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振北
“抵押權系以他人所有的不動產、動產或不動產權益為標的的他物權。”①我國的抵押權包括在動產和不動產上設定的抵押。當債權實現時,享有抵押權的擔保債權在受償順序上優先于未設定抵押的債權,此為抵押權的優先受償效力。刑事追贓是指偵查、檢察、審判和執行部門利用國家公權力,借助法定強制措施對涉案財產進行控制和處置。民刑交叉案件的執行,是多年來司法實踐中爭議頗多的一大難題?;谛淌略V訟的嚴肅性和特殊性,以及訴訟程序中“先刑后民”原則的影響,當涉案不動產上存在刑事案件查封時,很多情況下,即使是具有處置權的首封法院,也往往以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等待刑事審判結果為由,遲遲不敢啟動評估、拍賣程序。而即便是案件首封和抵押權并存,部分執行人員仍心存疑慮,以各種理由回避處置問題,導致涉案不動產長期無法變現。這種現象的存在并非個例,卻對抵押權人的權益維護造成嚴重的影響和干擾。筆者認為,這種現象涉及的主要是刑事案件處置上的優先性觀念和抵押權人優先受償權并存時,權益保護的序位問題。當前全國各級法院全力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豐碩成果的背景下,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對策,對及時化解社會矛盾與糾紛,預防和懲治違法犯罪,提升執行工作效率而言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一、爭議:刑事案件查封能否阻卻抵押權人實現優先受償權
涉案不動產上有偵查機關查封,其被處置后,案款能否直接支付給抵押權人以實現其優先受償的權利?對此,司法實踐中有如下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涉案不動產上既然有刑事案件查封,那就意味著該不動產有以贓款購得的嫌疑。因此,對犯罪嫌疑人而言,其不動產所有權的取得很可能存在違法性,若該情形經審判程序予以認定,則抵押權人設定的抵押權效力將因此遭受影響。在事實尚未查清的情況下,如果將涉案不動產處置并將案款優先支付給抵押權人,則很可能發生不當得利及執行回轉等情形,此舉對打擊和懲治違法犯罪不利,亦會使被害人的權利遭受侵害,同時將造成司法資源的嚴重浪費,影響司法權威。故而人民法院應中止對涉案不動產的處置。
第二種觀點認為,刑事追贓能否阻卻抵押權人實現優先受償的權利,主要看抵押權人在設定抵押時是否善意。換言之,如果抵押權人明知抵押物為贓款購得,仍然在上面設定抵押,則自然無優先受償可言,反之,雖然抵押物為贓物,但抵押權人在設定抵押時為善意的,應承認其抵押權存在并應保障其優先受償權益。在此基礎上,若人民法院經過調查,認為抵押權的取得符合法律規定,則涉案不動產經拍賣等程序后,其變價應優先支付給抵押權人。
二、筆者觀點:原則上刑事追贓不能阻礙抵押權的實現
筆者認為,刑事追贓與抵押權實現之間的沖突,本質上是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償權和抵押權人優先受償權之間的權益保護序位沖突。在筆者看來,刑事追贓原則上不能阻礙抵押權的實現。具體來說,主要有如下原因:
其一,從法律性質來看,抵押權受到法律保護,屬于法定優先權,抵押權優先受償的效力,不因抵押財產被采取查封等措施而遭受影響。具體來說,無論抵押權人是否申請強制執行,也不論案件是首封還是輪候查封,甚至是沒有查封,只要抵押財產被依法處置,則抵押權人均可優先受償。因此,即使是刑事案件首先查封,涉案財產被處置后,抵押權人當然可以主張優先受償的權利,刑事輪候查封的情形自不必贅述。
其二,從受償順序來看,抵押權的實現優先于刑事退賠?!霸趥鶛嗳藢绦袠说囊婪ㄏ碛袃炏仁軆敊?,其主張優先受償的,應當優先于刑事退賠。”②筆者認為,這樣的規定有其合理性:首先,對抵押權人來講,其在設定抵押權之初,即已經預料到債務有無法得到及時償還之可能,并實施了通過設定抵押來規避風險的行為;而對被害人來說,其對犯罪行為的發生往往未形成足夠的預測,部分被害人還存在主觀上的過錯。從權益保護的角度來說,提醒公民對社會風險及時進行預估,從而最大限度避免損失的產生,進而降低社會矛盾發生的概率,是立法的目的之一。因此,對自身權益的維護盡到相應注意義務的抵押權人,理應得到法律優先的保護;而這種保護亦會對其他社會成員產生影響,即敦促其自覺采取措施以實現風險的事先預防。其二,民事交易活動中的注意義務,應當限于對交易風險及對方違約可能性進行評價,如果對該注意義務要求過高,無疑會阻礙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對抵押權人來講,其與抵押人發生相關民事法律行為之時,不可能預料到抵押人未來會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因此,如果允許刑事查封具備阻礙抵押權實現的效力,對抵押權人來講無疑顯失公正。
但是,如果抵押權人在設定抵押時非善意,即明知抵押物屬于贓物仍然在其上設定抵押權,由于抵押權的取得缺乏合法性,故其不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此為例外情形。
參考文獻:
[1]宋英輝、曹文智:《論刑民交叉案件程序沖突的協調》,載《河南社會科學》2015年第5期。
[2]張雪陽:《論抵押權的實現》,載《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
[3]尹田:《抵押權效力若干問題研究》,載《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4]陳南松:《論抵押權存續期間的性質》,載《福建法學》2018年第3期。
[5]熊進光:《論所有人的抵押權》,載《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注:
① 熊進光:《論所有人的抵押權》,載《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第64頁。
② 宋英輝、曹文智:《論刑民交叉案件程序沖突的協調》,載《河南社會科學》2015年第5期,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