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 趙明豪 陳怡婷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農民帶來了利益,農村帶來了經濟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政策帶來的問題也尤為突出,如土地大多數呈條塊分布,土地規模過小等。給農村土地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局限性。
關鍵詞:土地使用權流轉 ;重要性 ;問題 ;對策
土地流轉就是指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流動轉讓。對于農村土地流轉的涵義,有人認為土地流轉就是農村土地資源實現合理的優化配置的過程。有許多專家認為我國的農村土地流轉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土地流轉實質上是土地使用權的流轉。
1.農村土地流轉的意義
農村土地流轉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基礎性工作,只有使一部分農民土地通過流轉向另一部分農民集中,農業才會形成集約經營,在一定程度上說,沒有土地流轉就沒有現代農業。因此,農村土地流轉具有重大意義。
1.1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防止土地拋荒
由于農村勞動力向其他方向轉移,加上種田效益低下,很多土地都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耕地拋荒現象,土地拋荒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受損的情況也大有存在。通過土地流轉,將連片拋荒地,集中由少數人通過投入資金、技術來開發經營,既可以防止土地拋荒,又可以達到合理的土地利用,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1.2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促進農業規模化生產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導致的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生產、產品都形不成規模,市場競爭往往處于劣勢,一些有一技之長的種田能手要求擴大規模經營,卻缺乏土地,而另一部分從事非農業生產的農戶卻不愿意耕種。只有通過流轉才能有利于解決和實現土地、勞力、資金、技術、信息等生產因素的優化配置和組合,才有利于發展規模農業,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制約土地流轉的因素
我國是一個土地資源稀缺的國家,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土地流轉制度的不完善和相關配套措施跟不上,農村土地流轉的市場化水平低,土地利用效率低。對制約土地流轉的制度性因素進行改革,促進農村土地市場化流轉,使土地資源得以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實現農業的產業化和規?;洜I,我們顯得格外重要。
2.1土地流轉的法律和制度不健全
失去完善的政策制度支持,導致違規流轉的行為得不到法律的制約, 合理的流轉行為受不到應有的保護。在我國法律中, 雖然明確了土地產權屬于農民集體所有,但是,對于“集體”的概念或具體指代法律規定卻不明確。權屬概念不清晰就導致了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的虛化和模糊, 在促進土地流轉過程中起著消極的作用 。
2.2農民自身因素
從農民自身來研究,也存在著制約土地流轉進程的因素,這種情況在我國北部地區體現得尤為明顯。王崇志通過調研發現農戶戀土情節嚴重,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土地對于農戶來說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就業保障以及養老保障,因而, 大多數農民不愿意放棄土地這最后一道基本保障。
2.3社會保障不完善
正是由于我國的社會保障不健全、覆蓋面小等原因才導致農民存在上述觀念,阻礙土地流轉。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仍然滯后,農民在進行土地流轉之后存在后顧之憂。農民的養老、醫療、就業以及子女的教育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導致大多數農民不愿意放棄承包的土地參與流轉。
3.土地流轉需要的方法
農村土地流轉問題是一個重中之重的問題,改變現有農村土地現狀,發展大規?,F代農業是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形勢。加強土地流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需要一定的方法 。
3.1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監督管理,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
農村土地不僅是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因此,政府工作各部門必須對農村土地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要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把黨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實到位,維護好農民的根本利益。加強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一要宣傳相關法律,提高法律意識。二要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三要完善土地承包流轉程序,維護農戶的利益。
3.2多種方式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積極引導農戶通過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鼓勵種養大戶,鼓勵相關或個人通過接包、租賃、入股、委托經營等形式連片經營農戶流轉的土地,開展土地規模經營。
3.3通過規范管理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序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原則,要完善流轉手續,規范流轉合同。農經部門要指導流轉雙方簽訂規范的流轉合同并進行鑒證,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登記簿,及時準確地記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
4.改革方案
4.1國有化方案
對于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改革而言,集體土地國有化能夠得到中國政治體制的支持,有利于國土綜合整治,有利于土地管理和國家對農村經濟的宏觀調節,且符合農業生產規?;洜I的要求。但是農民的心里能否接受的問題。在過去實施合作化的時候,就曾提出過國有化方案,之所以沒有采納,主要怕引起農民的誤解。在今天我們受到腐敗現象和其他種種社會不穩定因素嚴重困擾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就應該加以慎重的對待。
4.2私有化方案
這種方案首先不為我國現行的政治體制所接受。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而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實行土地私有化的改革必然遭到基礎政治制度的強烈反對。其次,私有化后的土地兼并問題,土地兼并是中國歷史上困擾中國土地制度并影響中國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的一大問題"。在當代,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其結果不僅僅是擴大農村貧富差距,而且可能導致大量的農民涌入城市,這給城市的就業、居住、治安等問題增加壓力。
參考文獻:
[1]蔣滿元 .《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障礙因素及其解決途徑探討》
[2]趙忠璇.《從農民增收的角度談土地制度的缺陷及對策》
[3]李曉,趙穎文.《農村土地流轉的制約因素分析及對策建議: 基于四川省農村土地流轉實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