定的護理措施,進一步提高最終成像的圖像質量。結果:觀察組130例腹部檢查的患者應用高壓注射器進行磁共振灌注所得的圖像與對照組130例患者采用手推方式注射對比劑進行掃描所得圖像作比較,掃描得到的圖像質量更高,圖像更清晰且得到的灌注圖線更穩定。結論:在臨床磁共振成像的過程中應用高壓注射器注射對比劑和對患者實施適當的護理,不僅可以提升所得的灌注圖像的質量,更便于臨床診斷患者具體情況,可進一步探討使用。
【關鍵詞】
高壓注射器;腹部增強磁共振成像;護理
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磁共振技術在臨床上診斷病變的意義重大。相對于傳統的常規手推式注射對比劑,高壓注射方式不僅很大程度上縮短了注射時間提高了注射的速度,更確保了對比劑的注射用量,速度勻速,避免手推時速度不均勻,使最終呈現的圖像清晰明了,便于醫師的臨床診斷。筆者就在本院使用磁共振進行腹部增強檢查的患者進行高壓注射和常規手推注射對比劑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現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使用磁共振進行腹部增強檢查的260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30名患者)應用高壓注射器進行磁共振成像,對照組(130名患者)采用常規的手推方式注射(20mL注射器)對比劑進行掃描。260例病人中男患者148例,女患者112例,年齡為45~76歲,平均年齡為(54.0±6.1)歲,26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等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飛利浦3.0T磁共振成像系統和Medrad MR Ijection高壓注射泵,消毒物品(包括醫學用棉簽、棉球、0.5%碘伏、止血帶等),醫學用0.9%的氯化鈉溶液,磁共振所用的對比劑釓噴酸葡胺,一次性頭皮針(7號、9號),20mL注射器,磁共振專用高壓注射器,24G淺靜脈留置針、透敷等相關儀器試劑。在無菌的情況下,A管吸入核磁共振對比劑,B管吸入0.9%的氯化鈉溶液。將A、B管接入“Y”型管中兩個較短的接口,螺紋管與留置針相連。將所有管中的空氣排空待用。選擇上肢較粗較直有彈性的大靜脈,成人用15mL對比劑注射,兒童一般按0.2mL/kg計算用量,若患者身體健壯、血管狀態良好,則可將流速定為2.2~2.5mL/s,若患者患者體質差,血管狀態一般,可將流速定為1.5~2mL/s為宜。手推增強注射對比劑按照臨床常規注射方式進行。
1.3 評價指標
觀察患者腹部增強磁共振成像是否成功及圖像質量(包括圖像清晰度,血管分支情況等)[1]。
1.4 數據處理
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數據之間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若P<0.05,則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60例進行腹部增強檢查的患者中,其中應用高壓注射器進行磁共振灌注成像的觀察組(130例病人)中,有129例患者成像成功(占99.2%),1例患者因為靜脈注射滲漏(占0.8%),最終導致無法成像;采用常規的手推方式注射對比劑進行成像的對照組(130例病人)中,成像的有127例(97.7%),其中1例滲漏、2例因為護理人員的操作失誤導致圖像模糊不清(共占2.3%),無法辨認。
3 討論
在腹部增強磁共振成像中,所使用的高壓注射器相比于常規手推式注射有很多優點,它能在強烈的磁場環境中工作,并能有效地控制對比劑的注射時間及設定合適的注射流速,確保最終造影成功[2-4]。而在應用高壓注射器時,還有相關事項需要注意,臨床操作人員首先應該根據患者的病變程度和病變部位進行初步的分析。對于不同年齡層的患者及血管的情況應設定相應的流速,以免不合適的流速過高或過低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針對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患者,應設定低流速,太高易導致血管破裂,太低會導致所成圖像質量過低。同時相對于手推式注射,高壓注射器能通過調節其注射的壓力達到合適值,避免了壓力過大對患者血管造成損傷或者導致對比劑出現滲漏的的情況,大大提高了造影成功率,提升圖像質量,極大程度地降低了因為可調控因素導致成像失敗的概率[5]。在患者進行磁共振檢查的過程中,臨床護理工作人員應做好其護理工作,包括對患者和磁共振器的護理。對患者提前做好準備,疏導患者心理,解釋檢查過程和意義,使患者舒緩緊張情緒,訓練屏住呼吸15s左右,以便確保成像的質量。同時,檢查患者是否對對比劑過敏或者腎功能差,詳細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是否懷孕等,如若是,應停止磁共振掃描。告知患者及家屬對比劑可能會發生過敏反應,高壓注射可能會引起靜脈滲漏等,簽署情同意書。在注射結束拔針后,要耐心指導患者適當壓迫穿刺針口5~10min,勿按揉,以免藥液血液外滲形成血腫;要細心觀察患者針口處,及時止血,可留患者觀察20~30min,無不適方可離開。在患者高壓注射時,若發現對比劑滲漏,護理工作人員應該立即停止繼續注射,將患者上肢抬高并用50%的硫酸鎂溶液進行冷敷,24h左右再局部熱敷,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情況做好記錄。如是住院患者要跟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在每次給病人進行高壓注射后,臨床護理工作人員都應按照操作規程認真擦洗磁共振高壓注射泵,嚴格維護其清潔和性能,確保下次正常使用。同時,應及時將使用過的注射針頭、注射器、連接管等器械及剩余的對比劑放入指定的位置,嚴格遵守規程,禁止多次使用,避免交叉污染[6-7]。本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常規的手推方式注射灌注成像,應用高壓注射器進行腹部磁共振灌注成像所得的圖像質量高,圖像清晰可見,辨識度高,且灌注圖線穩定。綜上所述,在應用高壓注射器進行腹部增強磁共振成像的過程中,應嚴格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規程使用高壓注射器,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屏氣訓練,能及時處理突發狀況,確保成像質量,便于醫師為患者確定特定的診治方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文可.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診斷腦血管疾病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01):78-79.
[2] 張秀英.靜脈套管針用于防止高壓注射器造影劑外滲的護理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47):228-229.
[3] 陳麗云,林榮軍,遼茹金.高壓注射器在CT增強掃描中的應用與護理[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24):160-162.
[4] 于鳳偉,劉廣香,劉春宇,等.注射器臨床研發應用進展[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A01):297-298.
[5] 鄧雪琰.醫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的風險故障分析及維護保養[J].中國醫藥科學,2016,06(03):199-202.
[6] 劉曉虹,李麗萍,楊芳.護理心理學[J].護±進修雜志,2017,27(11):1155-1156.
[7] 禹繼華,王桂玲,張秀梅.臨床護理崗位管理的實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05):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