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鈴梓
摘 要:民商法對于我國網絡交易安全性、網絡交易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網絡交易安全現狀進行分析,然后說明民商法對網絡交易安全的保護作用,最后針對當前網絡交易安全性受到的種種威脅,提出幾點民商法對網絡交易安全的保護策略,希望可以對我國網絡交易的健康發展貢獻微薄之力。
關鍵詞:網絡交易安全;民商法;相關性分析
網絡交易產業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得到了迅猛發展,在網絡交易過程中,其安全性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威脅。民商法可以對網絡交易安全發揮保護作用,但法律本身具有一定滯后性,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具體問題,創新民商法的具體內容,保證民商法對網絡交易安全保護作用的充分發揮。
一、網絡交易安全現狀分析
網絡交易主要指的是企事業單位、個人利用信息化技術,在互聯網開放環境中,利用瀏覽器、服務器等多種渠道,和商戶進行交易,實現購買商品的商業運營模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交易在我國交易市場中的所占份額迅猛增長,網絡交易本身具有交易效率高、交易成本低、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點。與此同時,和傳統交易方法相比,網絡交易虛擬性特點使得交易主體承擔風險增加,近幾年,網絡詐騙事件、網絡交易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網絡交易安全性受到嚴重威脅,其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來源信息過于紛雜。在互聯網平臺中,信息具有多種來源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消費者選擇空間,但同時也因為來源信息過于紛雜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僅僅利用互聯網平臺中的圖片與描述,很難保證產品合乎消費者心理預期。
第二,網絡交易協作性差。在網絡交易過程中,會涉及到消費者、商家以及網絡平臺、物流公司等多個主體。其中商家、消費者與物流公司的協調決定了網絡交易效率及質量。現階段,這些主體在網絡交易中的協作性相對較差,如商戶發貨慢、物流公司服務差等問題多有出現。
第三,網絡交易風險多元。網絡交易本身具有開放性與虛擬性特點,這會讓網絡交易過程面臨多種威脅,如在客戶下單、客戶上傳信息、客戶轉賬、產品發貨等環節中,都有可能出現虛假信息、網絡黑客以及網絡欺詐等問題[1]。
二、民商法對網絡交易安全的保護作用
民商法主要包含了民法、商法,在民法中,主要包含了人身法、財產法;而在商法中,主要包含了對商事活動、商事法律進行調整的法律法規。現階段,我國民商法對于商品交易安全的保護與規范已經具有一個較為嚴密且完善的體系,在網絡交易中,民商法基本規則依然具有重要的安全保護作用。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在民商法中,法律行為表示主義在網絡交易中具有適用性。民商法曾作出明確規定,雙方真實意思的體現為交易過程,交易行為和意思表示可能存在差異,如欺瞞、虛假信息等交易行為是無效且可以撤銷的。而電子簽名等行為確認方式就是網絡交易中真實意思表達,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
第二,對于網絡交易公司來說,商法嚴格責任主義具有一定約束力。商法規定了公司經理、董事、證券公司、上市公司等相關人員的責任,如果網絡交易公司存在虛假財務報表等相關問題,那么相關人員需要承擔此責任。
第三,在網絡交易中,民商法公信原則與公示主義具有一定適用性,公信原則與公示主義是交易保護重要手段,個人公示與企事業單位公示法律事項可以憑借登記、占有、通知、呈報等方法對其進行公示,如產權變更、不動產變更以及專利轉讓等。
三、民商法對網絡交易安全的保護策略
(一)明確網絡交易主體雙方法律地位與責任
隨著我國網絡交易產業的不斷發展,民商法對網絡交易的約束與保護也要隨之變化。在民商法中,需要進一步明確網絡交易中主體雙方法律地位與責任。需要在民商法中承認,網絡交易的主體同樣具有民事主體法律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將虛擬主體理解為真實主體的網絡體現,本身是真實主體信息化形式,民商法需要對電子商務主體存在予以承認,需要規定其法律地位與法律責任,采用多種技術方法在法律上完成電子身份設計工作,交易平臺可以依照相關法律確認交易主體電子身份,并對確認結果予以公開。如對于網絡經營者來說,在民商法中就需要強化其信息披露義務,需要對網絡交易中交易名稱、數量以及產品等相關內容做出全面規定,可以對網絡經營者提出相關要求,即要求其對商品質量證明文件進行公示處理,以此來讓網絡交易過程中消費者知情權得到有效保護[2]。
(二)完善民商法網絡交易制度
網絡交易產業的發展會受到消費者消費安全問題的影響,民商法需要對其予以額外關注。因此,在民商法網絡交易制度的完善過程中,需要重視此類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對網絡交易先行賠付制度進行確定和完善,需要構建先行賠付機構,讓網絡交易體系規范化程度、制度化程度得到提升。如果網絡經營人員想要進入網絡交易體系,那么需要成為先行賠付機構會員,其進入方式包含繳納會費等,在有交易糾紛出現時,賠付機構可以賠償消費者經濟損失,讓消費者利益得到保障。如果網絡交易侵權現象頻繁發生,那么可以采用增加會費等方法,對網絡經營者進行督促,形成反向制約。
(三)合理調整對網絡交易的法律規范
針對網絡交易,需要對民商法中的相關法律規范進行合理調整,在民商法中,需要對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網絡交易等內容進行適當補充,在當前民商法對普通交易安全保護基礎上,結合網絡交易的主要特點,完成網絡交易法律法規制定工作,制定相關電子簽名商務法案、交易法令,調整、修改網絡交易相關規定法律。在網絡交易中,會有多種格式條款被涉及其中,且消費者普遍沒有足夠專業的網絡技術知識,缺乏對COOKIE等技術的充足認識,可能會因此掉入格式條款陷阱。對此,需要出臺相應法律,或是在民商法保護體系中對格式條款這一項予以納入,如對于網絡交易合同,就需要對電子郵件形式、合同書形式及其他電子數據信息形式作出相關規定,而在《民法典》的制定與完善過程中,需要針對網絡交易,對其制定專門的法律章節,讓網絡交易秩序預期性、穩定性得到增強。
(四)強化網絡交易消費者隱私安全保護
在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活動中,消費者隱私問題和網絡交易產業發展具有密切聯系。在使用互聯網平臺開展購物活動時,利用COOKIE技術,經營者可以記錄消費者個人信息,對消費者個人信息進行有效整合,讓其共同形成大數據資源,完成二次營銷活動。相關網絡用戶在使用互聯網購買商品后,經常會接收到一定推送信息,可用戶自身并沒有訂閱此類信息推送,也沒有刻意提交自身信息交流方式,這無疑會對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民商法需要針對網絡交易過程的消費者隱私安全保護予以強化,對交易主體雙方權利義務予以明確,對網絡交易體系予以平衡處理,讓網絡產業發展與個人信息保護得到有效平衡[3]。
四、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明確網絡交易主體雙方法律地位與責任、完善民商法網絡交易制度、合理調整對網絡交易的法律規范、強化網絡交易消費者隱私安全保護以及增強民商法對網絡交易詐騙約束力度這幾種主要策略,可以讓民商法對網絡交易安全的保護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進而促進我國網絡交易產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曉曦.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探討[J].中國市場,2017,16:198-199.
[2]劉曄華.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相關性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7,0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