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玲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福利事業,兒童福利院作為我國福利機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兒童生活、學習的地方,兒童福利院室外景觀環境是兒童玩耍、游戲、活動、接觸自然、了解社會、學習合作、分享的場地。因此,兒童福利院室外景觀環境的建設十分重要。基于這樣的情況,本文選擇了華北地區兒童福利院室外景觀環境設計研究,希望能給其他福利院提供相應參考。
關鍵詞:兒童福利院;室外景觀;環境設計
前言:通過對我國華北地區兒童福利院室外景觀環境現狀進行了解可以發現,很多福利院的景觀設計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道路設計不夠人性化、游戲設施不夠多樣化、活動場地不夠豐富、缺乏水景設計、植物景觀較單一。這種室外景觀環境不能滿足兒童福利院中各類兒童對外環境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培養其樂觀積極陽光的心態。
一、兒童福利院室外景觀環境設計原則
(一)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是福利院室外環境的重要原則。兒童福利院的室外景觀環境主要使用者是福利院中的各類型兒童和工作人員,有一大部分兒童有生理缺陷,他們行動緩慢,思維不健全,因此有危險的設施都不宜設置(如鋒利的坐凳拐角,危險性的游戲器材等),還應設置明確的道路指示標志(以防兒童迷路)。
(二)人性化原則
“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原則是一個不變的準則,從福利院中不同類型兒童對環境的不同需求出發進行設計是人性化原則最直接的體現。福利院中的兒童常因生理和心理的缺陷,在做事情時和同齡兒童有差距,正是這些差距可能導致兒童自卑,這些負面情緒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和學習。為避免殘疾兒童陷入惡性循環中,促進他們生活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兒童福利院室外景觀環境設計中應該要處處為兒童著想,考慮福利院中不同類型兒童的心理、生理需求,帶給兒童一種積極暗示作用。而且還應考慮工作人員的需求,以提高工作效率。如平面布局的人性化設計應兼具可見性和可達性,應兼顧各使用群體(不同類型兒童、工作人員、家屬及來訪者等)對室外環境的需要。
(三)可持續性原則
兒童福利院室外景觀環境隨著兒童福利院中兒童身體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如兒童成長了,身體康復了,對環境的要求也就不同了。因此,應該考慮兒童變化的因素,多采用可移動式的景觀小品和器材,方便更新,也可預留用地。
(四)經濟性原則
雖然對兒童福利院的室外景觀環境建設逐漸被重視,國家的經費投入也在逐步增加,但兒童福利院功能涉及面廣,所需設施項目多,在建設時還應統籌全局,資金在景觀、建筑、設施等方面合理分配,以保證兒童福利院穩步發展,造福更多的需要幫助的兒童。
二、兒童福利院建室外環境設計方法
(一)入口空間
1、出入口的位置
兒童福利院的出入口是聯系福利院內與福利院外空間的交通樞紐,是由外部道路空間過渡到福利院內活動空間的轉折,對場地的內外聯系有著關鍵性的意義,在整個兒童福利院的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確定兒童福利院的出入口位置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周圍環境的狀況,如周圍是居民區、鬧市、郊區應分別對待,盡量避免兒童福利院出入口對周圍原住居民生活的影響;第二,周圍道路的情況,盡量避免在城市主要道路、人流量、車流量大的道路上開設出入口。一方面,會造成交通的堵塞,另一方面,會給在福利院室外活動游玩的兒童帶來安全隱患;第三,受兒童福利院場地整體規劃的制約,出入口的位置應適應兒童福利院內交通路線的需求。只有綜合考慮以上幾點因素,才能更合理的確定[1]。
2、出入口的數量
兒童福利院出入口的數量應根據福利院的規模確定,在我國華北地區兒童福利院規模較小,多設置兩個出入口,即主要出入口和次要出入口。主出入口供福利院中的兒童、教師、保育員、探望福利院中兒童的各界愛心人士出入所用,平時設有專人看守,以防止福利院中的兒童私自出去。主出入口的設置要考慮到工作人員使用交通工具的方便性,旁邊設有停車場(每個車位2.5m×5m,車位數根據工作人數確定)、自行車棚等,盡量縮短機動車在福利院中的行駛距離,停車區域要同兒童活動區域分隔開,以提高安全性;次出入口供后勤工作人員、運輸物資車輛、運輸垃圾車輛的進出,應靠近廚房、雜物室等后勤區域,且要同主出入口做明顯區別。
(二)邊界空間
1、外部邊界的設計
外部邊界是兒童福利院與周圍環境的界限,福利院作為社會福利機構不應與外面世界完全割裂開來,這樣不利于福利院中的兒童融入社會,也不利于他們客觀的認識這個世界。因此,應該將內外空間聯系起來,可用通透的圍欄將內外空間保持視覺上的聯系。不過, 基于福利院中兒童的特殊性,從安全的角度考慮, 周邊的圍欄至少應該保持在 1.2 m的高度, 并做成不容易攀登的形式。可在圍欄上種植一些藤蔓類植物(如四季月季、爬山虎等),若兒童福利院處于鬧市區,各種嘈雜的聲音影響到福利院中工作人員及兒童的正常生活,甚至使兒童產生了恐懼感,部分邊界空間可用實體墻進行處理,可在墻體上噴繪一些兒童喜歡的卡通形象畫等,也可作為兒童的自由涂鴉墻(有助于抑郁癥兒童的康復治療)。
2、內部邊界的設計
由于兒童福利院中兒童的特殊性以及場地面積的限制,不同類型的兒童常常在一起活動,然而有些特殊要求的兒童需要單獨的活動空間,與其他活動空間分割開來(如剛入院的兒童充滿恐懼感,對福利院中一些生理缺陷兒童的怪誕行為不能理解,在一起玩耍會加劇其恐懼心理,不利于兒童的身心發展)。這個時候就需要景觀設計師發揮其專業性,在有限的空間里創造出豐富的空間形式。其主要手法有:
(1)植物圍合
植物是兒童福利院室外景觀環境中應用最多的元素之一,作為一種軟質景觀,其可塑性很大。可使用喬木、灌木、草本的組合方式對空間進行分割,這樣分割的空間既能滿足功能上獨立的要求,同時也很美觀,增加了綠化量,兒童被花朵環繞會產生愉悅的心情,有利于兒童的身心發展。這種植物圍合的空間有半隱半透的特點,使得空間不死板、不壓抑,同時植物形態、顏色的多樣性也引起了兒童的興趣,有利于他們走出室內、親近自然,對自閉癥兒童有一定的康復治療效果。也可結合一些硬質景觀(如花架、花壇、花缽等)來進行設計。
(2)墻體、欄桿圍合
當需要圍合較密閉的空間時,墻體是很好的材料。但墻體圍合的空間常常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可以用繪畫和植物來進行裝飾,也打破種植氣氛[2-3]。如在欄桿上種植攀爬類的植物,給冰冷的鐵柱增添綠色;墻體上繪制不同風格的畫面,可愛的小動物、人格化的植物、兒童喜愛的卡通形象,也可引入立體繪畫以啟發兒童的創新思維,顏色應以明亮、純度高的為主,使兒童在充滿愛與童趣的環境中成長。墻體也可做成圓形、高低上增加一些變化。
結論:隨著人們對福利事業和兒童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兒童福利院的室外景觀環境設計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如何設計能夠滿足福利院中三種不同類型兒童對外環境的需求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兒童福利院室外景觀環境的設計研究不僅僅涉及到景觀設計方面,還涵蓋了兒童生理學、兒童心理學、兒童行為特征、環境心理學、建筑學以及場地設計的交叉性研究領域,景觀設計師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多領域對其進行調查研究,同時需要多方面人員的配合。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潘良,馮佳.南京市兒童福利院高淳分院戶外環境景觀設計[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4,30(04):62-65.
[2]薛潔如.兒童福利院建筑設計探析——以南通市兒童福利院為例[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04):57-59.
[3]丁平,王君.完美人生——徐州市兒童福利院的設計構想[J].福建建筑,2010(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