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茹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由黨在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在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鄉村振興遠期目標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鄉村振興不是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振興,而是包含經濟、生態與社會等多方面的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分別從農業生產、生態、生活三個方面,體現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本質與核心內涵。而綠色農業發展,逐漸成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向,與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相契合。而綠色農業是指合理運用先進技術、先進經驗,促進農業生態安全、農業資源安全、食品安全為目標,實現農業綜合經濟效益提高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
關鍵詞:綠色;鄉村振興;農業發展
一: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農業現代化始終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農業生產是受自然和經濟規律雙重決定的特殊行業。農業綠色發展就是以尊重自然為前提,以統籌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為目標,以利用各種現代化技術為依托,積極從事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合理的開發種養過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不僅是一場關乎農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調整的經濟變革,也是一次行為模式、消費模式的綠色革命。我們要深刻理解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革命性意義,適應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化的時代趨勢,推動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農業綠色發展道路,為世界農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2015 年初,由中央明確提出,我國農業資源短缺、開發過度、污染嚴重,必須有效解決在資源環境約束條件下,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與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模式,綠色農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
2017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均提出要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以提供綠色、安全、高品質的農產品為特征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稱為綠色農業發展模式。促進綠色農業快速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環節,而綠色農業創業則是綠色農業發展的起始點與出發點,綠色農業發展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產業興旺的主要發展方向。
國家為全面貫徹與落實中辦《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的意見》和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精神,依據中央農業農村綠色農業發展方向,充分發揮綠色農業發展,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作用,制定了2019年農業農村綠色農業發展工作要點:(1)推進綠色生產;(2)加強農業污染防治;(3)保護與節約利用農業資源;(4)切實改善農村人居住環境;(5)強化統籌推進與試驗示范。
綠色農業發展理念,也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指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大理念之一。綠色農業發展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有限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綠色發展模式。堅持綠色農業發展,是保障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在“十三五”中明確提出,要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業發展方式,必須要加快轉變傳統農業發展理念,用“綠色農業”謀劃現代農業,走綠色農業發展之路。因此,依據實際情況,制定促進綠色農業發展的有效舉措,不斷提升綠色農業質量效益與競爭力,加快實現資源利用高效整合、食品安全、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的現代綠色農業,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既是尊重自然規律,順應人民殷切期盼所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農業自身的內在需要,通過轉變生產方式,把過高的資源利用強度降下來,把農業面源污染加重的趨勢緩下來,推動農業走上綠色發展的道路。
二:當前農業發展面臨問題
近年來,我國農業現代化取得巨大成就,也付出了很大代價。耕地和水資源過度利用,農業面源污染加重,草原等生態系統退化,農業發展面臨資源條件和生態環境兩個“緊箍咒”。轉變農業發展觀,實現農業綠色發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1:農業綠色發展的艱巨性。當前,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迎來了大好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若干深層次的困難。
在觀念層面,長期以來追求產量增長的習慣思維,還沒有真正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擺上重要日程深入思考、認真謀劃、扎實推動。
在利益層面,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變革,必然會深刻調整不同利益主體間的利益關系,導致部分地方、部門經營主體有逃避思想和畏難情緒。
在工作層面,將現成增產型的技術、人才、政策、機制等體系,轉變為質量、綠色型的新體系,將是前無古人的宏大事業,需要決心、堅韌和開拓創新。
2:農業綠色發展的長期性。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制度體系更加完善,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
3:農業綠色發展的系統性。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農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這不是單項制度的調整和修補,而是各方面體制機制的創新與建設;不是農業領域的獨立推進,而是農業各行業、各層次協調配合、系統推進。
三:著眼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1:提高思想認識: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主動入位,積極作為,精心謀劃,務實推動推進發展理念變革,用綠色理念引領農業生產。要堅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意見》,堅持綠色興農的發展理念,從思想觀念到方式方法,從政策舉措到工作安排,從制度設計到科技研發,從資源配置到績效考評,都要轉到綠色導向上來。以綠色理念為引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形成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圍,為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提供強大支撐。要認真貫徹好中辦、國辦《意見》,結合具體實際,找準問題難點,創新方式方法,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2:優化功能布局。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區分農業空間、城市空間、生態空間,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力區域布局,規范農業發展空間秩序,推動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格局。要建立重要農業資源臺賬制度,摸清農業資源底數。實現資源環境的動態監測和精準化管理,為不斷動態調整農業主體功能和空間布局提供支撐。
3:推動科技創新。要大力支持綠色農業為導向的科技研發推廣,組織實施好相關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進一步完善各類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機制,吸引社會資本、資源參與農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在制約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環節,盡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同時,要加強資源環境保護領域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4:完善產業鏈條。要健全完善綠色農產品的加工流通體系,密切農業生產與市場消費,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要大力加強綠色農產品流通和營銷,推動與農業綠色發展相配套的產地市場建設,加強產地市場信息服務功能建設,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經營成本,助力解決農產品賣難、賣不出去、賣不上價的問題。要大力發展綠色加工,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協調發展,形成“資源—加工—產品—資源”的循環發展模式。
5:保護農業資源環境。在資源保護方面,重點是保護耕地和水資源。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深入推進耕地質量保護提升行動,擴大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修復面積,開展耕地輪作休耕試點,保障耕地數量和質量。在環境保護方面,要加強投入品管控和廢棄物處理,通過精準施肥、有機肥替代、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等方式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