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慧 胡生梅
摘 要:中小學生是現階段近視發生的主要群體,并且近年來還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一旦其出現近視情況,將會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較大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就襄陽市中小學生近視狀況進行了調查和研究,根據具體的研究結果對中小學生近視產生的原因進行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中小學生;襄陽市;近視情況;調查;對策
中國人發生近視的人數比例在整個世界近視口中占據著非常大的比例,是現階段近視人口第二大國。對于中國近視人口而言,現階段其主要的發病群體為中小學生,并且越來越呈現出年齡減小、范圍增加、程度加深特點。也正是因為如此,現階段整個社會對于中小學生近視問題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1]。如何預防和控制中小學生近視問題,也越來越成為現階段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襄陽市8所中小學的學生參與本次的研究,其中4所為小學,4所謂中學,所選學校為襄陽市學校最為密集的地方。接受調查對象共12437人,其中小學生5324人,中學生7113人,受檢率為95.67%。由教師對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對象發放調查問卷。
1.2 研究方法 在對襄陽市8所中小學12437名中小學生進行研究過程中,為了保證調查結果的有效性,往往會應用到多種研究方法,具體如下:①文獻調查法。通過對體育衛生相關文獻以及互聯網文獻進行查閱,以此來為本次研究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②訪談法。在實際的調查過程中,相關調查人員應通過走訪教師、家長以及學生來對其實際情況進行了解。③問卷調查法。從參與本次研究的對象中選取3000名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回收2940份,回收率為98.00%,有效問卷2852份,有效率為97.00%。其中參與問卷調查的初中生2000名,小學生1000名。④數理統計法。應用數理統計法對本才研究中的所涉及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2]。⑤對比分析法。所謂的對比分析法,就是根據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相關因素進行對比分析,然后確定最終的數據結果。
2 研究結果及分析
2.1 近視發生具體情況
從八所學校中隨機選取2000名學生參與研究,其中小學生900人,初中生1100人,調查結果表明,在小學階段1-3年級發生近視的學生共91人,所占比例為10.11%;4-6年級學學生近視人數為193人,所占比例為21.44%;初中生近視人數為469人,所占比例為42.64%。在753名發生近視的學生中,男生共331名,所占比例為43.96%,女生共422名,所占比例為56.04%。
2.2 影響視力的因素分析
在753名發生近視的同學中,由于遺傳因素發生近視的共56名,所占比例為7.44%;由于外傷發生近視的共2名,所占比例為0.27%;由于用眼過度發生近視的共320人,所占比例為42.50%;由于缺乏體育運動這一因素發生近視的共231名,所占比例為30.68%;由于不正確姿勢或者不良習慣因素導致近視的人數為144名,所占比例為19.12%。
3 結論
3.1 中小學學生近視發生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中小學學生而言,其近視發生情況會隨著年級的增高而增長,年級越高,其發生近視學生所占比重越大[3];其次,在發生近視的學生中,女生近視發生率明顯高于男生。
3.2 導致中小學學生出現近視的原因分析
導致中小學學生出現近視得原因有很多,整體來講,主要是由內因和外因組成。所謂的內因,指的就是遺傳因素,由于這類原因發生近視的學生人數所占比例并不是特別大。所謂的外因,指的就是外傷、用眼不正確、缺乏體育鍛煉、存在不良生活習慣等等。其中,用眼不正確是導致現階段中小學生出現主要原因。
4 對策分析
4.1 教師和家長應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要想對現階段中小學生近視發生情況進行控制,其中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對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應對用眼健康的重要性進行認知,然后在實際的生活及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以此來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用眼習慣,保證其用眼健康。此外,家長還應保證學生具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及活動時間,盡量引導學生進行戶外運動,以此來防止學生近視的發生。
4.2 學校應對學生用眼衛生引起足夠的重視
學校作為學生主要學習場所,就做好其用眼衛生工作也顯得尤為的重要。在實際的學校工作過程中,學校管理者應對學生用眼衛生情況進行重視,并積極地開展相應的“兩課一操”工作。簡單來說,就是學校應積極的引導學生開展并堅持課間操及眼保健操,這樣做不僅可以有效的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用眼習慣,對于保護學生的用眼衛生有著非常積極地意義。
4.3 定期對學生的視力進行檢查
定期對學生視力進行檢查是現階段控制學生僅是最為主要的一種方法。學校和家長應定期組織或者帶著學生定期進行視力檢查,同時建立相應的學生視力檔案,對于檢查過程中符合要求的應鼓勵其繼續保持,對于檢查結果相對較差的,則需要及時的進行檢測、矯正和治療。這樣一來,就可以對學生視力情況進行有效的控制。
4.4 對學生的學習環境進行有效的改善
由于絕大部分學生出現近視的原因為用眼不健康,因此,對學生學習環境進行有效的改善也是對學生近視發生進行控制主要策略之一。首先是教師,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校應保證教室采光應符合國家規范的要求,并配備好相應的桌椅,保證其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用眼習慣[4];其次是家長,家長在進行還是教育過程中,家長也同樣應在學生家庭學習環境中入手,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并以此來保證學生的用眼健康。
4.5其他策略
除了上述的集中策略外,在實際的小學生近視控制工作過程中,學校及家庭應對其飲食進行注意,通過合理的膳食搭配以及注意營養均衡的方式,同樣可以對學生近視情況進行控制。除此之外,當發現學生近視之后,應及時的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對其視力進行矯正。
綜上所述,對于襄陽市中小學兒童來說,其近視發生率非常高,導致其近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年齡、遺傳、生活習慣等等。要想對現階段中小學生的近視情況進行控制,只有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從學生、家長、教師等多個方面入手,對學生的用眼衛生情況進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更好的保證中小學生的用眼健康,最終實現中小學生近視率的全面降低。
參考文獻:
[1]呂冰陽.中小學生近視防治的有效策略與實施[J].林區教學,2018(02):93-94.
[2]富中茗,王智勇,王云,任輝,董毅.遼陽市中小學生近視病因知曉狀況[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01):127-129.
[3]汪陽,江信忠,談文建,張亞妮,曹型厚.重慶市2000—2014年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狀況[J].中國學校衛生,2017,38(10):1549-1552.
[4]鐘苑芳,陳榮凱,汪斌,郭仲琪,畢嘉琦.2011~2015年深圳市某街道中小學生近視現狀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7,23(10):770-77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