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錫春
摘 要:在我國的《物權法》中的相關條款中有十分明確的規定,也就是說,在不動產登記機構出現登記錯誤的情況下,對于他人造成負面影響和損害的相關的登記機構,要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賠償責任。這條規定進一步有效明確了不動產登記機構相關方面的賠償責任,然而,從實踐中來看,相關方面的規定還有一定程度的漏洞以及不足之處,針對賠償責任性質進行認定的時候有某種欠缺,錯誤登記是什么樣的原則,登記錯誤的事實認定等一系列相關問題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需要進一步探究和分析。據此,下文針對相關內容進行簡要討論,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錯誤;賠償責任
引言
在我國的物權法中進一步有效明確了一項比較典型的物權制度,就是不動產登記,這項制度主要指的是經權利人或利害關系人進行相對應的申請,通過國家的相關職能部門進一步結合實際情況把與不動產物權相關的內容和變動事項在不動產登記簿上進行有效記錄。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物權公示手段,因此,不動產登記也被稱之為不動產物權登記。在不動產登記過程中,相關的登記機構極有可能出現登記錯誤的事項,針對這樣的情況,相關機構要履行相對應的賠償責任。然而,從實踐中來看,對于相關賠償責任有很多不明確的事項。據此,下文對有關內容進行著重分析和探究。
一、不動產登記的性質
針對不動產登記行為的性質而言,在世界范圍內有很多爭議。在過去,很多人支持公法性質說,著重強調國家相關機關的強制公示效力,確保不動產物權的交易安全。另外,也有一些人主張私法說,他們認為登記行為本身是當事人的申請行為,改申請權的行為隸屬于民事領域范疇。當前,通行的看法是,認為它是一種復合行為,是私法行為與公法行為的有效融合。而當前我國在這方面主張其私法性質說。
第一,不動產登記從根本上來講,并不是登記機關的創設物權行為,相反的,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確權行為。
第二,針對不動產登記的功能而言,不動產登記的根本宗旨是向外界進行公示,而公示的根本宗旨是確保物權沖突得到有效解決,進一步有效明確物權的歸屬,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降低當事人的交易成本,使交易更安全有效。
第三,不動產登記過程中相關登記機關必須要履行嚴格的審查義務。在啟動審查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當事人的具體申請,其材料來源必須是當事人的申請行為。在具體的規定中,除了法律方面的內容,還要保證登記機關杜絕擅自啟動登記程序,通過這方面內容也可以有效看出,登記機關在具體的登記環節,要切實有效的遵循當事人的主觀意愿。
二、不動產登記機關的賠償責任性質
因為我國針對不動產登記的性質等相關內容有著很大程度的分歧,因此造成如果不動產登記機關出現某種程度上的登記錯誤,針對賠償責任而言,對其性質進行判定就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觀點。
第一,因為損害的賠償責任,就其性質而言屬于民事范圍,如果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損害,賠償隸屬于民事權利損害的救濟內容,所以,其性質也屬于民事責任。針對這一內容,在《民法通則》有比較明確的規定,在這方面基本上不存在相關異議。
第二,在我國的《物權法》中,有相應的規定,在民法中所涉及的不動產登記機關登記錯誤所產生的賠償責任,屬于民事損害賠償責任,而需要解決的也是民事責任,在我國的《物權法》里面針對此類內容也有比較明確的規定:“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物權法》是民法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物權法》也針對相應法律關系進行有效調整,隸屬于民事法律范疇,所以它所擔負的責任,也就隸屬于民事責任。
第三,不動產登記機構出現登記方面的錯誤是針對權利人相關利益的損害,而造成的損害賠償是民事權利中至關重要的救濟措施。同時,相關的登記機關如果存在故意或者過失,都屬于侵權行為的必要條件,所以要進一步有效承擔相對應的侵權責任。
三、不動產登記的賠償責任要進一步有效明確是過錯責任
當前,我國的很多學者都普遍認為不動產的損害賠償責任隸屬于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然而,在針對不動產登記錯誤的損害賠償性質進行規定的時候,《物權法》里面并沒有進行有效的明確,只是在某種程度上規定因為存在登記錯誤對他人造成損害的相關登記機關,要賠償相對應的責任,但到底是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還是相對應的過錯推定責任,并沒有進行充分的明確。
首先,《侵權責任法》里面進一步明確規定,相關的行為人由于某方面的過錯對他人的民事權利造成損害,要結合具體情況承擔相對應的侵權責任。因此,結合這樣的規定,可以有效看出,損害賠償責任就應該隸屬于過錯責任。在這個過程中,假如把某類特殊侵權責任看作是無過錯責任,必須要具備相對應的法律規定,而在我國范圍內,《侵權責任法》并沒有進一步明確規定不動產登記錯誤確認為無過錯責任。
其次,假如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行為人主觀有沒有過錯,法律都規定其必須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這進一步加劇了不動產登記機關的責任范圍,與公平性相違背,和我國不動產登記實踐也不夠吻合,同時與我國《物權法》相關方面的規定,特別是以不動產登記機關的形式審查為主,實質審查為輔的審查方法不夠吻合。
因此,從這個情況來看,不動產登記錯誤的損害賠償責任,從根本上來講是一種過錯責任。首先,適用過錯責任可以讓登記機關在登記不動產的時候,要嚴格貫徹落實相應的職責,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規避損害問題出現。其次,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預防錯誤登記問題出現,相關方面要恪守職責,在最大程度上加強程序的規范性和嚴格性。
四、不動產登記機關登記錯誤具體事實認定
其一,登記機構在不動產登記的過程中導致登記機關所涉及的登記內容和登記申請證明文件不相符合。
其二,登記機關在操作過程中出現與登記程序不相吻合的行為,具體而言主要包括登記機構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不辦理相應的登記或者拖延登記等相關問題。
其三,相關的登記內容被某些登記機構,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進行涂改或者銷毀而造成登記錯誤,這種問題屬于登記機構存在比較典型的明顯過錯,要直接認定為過錯存在。
其四,登記官員與登記申請人等相關人員進行勾結,串通,對當事人的權益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害,這種行為被認定為共同侵權。
其五,登記機構在上級機關,機構或者領導人員的指令干擾之下,進行錯誤的登記行為。
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能夠進一步看出,在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錯誤的賠償責任等相關方面進行著重探究,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在錯誤登記的事實類型,性質,規則,原則,當事人的權利等相關方面要有效明確,以此在最大程度上為我國不動產登記良性發展穩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常鵬翱.也論不動產登記錯誤的法律救濟法律科學, 2016,(5).
[2]李明發. 論不動產登記錯誤的法律救濟――以房產登記為中心. 法律科學, 2015,(6).
[3]王立兵.論我國物權登記機關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黑龍江社會科學, 2015,(2).
[4]劉明偉,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錯誤賠償責任的認定[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