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權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一些壟斷行業的產生,我國消費者中越來越多地出現合法權益受損的情況,而維權成本和效率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對其進行合理的探究分析,結合維權成本的構成因素,綜合考慮其內涵和原因,認為降低成本首先還是要完善相關法律,慢慢改變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處于弱勢群體的狀況,為一些具體問題提供政府的幫助和法律上的支持。還望本文能為此問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法學視角;消費者;維權成本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隨之帶來的還有消費觀念的轉變———在消費過程中不僅要求更好的產品,更加注重對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但是我國發生的消費者侵權事件并沒有減少。為了更好地促進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我國出臺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法律的領域內最大限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并且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
1消費者維權概念分析
目前我國法律還沒有對消費者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能夠從已經出臺的法律政策以及實際生活中看到,消費者和生產者、推銷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那就是消費者是商品的最終使用者,也是服務的最終享用者。在進行各種消費時,難免會因為一系列的原因使得應有的權益受到損害,所以合法維權是消費者應當做和必須做的。除了已有法律外,相信國家會根據上述維權成本的構成因素制定出更加細致具體的維權法,幫助消費者合理獲取自己的權益。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特點解析
2.1消費者保護法以消費者權益為特定保護對象
我國出臺的《保護法》維護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于生產經營活動進行了一定約束,這是其最為本質的特點,也是其區分于其他法規的重要標志。只要是以消費者作為主體的法律都能夠納入保護法的范圍。這部法規所維護的人們權益包含下面兩類情況:第一,人身權益,就是人們對自身生命、健康、形象、安全等不受經營主體不法侵害的權利;第二,就是財產方面的權利,就是人們所擁有的財產在交易環節中不會受到不法損害的權利。
2.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多為強制性、禁止性規范
所謂強制性規范,就是立法所明確的權利、義務有著絕對肯定的方式,嚴禁當事人之間彼此協議和任意一方進行更換。所謂禁止性規范,就是不允許做出相應行為的規定。這兩種規范都反映了我國對某類法律關系的固定化與對侵害此種法律關系的遏制。我國出臺的《保護法》就是以維護廣大人們的消費合法利益作為任務,必定會使用這兩種規范的方式來反映此種問題。
2.3消費者保護法的法律規范具有綜合性
第一,這部法規對一系列社會關系進行了調節,主要包含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的聯系、國家和消費者之間存在的聯系、國家和經營者之間的聯系等。第二,這部法規中不僅包含消費者權益、經營者有義務實施,還包含消費者沖突處理等方面的規定,這是實體法與程序法的結合形式。第三,這部法規中要求的法律規范有著較強的綜合性特征。因為侵害人們合法消費權利的行為表現成各類形式,在某種意義上輕重有所差別,所以一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均涉及其中。
2.4消費者保護法具有預防和救助的功能
這部法規對人們合法消費利益的維護普遍利用下面兩列方式加以解決:其一,利用對各類產品質量規范、安全衛生規范、產品標識、廣告推廣等方面的規定避免侵害人們合法利益的行為出現,比如我國頒布的各類計量規范與質量規范等。其二,利用法規對人們提供幫助,在侵害行為出現之后盡量彌補其中的損失,例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對消費者糾紛解決方式的規范。從上述分析能夠發現,這部法規有著預防與救濟兩種不同作用。
3消費者維權成本的構成要素
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多個方面的開銷,不僅包括經濟財產,還包括時間,甚至在政府干預的維權事件中出現風險。根據法律規定,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合法的程序解決,如若遭到了商家的欺騙,消費者有權向工商部門投訴,這一途徑所消耗的經濟成本并不高,但是維權效果也不明顯,不能算作一個高效維權的辦法。除此之外,另一個辦法就是向法院起訴,與前者相比這一方法就很有勝算,效率也有了很大提升,可是這個途徑的經濟成本就會很高,除了訴訟費還有律師費用等,經常會出現消費者打贏官司得到的賠償還不足以彌補自己在維權過程中的成本的情況。還有一些消費者會因為維權時間過長,帶來各方面壓力而放棄維權。
在政府方面,處理維權問題如果不夠妥善和果斷,很容易出現職責上的重疊或者缺失,就會導致推諉現象的產生,為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帶來困難和阻礙,迫使其走上起訴的途徑,對雙方來說都會增加開銷,進一步加重負擔,而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源就是政府司法資源的缺失。
另外,消費者維權成本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要素就是風險成本。在維權過程中避免不了跟法律打交道,個人信息和商家信息都有可能泄露,此時一些不良商家或者事件外人員就會趁機進行勒索和敲詐,或者反咬一通,以“敲詐勒索”的罪名起訴消費者,這就給事件處理增加了難度,也會對居民人身健康造成威脅。
4維權成本高的原因及思考
高成本的維權行為是各種因素綜合導致的結果。其中一個最主要因素就是消費者掌握的商品信息與商家掌握的不對稱。我國經濟市場發展的很繁榮,商品種類和作用也在進行著每日的更新,越來越多樣化,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消費者的認知受限。不能對商品的信息進行全面的掌握,也給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機。市場經濟的發展會使一些行業上出現壟斷企業,更加劇了這種情況的惡化。當企業經營到一定的規模后,行業內的不完全競爭和壟斷競爭就會出現,此時不良商家就會利用消費者對商品信息的不完全掌握,慢慢對其進行欺騙,而消費者往往都會處于弱勢,沒有有力的證據和強勢的揭發,使得欺騙消費者的行為一直存在。
因此,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建立消費懲罰賠償制度就顯得尤為必要。站在法理學的角度來看,使用法律進行合法維權是最正確的也是最應該推廣的選擇,建立懲罰賠償制度是借鑒歐美等國家的做法,對賠償金做出了比較細致和科學的規定。這種做法在我國其實也適用,因此借鑒別國的法律制度,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修訂引用懲罰賠償制度,才能為我國消費者的合法維權打下堅實的法律基礎,并且減少維權成本的消耗,提高維權效率。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舉證責任制的完善,從實際上來說就是降低消費者舉證責任的同時加大經營者舉證責任,完成此方面的改善也是成本降低的有力措施。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隨之帶來的還有消費觀念的轉變———在消費過程中不僅要求更好的產品,更加注重對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但是我國發生的消費者侵權事件并沒有減少。對居民權益能進行合法保護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體現,在消費者維權方面,出臺相應的政策就是一個必要的基礎也是良好的開端[1],但是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經濟發展處于新模式,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我國現階段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降低維權成本,在理論層面上加強此方面研究可以做出更進一步的深化和理解。
參考文獻:
[1]李洪坤,張晏瑲.論跨境電商發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J].互聯網金融法律評論,2017(03):246-261.
[2]徐航.消費者如何保護自身權益[J].互聯網經濟,2017(12):82.
[3]馬莉.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J].晉中學院學報,2017,34(06):48-51.
[4]莊少絨.論人身保險消費者的權益及其保護[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7(0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