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選鋒
摘 要: 疲勞是一種復雜的人體機能衰退現象。民航管制員疲勞問題的出現,不僅會影響飛行安全,而且會導致多種惡性事件發生,對民航飛行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本文以民航管制員疲勞為研究對象,闡述了民航管制員疲勞類型,從民航管制員自身、設備設施及運行環境、排班執勤及組織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民航管制員疲勞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幾點關于民航管制員疲勞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 民航管制員;疲勞;執勤排班
前言:
在經濟發展進程中,民航運輸呈現了高速增長態勢,民航管制員是民航運輸中空中交通管理的主體,其不僅需要負責空中交通平穩、有序流動,而且需要保證空中交通始終位于最佳流向。在面對高強度、高集中度的空中交通狀況時,民航管制員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疲勞狀況。而民航管制員疲勞問題的出現,對民航飛行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對民航管制員疲勞預防進行適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民航管制員疲勞分類
根據疲勞發生原因的差異,民航管制員疲勞主要包括生理性疲勞、病理性疲勞兩種類型。其中生理性疲勞主要是民航管制員勞累過度產生的頭痛頭昏、全身乏力、腰背酸痛等情況;而病理性疲勞主要是由于一些疾病引起的疲勞。病理性疲勞只有通過醫生全面系統檢查才可以找到病因。
二、民航管制員疲勞形成原因探究
1、民航管制員自身因素
除年齡因素以外,因民航管制員自身而導致其疲勞的因素還包括身體狀況不佳、生理節律混亂、睡眠品質不良、疾病藥物影響及饑餓執勤等[1]。
2、民航設施設備及運行環境因素
民航設施設備中可致民航管制員疲勞的因素主要有設備輻射、人機界面友好性及工作臺高度不符合人體工程學要求等;而民航運行環境中可致民航管制員疲勞的因素主要為空域環境流量大、管制室微環境釋放有害氣體或溫度不適宜、管制室燈光強度過低、設備運行噪聲過大等。
3、執勤排班因素及組織管理因素
在執勤排班過程中,若排班人員沒有考慮管制員技術強弱水平及年齡因素,或者沒有對空中管制員進行疲勞預防管理,則會導致民航管理員無法有效利用休息時間,加劇其疲勞程度。
三、民航管制員疲勞預防措施
1、加強民航管制員培訓教育
為最大限度降低民航管制員自身因素導致的疲勞問題,相關部門可引導民航管制員認識到運動與緩解疲勞之間的聯系。鼓勵民航管制員在值班休息時間,開展嚼口香糖、伸懶腰等輕微運動[2]。同時在休息環境內為民航管制員提供咖啡、綠茶等抗疲勞功能性飲料?;蛘邽槊窈焦苤茊T提供冷水,以便其可自我緩解疲勞。在這個基礎上,相關部門可進一步放寬民航管制員休息條例,允許民航管制員出現短暫性疲勞時主動申請短時間休息。促使民航管制員養成關注細節的習慣,逐步形成以安全運行、人人有責為主題的單位文化。
其次,為避免因民航管制員疲勞引起的錯、忘、漏現象,管制運行單位應教育空中交通管理一線人員堅守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從根本上摒除不負責任、懶散拖沓等不良作風。同時綜合采用宣傳、教育、獎懲等措施,提高民航管制員安全修養及安全意識。
最后,為避免因民航管制員疲勞而導致的忘詞情況,管制運行單位應進一步強化民航管制員英語培訓。從基礎英語、專業英語、特情英語等方面,有針對性、計劃性的開展持續性英語訓練,切實提高民航管制員使用英語的能力。同時加強民航管制員普通話訓練,從根本上避免因方言、發音不準問題的發生。
此外,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具有責任大、制約因素多、工作程序規定性強、專業技術特殊等特點。據此,管制運行單位應定期對民航管制員進行抗壓訓練。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管制員或專業人士,幫助民航管制員發現心理問題。并及時為其提供心理輔導,提高民航管制員心理抗壓能力。
2、優化民航管制環境
一方面,管制運行單位應充分認識到自身在民航管制員疲勞緩解中的作用,改善民航管制員休息制度,為民航管制員守夜班提供設置及適宜的休息、健身、貯藏設備。如允許男性管制員攜帶鮮艷顏色工作服值崗,避免暗色服裝導致個體視覺疲勞;允許民航管制員在工作環境中攜帶一個或兩個私人物品,如家庭人員照片等。
其次,管制運行單位應主動進入民航管制員群體,開展調查活動。了解管制室內燈光環境、環境溫度、空氣濕度、噪聲環境及氣味的適宜度。合理調整環境參數,幫助民航管制員克服疲勞。
另一方面,在現有制度建設進程中,為避免以往粗放管理、低效運行導致的民航管制機制低效運行問題,民航管制運行單位可從人力資源配置政策方面,壓縮機關及非生產人員,促使管理人員向一線傾斜。隨后制定完善的獎懲激勵機制、安全監測監督機制。以民航管制員現場組織為重點,利用優異民航管制員示范效應,組織優異民航管制員、帶班主任開展現場管理工作,保證安全問題的及時發現、處理。
3、調整執勤排班方案
首先,為緩解民航管制員個人疲勞程度,相關管理人員可結合我國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特征,全面落實我國《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則》的相關規定,保證民航管制員連續執勤時間、輪換班時間、獨立工作人工作時間在規章要求之內。同時保證管制員兩次執勤間休息時間充足。
其次,在民航管制員執勤排班期間,排班人員應主動與民航管制員溝通,充分考慮民航管制員個人心理特征、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及家庭背景。同時在值班階段,為值班民航管制員提供不定時喚醒服務。通過不定時與民航管制員簡單通話,或者不定時為民航管制員傳送信息,可以減少值班民航管制員疲勞程度[3]。
再次,借鑒美國十個小時輪班制、上四休二、每周換班一次、二二一輪班(每個下午班連著兩個白班)模式,管制運行單位可對我國現有輪班方式進行改進。即根據民航管制員數量,采用不同的輪班方式,如在民航管制員人數要求較低的情況下,采用四天一次夜班輪班方式。同時為避免輪班方式過于單一導致的民航管制員疲勞度增加,可采用四個班組單個周期上二休二的調整方式;而對于民航管制員數量要求較高的地區,可采用五個班組進行輪班工作,在單個周期內由五個班組依據上三休二的方式,循環二十五天,可有效降低單個民航管制員工作時間至19.6h。或者由五個班組以上二休一的方式進在單個周期內循環,控制輪班頻率,為單個民航管制員生物鐘調整提供充足的時間。
最后,在具體排班階段,管制運行單位應避免安排民航管制員超出六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每一管制員每班次工作最長時間應在兩小時以下。且每班次中間應具有一個小時或者一個半小時的休息時間。
總結:
綜上所述,在我國民航運輸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持續增長的空中交通流量,促使民航管制員工作壓力不斷增加,對空域運行效率及飛行安全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因此,為最大限度減低民航管制員疲勞程度,相關管理人員應借鑒國際上對管制員疲勞管理的研究成果,正確識別管制員疲勞類型,分析民航管制員疲勞致因,采取一系列民航管制員疲勞預防措施,保障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安全、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瑞山, 馬廣福. 基于熵權和 DEMATEL 的管制員疲勞風險因素分析[J]. 交通信息與安全, 2016, 34(4):44-49.
[2]蔡新逸. 淺談防止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員疲勞[J]. 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 2016(8):123-123.
[3]王鑫. 基于降低工作疲勞度的管制員輪班方式研究[J]. 交通企業管理, 2016, 31(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