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職教育中,體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它承擔著提高大學生身心素質,逐步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重任。然而,受制于師資隊伍、體育意識等諸多因素,目前高職類院校體育教育的效果不容樂觀,還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本文以提升高職類院校體育教育效果為目標,旨在對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進行研究,以為加強高職類院校體育教育提供指導和借鑒。
關鍵詞:高職;體育教育;效果評價;體系
一、引言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應用型和技術型人才為宗旨,為社會和企業提供各種技能型人才。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高職教育中,體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它承擔著提高大學生身心素質,為社會培養和輸送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任務,應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部分,逐步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然而,受制于師資隊伍、體育意識、就業壓力等諸多因素,目前高職類院校體育教育的效果不容樂觀,還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本文以提升高職類院校體育教育效果為目標,旨在深入分析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構建新型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并針對如何有效提升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效果提出切實可行的策略,以為加強高職類院校體育教育提供指導和借鑒。
二、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
密切結合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的主要特點,本文認為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教”與“學”兩大客體,具體可分為如下四個方面:
(1)教師對“教”的評價,具體包括教師對自己教學情況的自我評價以及教師之間的相互評價兩個方面。
(2)教師對“學”的評價,具體包括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激勵評價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兩個方面。
(3)學生對“教”的評價,即學生對教師體育教學的評價。
(4)學生對“學”的評價,具體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兩個方面。
三、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
按照上述主要內容,本文將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構建如下:
(1)教師對“教”的評價
主要包括教師對自己教學情況的自我評價和教師之間的相互評價兩個方面。其中,教師自我評價可在每個學期末由學校管理部門組織全體體育教師采取在自我評價表上打分的方式進行,評價項目應至少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能力等方面;體育教師之間的相互評價則是采用非正式小組討論的形式,通過體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出好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相互借鑒和學習,共同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
(2)教師對“學”的評價
這方面既包括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激勵評價又包括教師對學生體育教學效果的評價兩個方面。其中,學習過程中的激勵評價主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口頭、非正式的激勵方式,對學生每次學習均有影響,可以隨時調整課堂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效果;教師對學生體育教學效果的評價是一種定量的、正式的、標準化的評價方式,可通過標準測驗,獲得每位學生的具體成績,與體育目標成績相比較,從而對學生體育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判定,這種標準測驗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
(3)學生對“教”的評價
學生對“教”的評價可在每學期末,采用學生填寫教師教學評價表的形式,從教學態度、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分別設置相應的指標,賦予每個指標一定的分值,然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按照打分規則逐項打分,匯總份數,以便對體育教師做出綜合評價,并根據學生反饋的建議,教師進行書面性的總結,以不斷提升高職類院校的體育教學水平。
(4)學生對“學”的評價
主要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兩個方面。其中,學生自我評價的內容可包括體育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參與程度、體育學習態度、體育學習效果等方面;自我評價的方法可采用自查、自檢、對比等方式。其中,最容易操作的方法還是讓學生在自我評價表上進行打分的方法;與教師自我評價類似,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相互評價的方式進行。從體育教學評價情況看,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手段包括觀察法、記錄卡法和小組討論法。進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以優秀學生為榜樣,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不斷提升自己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
四、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效果提升策略分析
針對如何有效提升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效果,本文特提出如下策略:
(1)摒棄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
一方面轉變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實施教師講的少,學生學和做的多、教師點評的模式,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改善以往教學方法單一、學習內容枯燥、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好等現象。另一方面豐富課程內容,在傳統體育項目的基礎上,增加游泳課、瑜伽課等新型課程,還可開展體育比賽、院級運動會、校級運動會、體育競賽等,讓學生在鍛煉中學習體育知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
(2)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
一方面提高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積極組織學校運動會、各類項目比賽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運動,還可通過體育書籍、校園刊物、校園網絡等多種方式加強體育知識的宣傳,讓校園處處體現體育運動精神,激發學生的鍛煉意識;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將階段性的體育學習變為終身體育,配合學校、教師共同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3)提高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技能
其一,擴大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師的規模,應多選拔年輕教師,積極有活力,也更容易與學生交流,以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其二,鼓勵體育教師進行科研,提高科研能力,向專業性、科研型的師資隊伍轉變;其三,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吸收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開拓新的教學思路,可以更好地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并進而提升教學的效果。
(4)增加體育設施配套投入
一方面要通過爭取更多的財政經費支持、科研項目經費、向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申請體育專項資金、接受社會公益部門、企業或者校友等物質或資金捐贈等多種渠道,增加體育專業的經費投入,為不斷完善各項體育配套設施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健全體育運動設施,可在學生宿舍或圖書館附近增加健身器材、籃球場等室外設施項目,也可適當增加羽毛球場地、乒乓球場地等室內設施項目,在體育課外活動中,必須保證每位同學都有器材可用。另外,還可以建立游泳、輪滑等體育項目俱樂部,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
五、結語
本文以提升高職類院校體育教育效果為目標,旨在深入分析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構建新型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并針對如何有效提升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效果提出切實可行的策略。受制于本人知識及能力有限,本文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和細化,以構建出更加科學、可量化的高職類院校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為加強高職類院校體育教育提供指導和借鑒。
參考文獻:
[1]余桂剛,李存鵬.基于SPSS 11.5的高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6):31-33.
[2]柳帥.高職體育教學評價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教育,2017(3):116-117.
[3]張成學.素質拓展訓練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功能與定位[J].體育教育,2017(5):100-101.
[4]高雄.體驗式教學在高職體育教育中的應用[J].體育教育,2017(5):100-101.
[5]何娟.探討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技能素質培養途徑[J].中國培訓,2017(2):190-191.
作者簡介:
史新伍(1978年10月——),男,山東新泰人,山東輕工職業學院保衛處處長,研究方向為大學生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