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琳 林揚璐
摘 要: 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是完善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要部分,其成果涉及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情況、人類活動等內容,開展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工作,是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的重要理論支持。本文在此簡要闡述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的主要內容,以及對普查成果在暴雨洪澇災害的預防、經濟建設、政府決策等方面應用的思考。
關鍵詞: 暴雨洪澇;普查;成果應用
一、引言
我國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在各類自然災害損失中,暴雨洪澇災害損失又占據了絕大部分,每年我國農業、交通、人民財產等方面都會因此遭受較大損失。開展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其成果不僅是政府和相關機構進行決策的可靠依據,也是從根本上減少災害損失,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的重要理論支持,對我國防災減災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二、暴雨洪澇風險普查內容概述
暴雨洪澇災害是由多種原因影響造成,開展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涉及到以下要素資料的搜集整理。
(一)地理資料
搜集行政區劃圖、河網水系圖、地形圖、遙感圖像等基礎地理信息相關資料。對往年的地圖數據需進行檢查,判斷是否因社會建設或規劃發生改變,并進行修正。
(二)流域情況
調查流域內中小河流和山洪溝的基本情況以及范圍內水利工程分布、人口分布、隱患點分布、土地利用現狀、土壤類型等方面。流域情況的調查很大程度反映一個區域是否容易遭受洪水侵襲。
(三)氣象、水文資料
搜集調查區域內的氣象站、水文站基本情況資料以及暴雨洪澇災害過程中降水數據與水文數據。一般情況下,降水強度、頻次與水位變化與暴雨洪澇災害的危險性息息相關。
(四)泥石流、滑坡情況
搜集調查區域內泥石流與滑坡的基本情況、相關參數、潛在影響范圍、附近工程情況等信息。
(五)歷史災情資料
搜集歷年、歷次洪水災害損失情況以及防災措施基本情況。年代較遠的數據,以調查文獻、地方志為主要方式。
三、普查成果應用分析
開展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是完善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要部分,能為暴雨誘發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服務業務提供基礎支撐,其成果也是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的重要理論支持。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涉及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情況、人類活動等內容,綜合了自然與社會兩方面的因素,對于我國暴雨洪澇災害的預防、經濟建設、政府決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一)防災減災領域
我國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針對這一國情,防災減災成為我國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我國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有著重大意義,且在各類自然災害損失中,暴雨洪澇災害損失占據了絕大部分,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可以針對暴雨洪澇災害方面的防災減災發揮重要作用。
1、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區劃
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成果已包括進行常規風險區劃所需要的基本資料,可用來分析研究區域的致災因子、孕災環境、承災體、防災減災能力,結合GIS技術可以進行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區劃,獲得分析區域的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區劃專題圖。通過進行風險區劃,可以將區域依照發生暴雨洪澇災害的風險程度劃分風險等級,并通過專題圖展現出其時空分布情況,為提升當地災害風險管理能力提供技術支撐。
2、監測預警應用
根據風險區劃分析成果,可在高風險區域加密建設區域自動氣象站,彌補監測預警網絡的疏漏之處,以提高預報模式的準確率,對災害性天氣過程的監測、預報和決策服務的水平,使氣象災害預警更為可靠、及時。
3、應急救災應用
以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成果為基礎構建數據庫,結合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建立基于GIS的應急信息決策系統。相關部門在救災中可以使用系統查看災害發生地的地形、道路、基礎設施分布等信息,且能使用系統進行最佳路徑分析、網絡連通性分析、緩沖區計算等運算,更加快速合理的進行資源配置,為救災決策提供決策支持,促進救災工作高效有序的進行。
(二)輔助城鄉規劃
防災規劃是城鄉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利用現有行政區劃圖、衛星地圖結合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相關數據,可以對暴雨洪澇災害高風險區空間位置進行定位和范圍提取,有針對性的排查隱患點,在城鄉規劃中盡可能使城市處于強有力的防災體制保護之下,減輕源自災害的影響,避免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防患于未然。
(三)輔助流域生態環境監測
流域附近的工程建設或者其他類型的人類活動,往往會造成流域附近的植被破壞、地表徑流變化、水土流失、侵蝕加速等情況,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依靠暴雨洪澇風險普查成果中的流域信息,如:流域斷面、流域范圍內土地利用情況、土壤類型信息等數據,配合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可以對流域范圍內的地表覆蓋變化、流水形態變化、侵蝕情況等內容形成監測結果,獲取流域的動態變化情況,為工程項目建設和生態保護提供重要地理信息基礎,促進流域管理決策的科學化,保護流域生態環境。
四、結束語
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是一項涉及面廣、內容細致的工作,通過分析普查獲取的大量資料,能夠科學的進行防災決策和長遠規劃,只有把普查的成果靈活轉化為實際應用,才能更好的為氣象災害風險預警、風險評估與突發公共事件處理等分析活動提供數據支持。
本文在此闡述一些對于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的思考,為合理的使用其數據與進一步發掘普查成果信息的價值提供部分參考。相信隨著技術手段的發展以及為了滿足社會對氣象服務的新需求,如何轉化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按照需求提供多樣化的分析服務將會是今后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袁藝, 張磊. 中國自然災害災情統計現狀及展望[J]. 災害學, 2006, 21(4):89-93.
[2] 章國材. 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方法[M]. 氣象出版社, 2010.
[3] 于占江, 李建明, 居麗玲. 河北省加密自動氣象監測網絡系統[J]. 氣象科技, 2007, 35(2):289-291.
[4] 謝禮江. 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方案設計與系統實現[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3.
[5] 王麗芳, 吳舒穎. 災害事件對我國城鄉規劃的啟示[J]. 求知導刊, 2015(14):51-51.
[6] 王錦海, 吳紅, 蔡睛. 洪災區村鎮重建規劃的探討──以南昌縣塔城鄉水嵐洲災后重建規劃為例[J]. 南方建筑, 1999(4):35-38.
[7] 蔡慶華, 劉建康. 流域生態學與流域生態系統管理--災后重建的生態學思考[J]. 中科院水生所知識產出:2009年前,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