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 要:中俄東線的施工建設,為我國天然氣能源提供輸送保障,促進市場競爭的價格格局形成,對優化能源結構意義重大。管道局作為承建單位結合經驗和實際,優化管理,保障安全優質施工,實現高效管理。中俄東線也是我國實現智能管道,提高管輸能力的新突破。
關鍵詞:中俄東線 ;能源格局;自主創新
1中俄東線建設謀略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國內首條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徑、X80高鋼級管材、12兆帕高壓力等級的天然氣管道工程。東起中俄邊境黑龍江黑河市,經黑、吉、內蒙、遼、冀、津、魯、蘇、滬等9個省市區,全長3 371 km,是我國目前管徑最大、輸送壓力最高的長距離天然氣輸送管道。
自2014年中俄簽署逾4000億美元,長達30年的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合同,中俄中俄東線天然氣工程成為雙方加強全面能源合作的又一舉措,也是倡導“一帶一路”精神,構建我國四大能源運輸通道的建設性工程。
該工程建成后將預計輸送天然氣 380×108 m3至我國東北華東地區,有助于擺脫地區天然氣短缺的困境。此舉將天然氣這種清潔能源,代替等量供能的燃煤,也將減少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空氣主要污染源的排放量,對改善京津冀地區空氣狀況起到積極的作用。
因此建設中俄東線對我國優化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治理空氣污染、提升清潔能源供應量,改善人民生活質量,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經濟環境意義深遠。
2工程建成投產后的影響
中俄東線建成投產后將大幅提升東北地區資源供應能力,成為該地區主供氣源,并將當地 “區域油氣田為主”的現狀轉變為“進口管道氣為主”。從而推動東北地區氣化進程,改變供氣格局。
同時,這一工程也將擴展資源供應通道,降低供氣成本。目前,環渤海地區天然氣資源供應以東西方向的長輸管道為主。中俄東線投產以后,秦沈線流向將改變為由北向南,北部增加中俄東線供應通道,有力保障了環渤海地區天然氣資源輸送。
此外中俄東線增加的北方增加氣源,將促進長三角地區四方供氣格局的形成,對環渤海、長三角地區進口氣源市場造成競爭性沖擊。
中俄東線投產以后,將會形成東、西、南、北四方供氣格局,西部供應主要來自西氣東輸一線和川氣東送,東部供應主要來自各進口 LNG 接收站和海上氣,南部供應主要來自西氣東輸二線、新粵浙贛閔浙支干線,北部供應來自中俄東線和青寧線。原有冀寧線管道為聯絡線,連接陜京線和西氣東輸管道,目前冀寧線在江蘇省主要輸送如東 LNG 接收站的氣源,資源流向為由南向北。中俄東線投產后將會增加北方來氣。
總之,中俄東線投產以后將大幅提高東北、環渤海、長三角地區的資源供應能力,對目標市場的氣化進程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將對環渤海、長三角地區進口 LNG 形成沖擊。中俄東線全年供應穩定,冬季供給充足,夏季資源富余,既保障了采暖,也推動了供需決定市場價格,多元化氣源的格局形成。
3管道局承建單位的積極響應
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公司作為該管道工程的承建單位之一,根據多年的管道建設經驗,提出了積極的施工舉措。
優化管控模式,明確管控主體,優化部室設置,做好項目宏觀管理;分工明確各有側重,發揮自身優勢,統一協調,加強合作;調配最優質資源,組建高效隊伍,肩負擔負工程質量、安全、環保、工期、效益等主體責任。
同時,運用信息化手段,強化現場管理。按照“全數字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高效管控,加強科研支持。
科學規劃,效益優先。發揮自身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嚴控險,重塑管道專業化公司形象。結合自身,健全質量安全環保體系文件,建設陽光工程,防控分包風險,升級管理,確保員工生命安全。
4工程建設新考驗,創新優化在實行
中俄東線工程線路采用低溫零下30攝氏度全自動焊接工藝,獲48項技術實驗成果。成功應對了沿線凍土、水網沼澤、林帶交替分布、冬季最低氣溫達零下40攝氏度等嚴苛自然條件對施工建設的巨大挑戰。
該工程亦是中國石油“智能管道”建設試點工程,采用管理團隊一體化,設計采辦監理施工一體化的管理運行模式,發揮一體化優勢,加深智能化應用,鞏固建設施工安全。
5自主創新計深遠
管道自主創新能力事關我國能源安全保障。相比上世紀90年代的西氣東輸戰略管道,工程建設日趨發展,將國產化、智能化、輸氣量作為管道建設的重要考量。中俄東線的建成,標志著我國管道建設自主創新能力的加速提升,工程質量的優化進步,同時并行促進了管輸能力、智能管道和智慧管網的全面建設。
參考文獻:
[1]中俄東線如何影響我國天然氣市場,國際局勢觀察網,2019.8
[2] 從中俄東線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華投能源,2019.8
[3]剛剛,孫總在中俄東線強調了這些事,你肯定想知道,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 公眾號
[4]車曉波.中俄東線如何影響我國天然氣市場[J]中國石油報, 2019.8.13第4 版行業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