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偉強 沈國樹 沈徐帆
摘 要:近年來,國家和政府都在貫徹“節水減排、水污染治理、水監測”,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讓青山綠水常在。但是水污染防治在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本文介紹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義,分析了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強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議,為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水污染;防治;分析
1水污染防治的意義
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解決突出水環境問題、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法治保障,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確保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目標的重要舉措。水污染防治可以有效的保護人們的用水安全,對人們的生活和生態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水污染防治中設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并立標管理,落實飲用水源地保護,強化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和日常巡查,有效保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
2 水污染防治面臨的問題困境
目前,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不小成果,然而工作仍然面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2.1 主觀問題
一是水環境行政管理方面仍然存在體制不順管理交叉等問題。城市城鎮污水收集、處理,城市、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及日常運行管理中水務、規劃建設、環保等多部門存在職能交叉,管理體制不順問題,缺乏統一的管理機制。二是工業企業污染減排壓力大,水環境容量有限。近年來局部區域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加大,對單元內水質改善帶來較大壓力。三是水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有待提升。部分區域污水管網沒有全覆蓋,個別區域仍存在生活污水偷排直排的現象,部分老城區和建制鎮雨污分流改造還沒有全面完成,縣域生活垃圾填埋廠建設標準較低,農村環保和環衛基礎設施比較滯后,配套的歸集運送設備保障水平低等。
2.2 客觀問題
一是缺水型特征影響了水體的自凈能力。部分時段部分支流甚至出現斷流的現象,極大影響了水體自凈功能。二是水土流失等問題。土地的過度開發,受兩岸地形影響,支溝發育,匯水區較為分散。受我省雨熱同季氣象規律影響,急降雨現象頻發作用,流域內水土流失易發。
3 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建議
3.1 建立城市水行政管理體制
建議進一步理順水污染治理管理體制,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明確水務、環保等各職能部門相關責任,建立一套各司其職、互相協調、共同配合的水行政管理體制,真正將城市城鎮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管理、城市排水條例貫徹執行、城市節水等工作落到實處,避免工作中職能交叉、體制機制混亂等問題,形成“城市共治”的治水格局。
3.2加強水質自動監測技術
將水質自動監測技術應用與地表水的水質監測中,能夠有效提升水污染防治效率。如果某一流域的水體發生污染,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可以及時發現水質的異常情況并作出預警,并通過采取一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水環境污染的進一步擴散,將水環境污染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在現階段,我國已經先后在一些重點流域建立了水質自動監測站點,并在實際應用中具有良好效果。
3.3 加強污染源綜合整治
加強督導,落實責任,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為在城市形成對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城市水污染防治辦公室可以成立督查組、暗訪組和評價組,采取自查與檢查、明查與暗訪、監督與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對各縣(區)政府以及市直各相關部門水污染防治責任和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評估。按月對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情況進行跟蹤,對多個縣區水環境管理工作存在問題進行一對一督導預警。積極組織開展專項行動,環保、公安、商務、住建等部門制定了專項行動方案,并采取聯合行動,對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水源地保護區、十大重點行業、十小違法企業等一系列水污染重點領域進行突擊檢查,深入開展了斬污專項行動,打擊了水環境違法行為。
3.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建議積極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中水回用、尾水深度治理、濕地凈化等,對處理后的污水進行資源化合理利用。在對規模較大的污水處理廠采取有效措施的基礎上,對一些分布較遠,污水無法收集到城市管網的城鎮周邊集中區域或小區,采取廈門、北京等城市先進的污水處理方面的經驗,建設分布式小型生態污水處理設施,解決管網無法收集問題。
3.5水生態基流保障
建議研究制定城市水生態基流保障措施,對城市水資源進行嚴格控制和調配,合理制定豐水期蓄水和枯水期調水工作方案,完成“水十條”確定的生態基流保障研究和試點工作任務。加大水資源論證和最嚴格水資源用水考核,推進城市水生態建設、保護及水流域治理,在有效保護自然生態濕地的基礎上,擴大建設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和其他人工濕地等工程措施,打造城市濕地和河道的水系聯通渠道,進一步提高和改善水質。
3.5加快農村生活環境綜合整治
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以分布在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有明確水體功能的河流兩側1000米、湖庫周邊1000米范圍內的“傍水”村莊為重點,全面實施農村垃圾處置和生活污水治理等農村清潔工程,徹底消滅“傍水”農村污水、垃圾直排入河現象。
4結語
目前,我國城市的水環境管理除行政主體進行行政執法外,可建立物業管理機制,實施市場運作、社會化招投標,擇優選用保潔單位,發揮專業隊伍的作用,實現城市水環境整治長效管理。
參考文獻:
[1]宋永會,鄭丙輝,劉佑華,等 . 水生植物法再生景觀回用水水質穩定技術研究[ J ] . 環境科學研究, 2007 , 20 (1 ): 80~84.
[2]李躍遷,高艷嬌,王琦,等.澤龍湖景觀水污染治理及生態修復[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6,42(1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