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
摘 要: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行政決策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決策主體的領導干部,其思維在決策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必須進行革新和變革。科學決策需要辯證思維、科學思維、創新性思維、民主和法治思維等方式。提升領導科學決策思維依賴加強理論學習、培育創新條件、豐富領導實踐、創新教育培訓等途徑。
關鍵詞:領導干部;科學決策;思維;途徑
決策活動中,決策者的思維是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其質量決定決策水平。面對當前新的形式和出現的新問題,提升領導干部的科學決策思維是實現決策科學化推動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當前提升領導干部科學決策思維的重要性及緊迫性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亟待解決的新矛盾和新問題層出不窮,執政環境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因此,領導干部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也必須進行必要的革新和提升。
(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
決策水平是執政能力最直接的反映。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和準確判斷當前世情國情黨情。我們強調重視形勢分析,對形勢作出科學判斷,是為制定方針、描繪藍圖提供依據,也是為了使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既要看到成績和機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難和挑戰,看到形勢發展變化給我們帶來的風險,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1]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的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輝煌成績,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也不容忽視,科學決策能力不足的風險在一步步凸顯。當前,隨著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決策戰略和目標也在深刻變化,如何提升科學決策思維,遵循規律科學施策牢牢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是一個重大而緊迫的命題。
我國的執政主體是黨的領導干部和領導機關。黨的領導干部和領導機關執政水平是高是低,是強是弱,決定著整個黨的執政能力。因此,提高領導干部的科學決策的思維和能力,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選擇。
(二)加快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建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經驗表明,行政領導決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行政領導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改革開放30 多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國際地位大幅提升。這是我們黨把握歷史機遇,科學決策取得的偉大勝利。經濟方面,注重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政治制度方面,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制度創新、體制創新,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社會發展方面,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我國即將步入小康社會,經濟政治社會的發展將進入一個嶄新的局面,國際競爭不斷加劇,“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威脅論”等輿論在不斷地唱衰和阻撓發展。如何迎難而上,破解發展難題是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新的課題。
二、科學決策對決策思維的本質要求
科學決策就是指決策這一活動要完全符合客觀事物的實際,并運用科學的理論、方法、手段和體制進行決策。科學決策具有以下顯著特征。一是程序性。決策活動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從發現問題入手,確定決策目標、擬定解決方案、方案擇優、確定執行,最終解決問題。二是創新性。決策活動是一項創新活動,決策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前所未有的,必須用新思路、新辦法去解決;決策是一項主觀活動,方案執行前效果無法全面驗證,需要決策者預測判斷;決策活動需要預測客觀條件的發展變化。三是持續完善性。決策活動是一個持續完善的過程,決策執行后需要及時反饋執行情況,根據反饋和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循環決策不斷完善。四是可行性和有效性。決策方案必須是可行的,要進行可行性論證。選定方案執行后要對解決問題發揮顯著作用。五是民主化和法制化。決策要充分吸收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公眾參與決策活動機制。法治是規范決策活動的保障。
根據科學決策特征分析,科學決策對決策者的思維有如下本質要求。一是辯證思維方式。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依靠正確的世界觀、科學的方法論以及辯證的思維方式。決策是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以辯證思維方式為主導。二是科學思維方式。嚴格執行決策程序,采用科學理論方法比較擇優方案,客觀公正評價方案實施效果等諸多環節要求決策者必須秉持尊重客觀規律、注重實踐的理性思維方式。三是創新性思維方式。江澤民同志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決策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是一種充分發揮決策者、參與者的聰明才智的創造性勞動。決策之所以可貴,貴在創新。一個好的決策絕不是舊事物的簡單重復,而是充分吸收和銳意進取,不斷開創新的局面。四是民主和法治思維方式。重視民意,尊崇法治,才能避免獨斷和盲目,實現效益最大化。
三、提升領導干部科學決策思維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理論學習,完善思維體系
科學理論知識是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及自我完善過程中積累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思維發展的成果。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思維訓練的過程。領導干部充實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在完善思維體系。一是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辯證思維是領導干部思維體系的核心,辯證思維貫徹領導活動的各個層面。因此領導干部只有認真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才能運用發展、聯系、重點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辯證思維方式統領決策活動。二是學習和掌握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決策者學法懂法守法,依法行政,守得住行政權力的邊界,才能保證決策的合法性。決策者了解大政方針,順勢而為,才能保證決策合理合規。領導干部時刻保持法治思維,用實際行動捍衛法律和政策的尊嚴,才能保證決策的權威性和科學性。三是學習和掌握其他科學理論知識。科學理論揭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規律,是人類認識自然和自身社會經驗的總和。領導干部學習掌握并指導決策實踐,提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完善科學性思維。
(二)培育創新條件,拓展思維空間
創新創造是思維不斷拓展的結果,培育適合創新的條件,對拓展領導干部思維尤為重要。一是培養領導干部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是創新活動的前提,創新意識是內在動力,創新精是根本保證。領導干部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對事業充滿責任感和使命感,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冒險承擔責任。二是培育創新文化。創新活動不僅是個體活動,它更主要地表現為創新人群的社會活動,創新人群所處的社會環境,如政策、法規等對創新活動有重大影響。寬容寬松、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的制度文化是創新活動的溫室。因此,為領導干部創造寬容、寬松的制度環境能調動他們創新的積極性。個人的積極努力與接納鼓勵的外部環境,才能促使領導干部拓展思維空間。
(三)豐富領導實踐,訓練思維能力
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善于打破思維定勢,在領導實踐中采用發散思維法、逆向思維法、聯想思維法、直覺思維法等方式,多角度、多層次的考慮問題,不斷提高思維能力。一是發散思維法。領導干部深入群眾、發動群眾,主動聽取各方意見,聽得進不同意見,善于借鑒經驗,集思廣益。二是逆向思維法。在決策時,完全統一的意見未必是最佳結果。對一個問題存在異議是很正常的,在統一中尋找分歧,能促使我們考慮問題更加周到細致。在實踐中我們要經常逆向考慮問題,這會使我們的決策更加嚴謹。三是直覺思維法。就是突然顯現的對解決某一問題的創造性的設想,是突發的、突然而來的。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深刻地感覺它。”這說明靈感的確存在,領導干部要善于捕捉解決問題的靈感。四是聯想思維法。就是建立在類比基礎上的思維方法。把陌生的東西和已知的東西放到一起進行比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提供一些設想,最后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四)創新教育培訓,重視思維訓練
長期以來,我國受傳統思想約束,應試教育突出,教學方式以灌輸式為主。干部教育培訓也深受影響,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輕視思維訓練。成年人的思維方式相對固化,訓練改變相對困難,這就更加束縛了領導干部的思維。當前,需要大膽創新干部教育培訓,逐步引入國外成人培訓先進理念,突破固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體驗式、啟發式培訓,加強思維訓練。采取異地掛職鍛煉等方式,改變領導干部工作生活環境,促使思維方式改變,提升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