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統計學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了非統計專業統計學課程考核改革,既追求效果,更注重過程,從注重平時督查、強化階段測驗、重視期中檢查、嚴格期末考核四個方面進行考核改革嘗試,效果良好。
關鍵詞:統計學;考核;成效
目前非統計專業統計學課程考核因其不利于考察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導致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不利于教師嚴格管理和督導科學評教,所以,嘗試進行了考核改革,包括注重平時督查、強化階段測驗、重視期中檢查、嚴格期末考核四個方面,效果良好。
一、考核改革措施到位
統計學課程考核改革注重過程、追求效果,根據平時表現、階段測試、期中檢查和期末考核分別占15%、10%、15%和60%的成績分布進行最終成績評定。
1.注重平時督查
平時考核主要包括到課、聽課和上課互動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方面。平時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扎實,有預習和復習、按時到課、認真聽講、做筆記、積極思考、互動較多,作業獨立認真完成的學生,考試成績優良。反之,學習效果不理想。
(1)堅持到課檢查。課堂到課檢查至關重要,到課率不得低于95%。堅持每天清點人數,一學期基本按照全面—抽樣—重點—典型調查方式進行到課檢查。開學伊始,進行全面調查,登記男女性別(據了解逃課與性別高度相關);接著抽樣調查,基本掌握學生情況后,開始重點調查,屢教不改者對其進行典型調查,樹立標桿的同時,殺雞給猴看,這套調查方法能收到較好成效。
(2)嚴肅課堂紀律。每期開學第一堂課和學生溝通“三個道理”和“三條紀律”,兩個“一個都不能少”的要求。三個道理。分別從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學生對未來的期待三方面進行交流和溝通。要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必須把自己變得更優秀;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望,讓大家不能松懈;學生向往美好未來必須努力。三條紀律。要求按時上課、有事請假,無故曠課者從30%平時成績里扣4分/每次、遲到扣2分/每次;缺交一次作業扣5分/每次;要求上課認真聽講,手機靜音,不準玩手機,否則,將替學生“保管”,直到期末考試結束,再據成績進行處理。兩個“一個都不能少”。要求掌握每個知識點,“一個都不能少”;每個學生都要爭取過關,“一個都不能少”。
(3)鼓勵課堂互動。為激化學生學習熱情,鼓勵課堂互動,規定主動回答問題加5分或 “☆”,回答完全正確的記“100+☆”,部分正確的根據回答成績另加5分”,期末按上課回答問題的平均成績參與平時考核。這種激勵方式較大地調動了學生上課互動、參與討論、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嚴格作業檢查。統計學作業有三種,其一,課堂練習課后完成作業;其二,上機練習作業,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集中完成;其三,統計學練習冊作業,相較于前兩種綜合性更強,包括填空題、單選題、等概念題和計算分析題等多種題型,更具有剛性要求,每學期至少交閱3次。
①課堂練習課后完成作業。統計學有些公式有定義式和簡捷式之分,計算步驟和過程有異,為讓學生能融會貫通,課堂傳授其基本原理和應用,要求學生課后運用簡捷法練習。
以簡捷法求解方差和標準差為例。求解方差和標準差可運用定義公式 ,但計算較麻煩,容易出錯,如果運用簡捷公式
就比較省時高效。
如:某保險公司160名推銷員月銷售額分組資料,如表1所示,計算方差和標準差。課堂講授運用定義公式計算,課堂練習要求學生運用簡捷公式完成。
表1 標準差和方差計算表
從公式可以看出,定義公式使用變量值與平均數相減后平方,繁瑣易出錯,而簡捷公式只需在計算均值基礎上再計算 ,就可完成,簡捷高效。
②上機練習作業。為加強學生統計方法和技能訓練,一學期安排兩次上機操作,運用EXCEL軟件,學習和實踐統計作表畫圖、統計模型擬合等實踐技能。兩次成績的均值按比例計入平時成績。
以運用最小二乘法擬合回歸方程為例。如據某市居民住房支出及年收入數據,運用EXCEL求出回歸分析數據如圖1所示,據輸出結果:A.寫出年收入決定住房支出回歸方程、估計標準誤差、相關系數;B.假設某年年收入為25萬元,求住房支出;C.說明相關統計檢驗和模型參數是否合格。
解:A. ;
B. ;
C. R2(方程可決系數)=93.35%,說明住房支出變差中,有93.35%可以由住房支出與年收入之間的線性關系來解釋;F檢驗顯著性水平和t檢驗P-value值均小于0.05,模型統計檢驗合格,回歸系數有效,即住房支出與年收入之間線性關系顯著;
相關系數r=0.966618 ,說明居民住房支出與年收入之間存在高度正線性相關關系;
回歸系數b=0.2372,說明居民年收入每增加1千美元,住房支出平均增加237.2美元。
③練習冊作業。據教學和考試大綱,統計學配有相應練習冊,要求每道題都要獨立完成。概念題學生自己完成交閱后,給參考答案進行核對,有疑問再精準解答。所有計算題(包括概念題中的小計算題)交閱后,期末統一詳細講解,每道題都要求學生掌握解題思路,熟悉公式及其運用。一學期原則上收閱練習冊作業至少3次。
2.強化階段測驗
據知識點重要性和難易程度不定期進行階段測驗,一般是20分鐘以內的隨堂考核,考察學生重點理論和方法的掌握情況,其成績占總評成績的10%;一學期進行2-3次,效果良好,既起到了督促學生循序漸進進行階段性復習和總結的作用,也是對老師教學進度和效果的檢驗。但還是有少數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的同學,習慣于掌握“轉基因”知識,平時不讀書或少讀書,階段測試成績較差。
(1)階段測驗。階段測驗題較簡單,以長期趨勢分析為例。已知某地區商品零售額資料如表2所示,2009年為時間原點,對該地區零售額進行長期趨勢分析,并預測2018年零售額。
(2)測驗結果及原因分析。選擇其中兩次小測驗成績進行比較分析,盡管有部分學生測驗不及格,但基本達到了預期要求。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壓力減小,避免了期末考試算總賬而掌握不牢的情況發生。
分析圖2發現,第2次測驗成績明顯好于第1次,盡管兩次測驗最高分均為98分,但第2次測驗最低成績40分,比第1次高10分,不及格人數減少一半,僅占6.41%;及格分數段占12.82%,減少16.67個百分點,而中等、良好和優秀三個段學生人數分別由16人、18人和11人增加到23人、27人和13人,分別占29.49%、34.61%和16.67%。基本上由左偏轉為右偏分布。因其占10%計入總成績,所以階段測驗成績不夠理想的同學,后期會更加努力,對后階段學習具有促進作用。
3.重視期中檢查
(1)期中考試情況總結。對實驗班77個同學進行期中考試,總體效果良好。考試內容涵蓋課程的2/5,包括單選題等概念題和計算題四種題型,占學生最終成績的15%。分析發現,不及格學生超過半數,及格學生占32.5%,中等成績占11.7%,良好僅占2.6%,沒有優秀成績。均值61.36分,標準差7.9分,最高分89分,最低分33,極差為56分,學生成績服從左偏分布。基本上反映了平時學習情況,如表3所示。
主要原因是統計學往常沒有期中考試,大多數學生沒有認真復習,成績不理想,只有少數學習認真的學生,平時扎扎實實,取得較理想成績。
(2)后階段教學目標與措施。教學目標:爭取期末考試人人過關,不僅卷面成績過關,更重要的是知識點掌握過關。堅持每個知識點都要掌握“一個都不能少”,每個同學都要過關“一個都不能少”原則。具體措施:按照兩個“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嚴格要求每個同學,確保每個同學都不能掉隊、每道題目都不能蒙混過關。繼續實行“案例導入式”教學,爭取每個知識點、每個同學都能掌握;督促學生在期末復習前認真完成練習冊作業。另外,繼續與班主任老師保持聯系,共同督促學生,端正態度,圓滿完成后階段學習任務。
4.嚴格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由學校統一安排,各平行班級同卷同時間進行考試,題型包括概念題30%、計算題60%和綜合分析題10%,期末考核占總成績60%。但統計學理論和方法比較靈活,又由于沒有階段測驗和期中考試,期末過關有一定難度,所以復習答疑尤為重要。特別是模棱兩可的概念題和計算題解答。同樣,期末考試的考風考紀不容忽視,這是學生人品的較量。
(1)精準解答當復習。統計學重在應用,計算題與綜合分析題占70%左右,是考試重點,因其邏輯嚴密,所以厘清解題思路成了重中之重。以兩個總體均值代表性大小比較為例,闡述解題思路。它有兩種情況:其一,兩總體均值相同,可直接比較標準差大小,以衡量平均數代表性或現象均衡性程度。其二,若兩總體均值不同,則應計算標準差系數比較其平均數代表性高低或現象均衡性程度,
求解路徑:與解題思路正好相反,先確定 ,求出兩總體均值和標準差,測算標準差系數 ,比較其大小,小的代表性大,更值得推廣。
如:某農科院研究出A.B兩水稻新品種,分別在5個生產條件相同地塊試種,已知A品種平均畝產量780公斤,標準差55公斤。B品種有關資料如表4所示,要求:比較A.B兩品種哪個產量較穩定,更具有推廣價值。
(2)嚴格考試當自強。考試要求歷來較為嚴格,要求學生不要抱僥幸心理,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考試。經常告誡學生,考試作弊就是小偷,就是人品有問題,是不可饒恕的錯誤,是一只從里面開始腐爛的爛蘋果。
二、考核改革成效顯著
1.教學方法新穎
眾多教學方法中,案例教學備受推尊,但“案例導入式”教學法應用于統計學課程教學實踐屬于創新。具有學習目的明確、案例真實可信、教學方法實用、內容科學詮釋四個特點,其原理就是在傳授統計學理論和方法時,根據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原理,選擇一個學生可以理解和容易掌握的現實生活或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實例,用“帶籠子”的方法,通過理解和明了實例,過渡到對統計學理論和方法的掌握,目的是撇開統計學中的那些枯燥難懂的專業術語、統計公式,用一個簡單易懂、帶有一定趣味性的實例詮釋統計學相關理論和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寓教于樂;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全面掌握統計學理論和方法,更要具有統計實踐經驗。
2.考核方式實用
一般統計學考核是期末一槌定音,盡管平時成績占20-30%,但很少有階段測驗、期中考核等利于學生扎實學習的有效手段。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不僅利于督促學生按部就班地掌握所學知識點,而且能督促教師及時檢查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特別是“分散風險”考核不失為考核方式的創新,它以人為本、實用。全學期課程考核包括注重過程、培養學生學習毅力和持之以恒精神的平時考核;關注知識點掌握、積累和融會貫通,培養學生循序漸進學習的階段測試;檢查學生階段性學習效果、培養學生按照計劃執行進度、有條不紊完成學習的期中考核;總結一學期學習統計學的收獲、教會學生天道酬勤的道理、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奮發圖強精神的期末考核。
3.改革效果顯著的各項成績分布比例
分析實驗班同學階段測試、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發現,盡管大部分學生階段測試,特別是期中考試成績不夠理想,表現在按照改革要求的平時15%、階段測驗10%、期中15%、期末60%比例計算的期末總評成績,低于僅根據平時和期末成績30%和70%比例計算的,但前者更注重過程,反映學生學習情況更全面,通過后階段學習,期末考試成績有明顯提高,89.61%的學生期末成績明顯好于期中,據調查,絕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前半個學期學習還不夠認真,后階段必須端正學習態度,認真聽課和復習,所以,絕大多數期中考試成績不夠理想的同學,期末成績有較大提高,除了期末系統復習,期中考試的失利對期末考試產生的緊張和督促作用不容忽視。
通過統計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實踐,無論是教學方法、考核方式、還是學生學習態度等一系列問題都有較為深刻的認識,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努力方向,也為今后統計學課程考核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蔡宏宇,“案例導入式”統計學教學方法選擇,科學與財富,2016/10
[2]陶雪萍,曾健南,全過程—多元化統計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科教導刊,2019.06
[3]唐志,統計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理論與實踐,高教論壇,2011.11
基金項目:
大數據驅動下商科院校《經濟數據分析》課程建設,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序號: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