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化萍
摘 要:國際形式不穩定,需要時刻關注國際的經濟形勢,為國內經濟形勢的發展指明方向,做到與時俱進。國內外經濟形勢出現了新的特點,從國際的整體形勢可以看出,世界經濟正在逐漸回暖,以數字經濟為主體的經濟形勢開始逐漸出現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目前國際經濟形勢主要受美國經濟政策的影響,因此需要對美國經濟政策的外溢效應進行實時關注。國內經濟形勢特點主要體現在經濟增長平穩,新舊經濟正處于交替狀態,對外開放呈雙向發展態勢。始終貫徹環境和生態保護為紅線區域,經濟發展趨于平衡穩定,改善國內營銷商的投資環境。堅持穩中求進的發展新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貫徹落實高質量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國際經濟形勢;國內經濟形勢; 對外開放; 經濟轉型; 數字經濟
一直以來,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均與國際政治形勢有直接的關系。為了國內的經濟形勢走向良好,應當對國際的經濟、政治走向展開進一步分析,對其特點進行深入的探討。對國際的形勢有著正確的認識和良好的把握,是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特點進行分析的先決條件。國內外經濟形勢逐漸出現了一些新特點、新情況,國際政治形勢雖然仍舊延續復雜多變、一超多強的政治格局,但是局部地區總會出現不穩定因素。美國作為超級大國,成為國際經濟形勢走向的主要因素。雖然美國政府在內政、外交方面向穩健靠攏,但未來難以進行預測。中國與周邊的國家關系逐漸趨于穩定的跡象,針對朝核危機和中東巴以沖突等政治格局,仍須冷靜觀察。
一、國際經濟形勢特點
1.1世界經濟處于整體回暖狀態
自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處于疲憊不堪的狀態。直到2017年,全球經濟才逐漸恢復到危機之前的經濟發展狀態,復蘇的力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逐漸走出經濟危機跡象。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可以達到3.6%,全球的主要經濟體制得到了迅速的改革提升,使得全球整體經濟同步發展實現正增長。這也是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在金融危機以來第一次經濟得到回升,失業率大大降低,并且其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強。2018年第三季度同以往增長3.3%,并且西方國家歐盟、法國、德國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經濟得到復蘇,并且復蘇的步伐不斷加快,在2018年第四季度中的實際增速已經達到2.3%。日本作為當今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2018年第三季度經濟按年率計算增長2.4%,并且已連續七個季度實現國內經濟正增長,而且日本國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較快。在國際經濟體制中一直處于負增長的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家,在2018年前三季度首次實現正增長,由此可以看出國際經濟形勢一片良好。對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的中國來說,是國際上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最小的國家。中國在經濟上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的趨勢,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永遠保持在30%以上,對于國際經濟形勢的走向有著良好的推進作用。從國際經濟數據調查報告上可以看出,全球貿易逐漸呈現回暖格局,增速逐漸得到增長,有望改變過去多年持續低于經濟增速的局面。
1.2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嶄露頭角
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后,許多主流的觀點認為新一輪的產業革命和科技正在孕育,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走出危機以及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如果說互聯網的發展是帶動全球快速增長的大環境,那么其中的引擎當數數字化經濟,這也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根據相關數據報告顯示:美國數據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越來越大,已經達到34%。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的中國,其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0%。預測在未來幾年時間里數字化經濟在全球經濟中占比將會達到23%,到2025年可能會達到50%。數字化經濟中最為突出的特點是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領域。它們與傳統的制造業、服務業在內的產業之間進行巧妙的融合互動,形成的數字經濟。目前日本的社會5.0、德國的工業4.0以及美國的再工業化,均朝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發展。一些先進的工廠逐漸實現無人化,甚至開始出現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狀況。由此可以看出數字經濟未來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的影響超乎大多數人的想象,將成為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的主戰場。在這場爭奪未來發展主動權的競爭中,雖然中國的總體水平與其他發達國家之間并沒有太大的差距,但中國在實際應用領域中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的距離。
1.3高度關注美國經濟政策的外溢效應
美國作為世界的超級大國,是國際第一大經濟體系。因此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將會直接影響其他國家的發展,甚至產生國際動蕩。首先要合理的應對美國的加息政策。對于美國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國際市場盡管已有充分預測,但當前全球金融市場正處于泡沫大、波動小的脆弱平衡,一旦處理不好將會發生新的地區危機,甚至波及全球。其次是美國的稅改政策。根據預算增加的國估計美國稅改計劃如果實施對美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資金回流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夠使美國的實體經濟再上一個臺階。但同時也可能會產生赤字上升、提高通貨膨脹等問題。從國際經濟形勢來說:加大國際貿易爭端,改變國際資本流向。同時美國的稅改政策給中國帶來了挑戰可能有造成人民幣貶值以及中國的外資回撤,因此需要對稅改政策進行充分的估計。最后是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美國以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為由,對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的條款政策。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并且美國在國際市場上將中國作為競爭對手,這也預示著全球經濟環境更加惡劣和復雜,對此中國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
二、國內經濟形勢特點
2.1經濟增速平穩
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實現了從高速到中高速的平穩換擋。這也得益于中國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以工業為主導轉向服務業為主,刺激國內消費需求,提高旅游業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2018年服務業比重提升至53%,消費支出占經濟增長貢獻率的65%,中國人群的消費觀念得到升級,網絡購物、假期旅游等因素促使消費熱度上升。
2.2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
中國的經濟規模逐漸變化,改變過去依靠土地、資源、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模式,在傳統工業領域中淘汰一些技術水平落后的產能。在科技領域中航天科技、5G通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并作為我國戰略新興產業。
2.3對外開放政策
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逐漸變成國家之間交流的方式,比如一帶一路、絲綢之路政策。它不僅能讓中國的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還能帶動周邊的國家形成經濟區域化,有利于減少區域爭端。并且促進國內產業的發展和就業形勢的改變,能夠讓我國成為資本輸出大國,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
2.4環境和生態保護成紅線
隨著我國儲持續發展觀念的落實,在中國人民心中逐漸形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綠色消費、綠色出行成為社會的自覺。在城市中垃圾得到有效的分類、能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在農村中減少農作物秸稈的燃燒、促進農村污水治理,解決了多年的霧霾問題。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清潔能源方面,中國的利用率達到了世界第一。
2.5區域發展均衡優化
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落實一帶一路政策、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三角洲經濟帶,正在高標準嚴要求的建設中,與此同時中國西部的經濟建設也在逐步開始落實、縮小貧富差距、建設新型城鎮化、精準扶貧,使國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結束語
為了使國內的經濟穩定的發展,需要對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特點進行深度分析。明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思想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指導思想,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形成。緊緊結合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按照高標準嚴要求的發展理念,將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朱雄關.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沿線國家能源合作問題研究[D].云南大學,2016.
[2]王暖春. 《資本論》的國際經濟交往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3]李國鵬.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主要新興經濟體的經貿合作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