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斐霏
摘 要:20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進行改革期,金融產品開發創新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因為金融政策的約束、管制,發展速度緩慢。21世紀以后,我國加入WTO世貿組織,金融政策逐漸放寬,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開發創新理念變得先進,人們對金融服務產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新形勢下,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促進金融市場呈現爆發式發展,金融服務產品開發機制也有待創新。本文重點探討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開發創新機制與實踐相關問題。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開發;創新機制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外資銀行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其憑借靈活的機制、豐富的經驗,嚴重沖擊著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商業銀行不斷增強產品創新能力、增強金融服務產品實力與核心競爭力,才能有效提高市場占有率,進而提升市場競爭力。接下來,談談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開發創新機制與實踐的幾點思考。
一、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一)加快建立現代銀行制度
要想促進金融市場高效、優質發展,必須改變傳統四大國有銀行的壟斷局面,降低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市場占比,引入多元社會資本,引導國有商業銀行深化改革,積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采取股份制運行模式,將傳統的國有獨資銀行打造成組織結構健全、財務狀況良好、發展目標明確,能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現代金融企業,為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開發創新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積極引導商業銀行樹立市場競爭意識、創新精神,改變傳統的粗放式、短期型經營模式為集約式、長遠型經營模式,實施效益型戰略,提高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創新質量與水平。
(二)建立現代化金融監管模式,規避金融風險
要想提升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創新的有效性、持續性,政府應積極做到“放管服”,調整、完善《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創新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創新金融監管模式,引導商業銀行規避風險的同時,也能有效管控風險。注重提升利率、匯率管控水平,降低民間資本金融市場準入門檻,營造良性競爭氛圍,激活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創新動力。另一方面,監管流程方面,注重對服務產品創新全過程的監管;監管內容方面,注重加強對創新業務、資產風險的監管,一改傳統的業務監管,轉變為對中間業務類創新服務產品的監管,注重對資產風險的監管;監管組織結構方面,一改傳統的單向被動式監管,形成聯動式監管結構。注重讓監管者與被監管對象之間的互聯互通,從而讓監管者在充分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科學、客觀、公正的對商業印上作出評價。從而為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開發創新夯實基礎。
(三)完善相關的金融法律法規、規章制度
新形勢下,關于金融服務產品開發創新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非常多,但由于金融產品開發創新周期短,往往會因為法律法規的滯后性,導致產品開發與現有的法律法規產生沖突。由此可見,應盡可能在金融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框架中明確銀行金融服務產品開發創新相關內容,產品開發創新在法律法規的規定領域、允許下進行,在推動金融發展的同時,也能降低創新產生的負面影響。現階段,要加強完善中央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等金融法律法規,構建現代化的金融會計標準,完善銀行業稅法與稅則,加大金融執法力度,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建立健全市場運行規則。
(四)加強宏觀調控,促進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的合作創新,推動資源共享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國外金融市場對我國銀行業發展產生較大的沖擊,基于目前銀行分業經營體制,政府應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促進金融各行業之間的相互合作,聯合開展金融服務產品創新工作。實現集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金融行業于一體的聯合創新。我國商業銀行應高度重視技術合作,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實現客戶資源、技術設施及營銷網絡等資源的共享,一改傳統獨立經營、各自為政的戰略模式,從而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產品創新能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多角度、高水平的金融服務產品。
二、注重激活企業內部發展動力
(一)采取現代成本管理模式,創新金融新產品定價機制
眾所周知,傳統金融發展過程中,基于資金市場價格來確定新產品價格的是一項復雜、系統、技術性強的工作。一旦定價過高,很可能導致客戶大量流失,使得金融市場萎靡;一旦為提高市場份額而盲目降低,很可能帶來較大損失,使得收入無法彌補客戶違約、其他費用損失,導致大面積虧損。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應基于傳統金融服務產品定價體系,運用先進的成本管控手段,構建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產品定價機制。具體可從以下幾點開展:第一,
創新使用管理會計最新方法,實現對銀行金融新服務產品的全面、系統管理。21世紀以來,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為順應發展潮流,商業銀行應積極采用經濟增加值發、作業成本法等先進的管理會計新方法。實現全面成本管理,重點分析成本、客戶貢獻度,基于此找到降成本、增效益的手段。第二,樹立正確的經濟資本管理理念,構建新產品成本約束體系。經濟資本是全球最先進的新產品定價管理參數。基于此,我國商業銀行可給金融服務新產品注入更高的經濟資本參數,從而有效規避、控制產品的潛在風險,積極引導客戶選擇替代品,從而將經營風險扼殺在搖籃中。
(二)建立系統、完善的金融服務產品開發創新機制
目前來看,我國商業銀行要想提升新產品開發效率與水平,就必須處理好制度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以及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我國金融市場環境是復雜的、瞬息萬變的,生產經營活動需求也時刻處于變化之中,因此,金融服務產品創造在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中的側重點不同,如,營銷階段重視管理創新、設計階段重視技術創新,由此可見,必須建立系統、完善的新產品開發創新機制,才能保證商業銀行在創新產品的同時,也能兼顧其他創新。
(三)注重提升商業銀行自身的產品創新能力
首先,充分調研市場需求,采用自行與合作研究開發高度結合的方式,開展前瞻性、整合性產品研發工作。其次,我國商業銀行應積極學習西方發達國家銀行發展歷程、金融服務產品開發創新成功經驗,在立足于自身發展實際情況的同時,對那些創新方式、優秀經驗進行吸收、改造,從而不斷提升產品創新能力。第三,注重提高人才綜合素質。商業銀行應正確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積極引進、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組織人才培訓、進修,從而培養出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業務水平高、專業技能強、懂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人才,提高產品創新工作人才力量。
(四)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務產品開發創新保障機制
第一,建立高效率、高水平的金融產品研發機構。構建集產品經理、客戶經理、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風控人員于一體的產品開發創新團隊,獨立進行組織管理,肩負金融服務產品規劃、設計、研發和推廣職責,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為產品創新夯實基礎。第二,結合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特征、產品開發創新組織結構,有效提升產品研發流程的規范性。第三,完善金融服務產品創新評價機制。首先,在產品正式進入市場前,針對產品本身、特征、潛在客戶接受程度等進行測試、評價;其次,產品上市后,針對產品本身、營銷方案、作業系統、后勤保障等工作進行測試、評價。建立完善的跟蹤分析系統,掌握市場銷售、市場反應和收益變化等情況。
結束語
商業銀行發展歷程,本質上就是金融服務產品不斷開發、創新和提升的過程,因此,在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應注重研究金融服務產品開發創新工作,推動金融市場深入改革,從而推動金融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4:27-39.
[2]商業銀行產品創新管理機制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