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隨著人們環境意識和權利意識的覺醒,公眾參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呼聲越來越高,輸變電工程建設、運行中的電磁環境影響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在我國許多地區,電磁場有害健康的言論,已造成部分公眾的誤解,甚至引發了規模不等的環境群體性事件。因此,探索如何提高輸變電工程項目環評階段的公眾參與有效性,使其更好地發揮真正應有的作用。本文對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認識與實踐進行簡要分析,并給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一、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
1.法律、法規
所有輸變電項目的建設必須要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遇到最多的就是線路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等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對土地保護、土地利用的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還會逐步顯現出來。在遇到上述問題時,評價單位一般應主動與輸變電項目建設單位以及設計單位溝通,說明是與非,分清側重點,最終以改變設計線路或者獲得該敏感區相應機構的認可及其批復文件的方式,來避開法律的可行性問題。
2.與規劃的相符性
對于輸變電項目,規劃相符性是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目前,很多輸變電建設項目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或缺陷。首先,由于目前電網規劃環評的執行力度很不夠,所以,項目環評與規劃環評相符性基本上沒有得到落實;其次,目前絕大多數輸變電項目需要經過鄉鎮,而鄉鎮關于自己所屬地區的發展規劃基本沒有或者不完善,也就是說,實際上輸變電項目建設經過的鄉鎮沒有規劃,因而無法說明與規劃相符性的問題。
3.是否滿足排放標準與環境質量標準
對多個輸變電環評案例綜合分析的結果表明,輸變電建設項目的污染物排放(主要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運行噪聲等)基本能夠滿足排放標準,而且污染排放因子也較少。但是,在輸變電項目現狀監測期間,對于本底超標的區域,則一定要進行原因分析,例如:某地區噪聲本底超標,疊加之后必然超標,那么就要對本底超標的原因進行分析。
4.有效預防和控制生態影響的措施
輸變電建設項目的主要環保措施基本上都是常規的,一般包括:工頻電場、工頻磁場防治措施;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廢水污染防治措施;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由于輸變電建設項目的環評工作是介于污染型項目與生態型項目(或稱非污染型項目)之間,所以,環評中對于控制生態影響尤其是施工期的生態影響還是要作為重點來描述。
二、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1.電磁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電磁輻射是輸變電工程在運行期最突出的環境影響,電磁境影響分析與評價是輸變電工程環評的主要評價內容。電磁輻射在電荷移動過程產生,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組成。電能量隨時間作工頻周期變化產生工頻電場,磁能量隨時間作工頻周期變化產生工頻磁場。電場可直接導致電荷流動,時變磁場與人體相互作用產生感應電場及循環電流,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影響。輸變電項目電磁影響重點關注評價范圍內的環境敏感點識別與影響分析,根據敏感點的人口分布、環境特點、保護要求、方位、距離、高差等,開展電磁輻射現狀調查與監測,重點調查現有輸電線路、變電電壓、電流、設備容量、走向及架線形式,對電磁輻射現狀水平及分布進行調查,并實際測量。最后,對擬建的輸變電項目進行環境影響預測,一般采用類比分析或模式預測法,結合現狀監測和預測結果分析評價范圍內的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的影響。
2.噪聲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輸變電工程的施工期和運行期都會產生較明顯的噪聲環境影響,其中,施工期的主要噪聲源包括施工機械器噪聲和施工行為產生的噪聲;運行期的主要噪聲源分為變電站噪聲和輸電線路噪聲,變電站噪聲包括變壓器本體噪聲、冷卻裝置油泵噪聲、風扇噪聲等,輸電線路噪聲包括導線風噪聲和電暈噪聲,導線風噪聲指自然風作用在導線上所產生的噪聲,電暈噪聲是電暈放電引起空氣分子振動而產生的輸電線路可聽噪聲。
3.生態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輸變電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分為施工期和運行期,重點施工期生態影響,包括對土地資源的影響、對植被和植物資源的影響、對野生生物生境的影響、對生態環境敏感區的影響和對景觀的影響。變電站和輸電線路施工對地表土壤造成擾動和破壞,如塵土、碎石或廢棄物的堆放、施工人員、機械的踐踏破壞原有土壤結構,變電站永久占地造成植被不可逆損失,線路架設經過自然植被狀況較好、野生動物資源較豐富區域,對野生動物及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鐵塔和輸電線架設影響景觀,部分工程對重要或敏感景觀保護目標形成阻隔、干擾等不良影響。
三、提高公眾參與有效性的建議
1.強化法律地位
明確公眾參與的法律地位相當于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給予其最有效的保障,是提供公眾參與有效性的根本。立法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權利保障和義務規定,主要包括賦予公眾環境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明確規劃單位、建設單位、環境影響評價單位以及政府部門等相關主體的權利、義務與職責;此外,應該明確在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中違反法律法規,特別是違反公眾參與操作細則的懲戒和處罰細則,比如對公眾參與實施單位提供虛假信息的處罰力度和方式等。
2.合理確定公眾參與主體
針對目前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主體代表性不強的現狀,建議從以下方面進行合理確定:(1)合理選擇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在實施環評公眾參與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從年齡層次、文化程度、職業、經濟收入、距離項目遠近等影響因素先將公眾分成若干類別,再從各類別中隨機抽取一部分作為公眾的組成,并把可能受影響的公眾作為調查重點,這樣的話,能使每個類別的公眾都平等參與的機會,然后在結果中又對重點人群給予權重。
(2)擴大參與公眾的范圍。除了受直接影響的人群外,還要允許受間接影響的個人或者組織、感興趣的專家學者參與環境影響評價。(3)發揮環保 NGO 的作用。環保 NGO 介入到環境影響評價中,是提高公眾參與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環保 NGO 本身就是公眾的組成部分,同時環保 NGO 組織的參與能為其他公眾與政府部門間起到信息溝通、經驗交流的橋梁作用。
3.完善公眾參與的調查內容設計
在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中發現,大多數調查問卷的方式過于單一,所選取的題目大都是選擇題或者是一些客觀評價題,題目針對性不強,公眾很難做出合理的解釋,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公眾參與的調查內容。一份優質的調查問卷應包含:一是所選擇的問題極具代表性,能夠真實地將現狀反映出來;二是所設置的答案通俗易懂,沒有任何誘導因素;三是語言通俗易懂,對于一些專業術語,可采取腳注等方式加以解釋。
結束語:提高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的有效性,應從幾方面著手:明確法律地位,加強頂層設計;合理確定公眾參與主體,提高公眾參與主體代表性;加強環境科普宣教,普及電磁場等相關知識;完善公眾參與的調查內容設計等。通過一系列措施,不斷提高輸變電工程項目公眾參與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源. 輸變電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
[2]濮文青,王圣,宋燕燕,潘超.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認識與實踐[J].電力環境保護,2009,25(02):38-40.
[3]辛益. 高壓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后評價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