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摘 要:安全預警管理是建筑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其可將建筑施工中的重大變化、重要環節、重點工程和重大隱患等預警信息進行實時發布,以督促有關部門和責任人進行處理,實現超前預控。本文主要從建筑施工安全預警管理的意義入手,從施工人員、施工設備和建筑管理狀態等方面入手闡述了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并對安全預警管理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以極大促進建筑安全施工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安全預警;管理措施
1 前言
建筑安全生產預警體系研究是以企業預警體系論為指導,針對建筑企業安全生產不適于建筑發展現狀的矛盾提出的一種新型的、具有創造意義的研究課題。它通過對現有建筑安全生產模式的分析論證,提出一種能夠監測、診斷、預控安全事故的建筑安全生產預警體系系統。旨在為建筑安全生產管理提供一種具有實際運用價值和可操作性的建筑安全管理新模式。
2 實施建筑施工安全預警管理價值
安全預警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一方面可對建筑施工中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責任事故和險情進行預警、報警,另一方面通過安全預警管理平臺,其可對當前建筑市場上的有關信息進行掌握,用以支持建筑施工日常經營管理活動,進而為決策提供更全面、直觀的數據支持。建筑施工安全預警管理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①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1]:安全預警管理可按照險情等級等進行預警,有力促進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控,切實提高了其安全水平;②提高了調度管理效率:調度作為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集散中心,而安全預警管理系統可將及時掌握的安全信息上報給領導,并通報給各有關部門,督促隱患盡快得到整改落實,調度管理效率得到極大提高;③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全預警管理技術的應用,可促使各部門直觀查看到領導及有關作業人員的施工安排情況,減少了電話詢問工作安排等環節,極大減輕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 造成建筑施工出現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
3.1 基礎原因
體制、社會和教育為基礎原因,方方面面都會設計到。例如教育原因,在任何一個國家,建筑工人的學歷都是比較低的,在我國,大量的農民工的才存在,都證明我國的這個問題更加的嚴重。
3.2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造成的事故一般指人、物、環境等不安全原因造成的事故隱患。其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工人的生理、心理狀態不符合工作需求,工作熟練程度、知識儲備、個人性格不能達到工作崗位要求。這些潛在的風險因素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工人的工作狀態,并可能引發一定的安全事故。例如,一些高層建筑不適合患有恐高癥的工人來施工。物的不安全因素是指建筑施工的機械設備不能達到技術性能要求,建筑材料質量不達標等風險因素,當風險因素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將引發事故。例如,腳手架材料與搭建不符合技術要求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墜落事故。環境的不安全因素是指自然環境以及工作環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建筑施工一般都是露天作業,自然環境的不安全因素會給施工帶來一定難度。例如,沿海地區在臺風過境時應停止施工[2],否則可能帶來巨大風險。工作環境的不安全因素會使工人的心理與生理產生一定變化,造成事故發生概率的增大。例如,在夏季高溫的條件下,安排工人輪班、休息,否則可能造成疲勞后的風險增大。
3.3 間接原因
間接因素包括建筑安全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和不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體制。施工技術水平不高、安全防護不到位和管理責任意識薄弱都屬于建筑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問題。比如,團隊整體工作效率不高會影響工程的施工進度,從而導致發生建筑安全事故;而管理責任意識薄弱會給建設方和業主方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
4 建筑施工安全預警管理措施
4.1 使用安全事故預防管理模式
針對當前我國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預警系統研究,施工單位中的預警系統主要是通過理論指導來加以實現的,建筑企業的發展現狀和該行業內部安全生產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通過對現有的建筑安全生產模式的有效分析與論證,有效的提出了一種可以進行監測、診斷以及預控建筑施工安全性事故發生的預警系統,主要是為了建筑安全提供出一種具有實際運用價值,提供出可操作的建筑安全生產管理新模式。要對施工現場存在的危險源實施有效的監測,同時還需要在施工現場建立起一個監測管理平臺,對施工過程當中容易產生危險的施工區域進行重點的監測和管理,盡可能將威脅消除在根源。
4.2 增強業務水平
在建立施工安全預警管理體制之前,我們首先要對安全管理人員、項目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考核以用來提升其業務管理能力,因為預警體制的建立不僅需要相關人員有擁有現場管理知識、熟知現場施工工序,還需要其掌握系統工程、動態控制方法等原理,運用其分析出事故事件可能發生的原因。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可運用的安全系統工程方法有PHA、HAZOP、FTA、AHP[3]等方法,這些較為先進的管理、分析方法老一輩的建筑人對其并不了解,因為多數老一輩建筑人是“半路出家”,更不用說運用,所以提升業務能力尤為重要。
4.3 構建安全事故風險預警管理制度
結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可最大程度的減少施工安全隱患存在的可能性,以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具體內容為:①基于綜合因素影響理論。利用BIM技術對建筑施工現場的施工狀態、設備運行情況、施工人員工作狀況等方面進行模擬,并將項目施工中所涉及的安全數據等輸入模擬數據庫中,以對建筑安全事故的變化規律進行明確,并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建筑潛在安全隱患,進而采取措施進行預防;②基于多米諾理論。預警機制的建立可避免出現安全隱患持續循環的現象;在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發生是由諸多不確定因素共同導致的,這就要求在施工中需對多方面因素進行研究分析,使這些因素成為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的關鍵。
4.4 制定相關人員安全監測指標
第,違章作業率,因為建筑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違章作業,所以,將安全預警管理技術應用在違章作業當中。其中,違章作業率可以表示為工作人員違章次數與現場施工工作人員總數比值的百分率。第二,違章指揮率。該指標主要就是根據現場管理工作人員不安全的行為所建立的一種預警監測指標。該指標可以表示成指揮工作人員違章次數與現場施工工作人員總數比值的百分率。第三,作業人員的技術水平達標率。如果施工作業人員自身的生產技術水平不符合國家的具體規定,那么一定會導致埋下嚴重的事故安全隱患。其中,該指標可以表示成技術達標人員數量與現場施工工作人員總數比值的百分比。第四,作業人員超時作業率。如果作業人員不能夠得到充足的休息時間,就會出現疲勞作業的情況,進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其中,該指標可以表示成作業工作人員超時工作天數與作業工作人員全部工作天數比值的百分率。
5 結語
建筑行業在不斷的發展,所以需要對建筑施工的管理以及質量的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施工管理和質量控制對整個項目的施工質量以及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都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姜興蕊.安全預警管理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23):75~76.
[2] 陳建忠.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預警管理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8(1):208.
[3] 陳朝偉.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預警管理的研究[J].建筑與預算,2018(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