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青 常秀紅
摘 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對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我們應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憂患意識,切實提高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為維護和鞏固國家意識形態安全、促進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保證。
關鍵詞:意識形態;政治
一、充分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一)意識形態工作決定一個政權的穩固程度
意識形態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思想意志和政治制度的根本體現,關系到舉什么旗幟、走什么道路、立什么制度等根本政治問題。歷史和現實表明,意識形態工作決定著一個國家政權的穩固與否。我們黨是無產階級政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識形態體系,規定著我國的政治體制、政權性質、國家制度,指引著我國社會發展方向,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是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守的政治底線。我們任何時候都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話語權,牢固占領思想陣地,毫不動搖的用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武裝全國各族人民,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二)意識形態工作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思想基礎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意識形態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思想宣傳工作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新時期居于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就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些系統化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規定著我們的國家性質、政權性質,指引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必須毫不動搖地加以堅持。
(三)意識形態工作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復雜形勢的重要抓手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趨勢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們意識形態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一方面,在社會深刻變革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條件下,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相互疊加、集中呈現,人們思想觀念的獨立性、差異性、多樣性、多變性日益增強。另一方面,國際領域話語權和文化領導權等軟權力的競爭成為國家之間綜合國力較量的焦點。意識形態工作圍繞中心、服從大局,為社會穩定提供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社會成員指出正確明晰的前進方向,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理順社會情緒,凝聚改革共識,最終為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思想引領、輿論推動、精神激勵和文化支撐。
二、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員干部都要自覺承擔起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戰略任務,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斷鞏固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
(一)在理念轉變中準確定位
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首先要轉變理念,對工作對象、工作方法準確定位。第一,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從根本上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把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這是我們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牢記的基本要求,也是任何時候都必須堅守的重要準則。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只有以發展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圍繞老百姓的精神需求、精神訴求,扎扎實實為老百姓辦事,把教育、引導人民和為老百姓服務相結合,才能富于針對性、產生實效性,才能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正能量。第二,樹立科學宣傳的理念。意識形態領域宣傳思想工作要講究科學性,服從客觀規律。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積極編排創作一些上接天線、下接地氣,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文藝作品、文化節目,用老少皆宜、通俗生動的文體活動做好聯系服務、宣傳教育群眾工作。只有把我們基層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使他們成為做好群眾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針對思想輿論領域紅、灰、黑三大地帶,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把握好時、度、效,分群體、分對象,增強思想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以正面宣傳壯大主流輿論
每個時代都需要蓬勃進取的精神和昂揚向上的主流。大力弘揚昂揚向上的社會主流和光明進步的社會本質,大力宣傳黨領導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是正面宣傳的根本要義,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反映了宣傳思想工作的優良傳統,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愿望期盼,是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方針。第一,唱響主旋律,提振精氣神。當前,在思想文化領域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更加明顯,這就要求宣傳思想工作要貫徹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大力宣傳我們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歷程,宣傳我們黨帶領各族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奮斗史,宣傳黨的理論和各項方針政策,宣傳中央新形勢下的重大判斷,從而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第二,敢于旗幟鮮明地發聲。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決不意味著放棄輿論斗爭。面對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的問題,要牢記政治責任,有堅定的立場、鮮明的觀點、明確的態度,能夠站在風口浪尖上講真話,著眼于團結和爭取大多數,勇于開展輿論斗爭,幫助干部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對于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對于社會主義的事業、對于人民群眾的利益,我們必須義正詞嚴地維護、堅定不移地捍衛。這樣才能占領輿論制高點,有效清除意識形態領域的霧霾,激發起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三)在方式創新中贏得主動權
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改革創新。有些工作經驗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有些過去不合時宜,現在卻勢在必行;有些過去不可逾越,現在則需要突破。首先,要切實做到理念創新。要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打破傳統思維定勢,努力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要轉變自我循環,樹立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的工作理念。同時,要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充分運用新技術創新媒體傳播方式,變“說教式、灌輸式”宣傳為“感召式、滲透式”宣傳,擴展“廣播、電視、宣傳欄”宣傳渠道,引入“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宣傳手段,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四)以傳播中國聲音增強話語權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不僅是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的開始,從長遠來講也是一個大國走向強國的開端。我們必須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出發,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尤其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為指導,集中黨和人民的智慧力量,全力打造出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我國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民族優秀文化特質、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時代進步發展潮流的當代中國主流文化,對內要樹立并鞏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主流價值觀,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對外要通過各種渠道的有效輸出,充分展示我國繁榮發展、民主進步、文明開放的良好形象,有力地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制度的優越性,增強中國主流文化在國際輿論的交流交鋒交融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