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鈳 蘇忠義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交通運輸需求的越來越大,船舶制造行業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從當前我國船舶制造行業來看,制造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和成本控制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我國船舶制造業的發展水平,降低船舶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論文主要針對船舶生產制造管理的標準化進行分析。
關鍵詞:造船;生產;管理;標準化
引言
船舶制造業是衡量我國制造業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傳統的綜合性工業,船舶工業制造水平直接關系著我國船舶行業的發展。
一、船舶生產標準化實施的意義
明確指出標準的船舶制造流程和規范的安全行為,并設立安全生產的相關制度是實現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過程,為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預防機制,要全力排除和避免在具有危險和安全隱患的地方開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船舶生產企業有序運行。同時,為確保每一個生產環節都是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規范運作,也具備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基本要求,以確保在合理的條件下生產人員和設備都有安全保證,并指出其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斷進行改進與完善的結果,并使企業生產活動的標準化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針對造船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法規要在體現在相關的規范和標準中,和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的關鍵方式中,其可以規范企業生產活動的標準化,在為生產技術不斷地完善和創新提供了有關的資源和支持,同時也更清晰地指出船舶制造行業中生產安全經營的標準。加強和改進船舶安全生產的監管,保障其安全生產,是船舶企業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船舶企業今后安全工作的關鍵。
二、當前船舶生產技術的現狀分析
2.1信息化技術促進工業自動化和船舶智能化
隨著工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加強,船舶建造智能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如今基于不斷精進的信息化技術、電控技術、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以及電子化、網絡化技術的巨大發展,船舶設計和建造工藝得到了巨大發展和進步,同傳統的建造方法和建造水平形成鮮明對比。現今,船舶建造的速度越來越快,船舶需要的配套設施和資源越來越齊備,使得傳統意義上的船舶生產技術難度有效降低。為船舶生產過程中的模型設計、導航系統設計、電子設備設計、裝配工藝設計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船舶具備了自動規劃航線、障礙自動避讓以及危險報警、安全輔助等智慧化功能,為實現智慧航行提供可能。同時,船舶與陸地及船舶之間實現了信息的即時互通、信息自動識別、數據自動記錄,不只建全了船舶的網絡控制系統,讓船舶具備集成化、模塊化特點,且能對船舶航行狀態實現實時性監控及科學調度,為船舶遠航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2.2船舶生產技術綠色化發展趨勢增強
所謂船舶綠色化技術是指借助于高新技術實現建造資源的充分利用,有效防止環境污染和降低生產成本的技術。綠色技術概念對于當前的船舶建造技術而言是一種革命性的發展,它滲透于船舶生產的各個環節,不僅可極大地滿足船舶實際使用中的性能要求,并且利于加強對船舶建造流程的規范性控制,能極大地降低資源損耗率,促進船舶生產事業的良性發展。我國較早提出了“船舶建造的綠色計劃”,制定了較為嚴格的建造標準和減排規范。在船舶建造中注重使用較多的綠色原材料和執行標準化生產流程,避免工業制造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同時加強制造工藝革新,加強加工環節的精準度,減少部件加工失誤率。據此,三維模擬設計和可視化檢測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得到充分運用,對建造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和資料計劃、技術運用和問題分析都做出了假設和預判,進一步避免了設計缺陷,降低失誤率。
2.3我國船舶生產技術上的不足
雖然我國船舶技術總體上有很大發展,但同一些老牌船業制造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比如,韓國、日本在船舶設計上有較大優勢,其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利用率較高,現代集成制造系統技術發展成熟,借助于全程數字化制造系統,為船舶生產以及現場管理提供了較大便利。因我國計算機技術普及較晚,集成制造技術不規范不完善,設計制造周期相對較長,因此同這些造船國家還有一些差距,但隨著我國近年電子化技術的不斷精進,這一差距正在逐步縮減。當前主要差距表現為:區域建造模式不完善,分道制造依舊盛行;起關鍵作用的高精尖技術有待提高;遠航、特大航、載重航輪建造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船舶生產的管理標準化方法
集成化系統技術是船舶生產中非常重要的制造技術,也是各國各造船企業發展的重點。其著重強調船舶的標準化設計、數據信息共享和統一性管理,為船舶建造作整體性規劃。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縮減生產周期。
3.1加強船舶制造的規范性管理
借助于集成化信息系統,統一處理建造過程中的相關信息,確保信息處理和建造管理的程序化、規范化。當前需要注重以下層面:
1)船舶生產管理部門要加強管理業務程序。即要積極地以現代化制造理論引導鼓勵制造單位樹立先進的建造理念,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樹立發展的大局觀,實時優化和提升建造水平,加強對設計、施工、測試、模擬等方面的生產流程和制造工藝進行整合。同時,船舶建造管理部門要立足制造行業現狀,針對具體的制造企業在設計制造能力、企業管理方式、高新技術開發、組織結構等方面進行調整和完善,以此優化制造單位組織機構、提升人員職業素質。
2)加強點、線、面的全面管理。點的管理方面:必須加強一線員工管理體系的完善。要廣泛且深入地組織員工職業技能提升活動,開展技術考評工作、技術競賽活動、關鍵技術專題交流談論活動,以此提升員工的職業素質。同時,加強職工思想意識教育,培育愛崗敬業,敢于專研、勇于拼搏的職業人才,提高員工的自我修養,自覺落實責任。線的管理方面:構建完整的生產計劃體系。須建立標準化作業流程,規劃好生產進度和資源配置,同時加強對不同階段不同側重點的控制,采取重點優先的策略把握好不同生產重點的建造周期,最大化縮減工期。面的管理方面:加強全員責任意識,落實大局觀念,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加強行業合作和強強聯合,重點管理制造工程上的質量、成本、進度、資源利用等問題,做好整體性、方向性的規劃。
3.2進一步發展運用信息集成技術
工業4.0時代,制造行業全面走向信息集成化,大數據資源化、智能制造進度進一步增強。當前的船舶制造行業必須與時俱進,在制造過程中,注意集成化技術的有效應用,提升設計建模能力、系統優化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實際制造效率。生產管理部門須重視設計環節,注重設計細節,保證設計方案準確和完善,要求各管理單位積極地推進船舶設計、制造和管理的深度融合。生產中若設計信息失真或參數不合理,會導致整個船舶生產環節的失誤,影響工藝水平和船舶實際使用功效甚至由于質量缺陷引發安全事故。同時,要加快完善數據信息的整理,建立完備的技術數據資料庫,利用大數據系統平臺整合有用信息,為之后的建造提供技術參考。另外,要加強各部門各崗位人員的協調合作能力,加快數據信息的收集,提升船舶建造管理中的信息集成化水平。
四、結束語
積極推動現代造船企業生產管理方法標準化是造船工作者的神圣職責,筆者結合造船企業的生產管理特點,對造船企業實施生產管理標準化的方法,旨在提高造船企業造船質量、勞動生產率和綜合效益,促進和帶動我國造船企業生產管理的重大變革。
參考文獻:
[1]毛亮.船舶建造質量提升方法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2):246.
[2]曹陽.淺析如何加強北方海區航標船舶管理工作[J].航海,2017(06):43-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