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
摘 要:作為農業大國,我國基礎糧食產業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作為基礎糧食產業結構中的重要組成,水稻的高質量種植不僅關乎到民眾的日常生活需求,還會影響到我國農業事業的發展。所以,需要重視對水稻在栽培技術的強化使用,深入分析水稻高產受到水稻栽培技術的影響,進而實現對水稻栽培技術的不斷完善。基于此,本文針對水稻栽培技術對發展水稻高產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影響
基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元化的水稻栽培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水稻栽培領域,并且我國水稻種植產業的規模也呈現出不斷擴大的情況。雖然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促使我國水稻種植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水稻栽培的基礎產量仍相對較低。針對此類情況的出現,需要明確,只有充分了解栽培技術對水稻產量所造成的影響,才能實現對問題的有效解決。以此促進水稻基礎產量的不斷提升,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一、水稻栽培技術分析
現階段,水稻種植事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相關科研人員已經結合我國的不同地區環境,研發出符合當地實際種植需求的水稻栽培技術,并且栽培技術的應用已經趨于成熟。在實際種植中,不同栽培技術的應用會使得水稻產量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不同種植環境也會導致水稻產量的差異化。也就是說,針對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需要基于對待當地環境特點的分析,選擇合適的栽培技術,進而提升水稻栽培質量。
(一)精確定量栽培技術
該栽培技術的應用主要目的在于對水稻群體的調控以及葉齡模式的控制,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通過對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的應用,可以結合種植地區的實際土質情況、天氣情況等條件,秉承著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合適的育秧模式[1]。需要通過對水稻秧苗質量情況、秧苗穗數以及目標產量進行基本苗的合理確定。在通常情況下,如若秧苗穗數已經明確,其秧苗的秧齡越小并且質量較高,那么適合晚栽。在實際栽植過程中,需合理控制氮總量,因為施氮的總量越大,其邊際效應的產生就愈發明顯,所以需要將總氮量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此外,針對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的應用,還需注重對灌溉作業的精確,控制病蟲害產生的幾率,進而起到精確栽培的作用。
(二)水稻直播栽培技術
直播栽培技術是常用的水稻栽植技術,并且其歷史來源較為久遠,而基于可續技術的發展,現階段直播栽培技術的應用已經在勞動力強度、產量以及秧田等方面取得巨大突破。針對水稻直播栽培技術的應用,具備著穗數多、節位低、高產等特點,并且單株秧苗其生長發育質量較高,具有較高的存活率。在實際栽培過程中,要想強化直播栽培技術的應用,必須重視對土地翻耕作業的強化,控制好土地的平整性。直播栽培技術適用于區域較大的秧田種植中,可有效提升水稻種植產量[2]。
(三)水稻機械插秧技術
水稻機械插秧技術主要應用于大范圍種植、生產水稻,采用機械化方式插秧,具有方便快捷、節省工作負荷的優勢。水稻機械插秧技術主要分為四個步驟。(1)整地準備。在質量上,要保證田塊平整、表面整潔、上細下粗、水層適中等等,可依據地質情況施加有機肥或者無機肥,并保持水層48~72小時,注意防治病蟲害。(2)插秧作業。在插秧前,要注意調整機械,保證能夠在使用時靈活應用,做好防止漏秧的操作。在插秧時,要保證質量,以此提升產量。(3)插秧機準備。按照水稻中質量,以及當地水稻可種植日期制定插秧機的工作量。與此同時,要保障插秧機的維修、保養工作,特別是在栽植部分,在保養時要進行拆卸檢查,每次種植完后,要注意清洗。
二、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分析
(一)科學選種對高產的影響
在現階段水稻種植過程中,其基礎關鍵是品種的合理選擇,在實際選種過程中基于對種植區域特點、種植條件以及區域氣候類型等因素的分析,實現品種的科學選擇,進一步提升水稻種植產量。當前水稻種植事業發展過程中,我國南方水稻種植和北方水稻種植存在較大的差異,南方水稻種植過程中水稻的生長時間較多,而北方的相對較長[4]。基于此,針對品種的選擇,需要考慮到種植的選擇會受到南北地理因素差異的影響。與此同時,不同的水稻品種在肥力需求、水源需求、生產條件需求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需要在種植過程中結合對上述因素的分析,選擇適于生長的品種,以此提升水稻種植的存活率。如若其種植秧田的排水能力較差,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抵抗能力較強的品種。此外,針對品種的選擇,必須種植對種植技術與方式的合理選擇,進而實現對水稻種植的高產發展。
(二)科學培育和管理對高產的影響
影響水稻健康生長發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水稻病蟲害的產生,所以在實際水稻栽植過程中,需不斷強化水稻的抵御能力,降低病蟲害對水稻秧苗造成的影響,進而確保秧苗的健康生長,避免因病蟲害的產生而造成產量的降低[5]。基于此,需要科學開展水稻培育工作,明確水稻秧苗的存活率是促進水稻高產的關鍵所在。如若水稻秧苗的存活率低于90%,那么就代表水稻種植產量無法達到預期的要求。所以,需要強化對培育工作的開展,基于對秧存活數據的分析,為培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主要數據支撐,進而達到水稻種植高產的目的。此外,在實際種植中,種植人員需促進秧苗光合作用效果的提升,以此在提升秧苗存活率的同時,為秧苗的健康生長營造良好環境。
(三)田間管理對高產的影響
開展高質量、高效率的田間管理工作,可以實現水稻種植的高產量,并為水稻的生長營造良好環境。但是在實際水稻栽培中,針對田間管理工作的開展具有范圍較大、難度較大的特點[6]。針對這種問題,種植人員可以結合以下三個階段進行田間管理的強化:1.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田間管理技術,基于對水稻種植環境的分析,提升田間管理技術選擇有效性。此外,需定期開展雜草清除工作,并強化病蟲害防治工作,結合對實際種植情況的考慮,科學選擇化學、生物、物理等防治技術來為水稻生長營造良好環境,促進水稻的生長;2.科學開展施肥工作,需要基于對水稻實際生長情況的分析,結合對水資源的控制,確保每一株秧苗獲取到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水肥資源;3.合理開展水稻灌溉工作,通過對灌溉吸收、排水的強化,來提升水稻灌溉的有效性,進而促進水稻的健康生長。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社會的發展,促使我國水稻種植產業面臨著更高的產量與質量要求,而在此背景下,其栽培技術的應用就顯得至關重要。基于此,需要深入分析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量發展的影響,通過對相關栽培技術的合理實施,為水稻生長創設良好基礎條件,進而促進我國水稻種植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聶瑞明, 范回橋, 張丹, et al. 水稻栽培技術對發展水稻高產的影響初探[J]. 農村科學實驗, 2018(16).
[2]郭厚平. 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7(5):171-171.
[3]曲春禮. 試論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J]. 新農村:黑龍江, 2016(24):42-43.
[4]丁琢. 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研究[J]. 華東科技:學術版, 2016(7):367-367.
[5]林永龍. 水稻栽培現狀與高產栽培技術應用建議[J]. 南方農業, 2018, v.12(12):62+64.
[6]李興貴. 淺談福泉市雜交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發展[J]. 大科技, 2014(4):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