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
錦鯉,前段時間在網絡中突然熱門起來。很多人紛紛轉發錦鯉,希望能給自己帶來好運。于是它被稱為“好運魚”“風水魚”“富貴魚”,受到追捧,深受人們喜愛。
清人黃霆《松江竹枝詞》中,有一首描寫錦鯉:“亭亭慈竹繞樓居,鎮日高眠讀道書。案上水晶盤一色,深紅淺碧貯金魚?!弊髡吒阶⒄f:金魚出上海,分五色,好事者儲以為玩。這種觀賞魚,也稱五色鯉,色彩艷麗,花紋多變,泳姿雄然。
過去,人們對鯉魚有一種文化崇拜。盡管一日三餐什么魚蝦都吃,卻不吃鯉魚。五色錦鯉,更是養在池塘里的寵物。在人們的心目中,魚化龍是奇跡,也是夢想,寒燈苦讀十載,正是企盼這臨門一躍,金榜題名。鯉魚跳龍門切合了平民百姓望子成龍的心愿。鯉魚腹中多籽,又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孩子抱一條鯉魚出現在桃花塢年畫上,意味著年年有余(魚),非常吉祥。逢年過節,不少人家還往往用整條的鯉魚祭祀,以表達對先人的敬重與懷念。
中國古代,庶民百姓是談不上身份的。也就是說,經由科舉獲得進身之階,當上官,才能有身份。為了與普通人有所區分,有身份的人常常佩有標識。古代表明身份的物件式樣很豐富,包括虎符、兔符、魚符、龜符、牙牌、腰牌等,出入宮廷、關防等要害之處,都必須佩戴。
唐代韓偓所撰《海山記》記載了一則故事:一個姓解的漁人捕獲一尾鯉魚,“金鱗赪尾,鮮明可愛”,隋煬帝用朱筆在魚額上題“解生”二字為記,放養北海。當隋煬帝再次見到這尾鯉魚時,它已長丈余,額上“朱字尚存,惟解字無半,尚隱隱角字存焉”。蕭皇后說:“鯉有角,龍也。”鯉魚額上有“角生”二字,意味著鯉(李)將生角化龍,也就是李姓將登上帝位。為李唐皇帝的出場造輿論,其想象力何其豐富!
無論如何,唐朝皇帝姓李,李與鯉諧音,因此,鯉魚很容易被視為皇室的神魚,尊鯉之風盛行開來。當時達官顯貴的身上都佩戴不同的鯉魚袋,以此辨尊卑、明貴賤,連朝廷發布命令或者調動軍隊所使用的兵符,都做成鯉魚的形狀,因此這種兵符也被稱為鯉符。為了避諱,唐朝法律還規定:凡是得到鯉魚,不論大小只準放生,不得殺食,敢賣鯉魚的人都要杖責六十。
到了宋代,在魚袋上改用金銀直接飾以鯉魚形狀。除了金魚袋和銀魚袋,還有紫金魚袋和緋銀魚袋。紫色和緋色,顯然是跟佩戴魚袋的官員的官服顏色相配的,紫袍佩金魚袋,紅袍佩銀魚袋。當時,四品以上才可以穿紫袍,七品以上可以穿紅衣服,七品以下只能穿綠衣服。顯然,因為魚符顏色不同,將官員的身份區分得很清楚。五色鯉為人們所推崇,恐怕也與此有關。
在民間,鯉魚則成為-.種吉祥物。古時候寫信用絹帛,人們往往將信折疊成鯉魚形。所謂魚雁傳書,是假借鯉魚和大雁,給人傳遞信件,寄托情愫。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的句子,講的就是尺素千里迢迢,來之不易。在信息不暢通的歲月,鯉魚寄托著人們多少期待啊。
時至今日,許多民俗活動仍然與鯉魚有關,五色錦鯉尤其珍貴。這也可以算是一種文化遺產吧?
田曉麗薦自《昆山日報》2019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