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手風琴擁有著絢麗的外表與更富有金屬特質的音色,這些特點使其富有更為豐富絢麗的舞臺表現,受到業內外大眾的追捧。舞臺表現的多樣性作為流行手風琴演奏中最為突出的特點,成為業內熱點的討論話題。本文將以此為重點,針對現今流行手風琴舞臺表現的形式淺談一二。
【關鍵詞】流行手風琴;演奏姿勢;舞臺表現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手風琴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一段曲折而又漫長的時期,從曾經一度到達巔峰的輝煌,到停滯不前、發展緩慢的低迷階段,再到現今迎合時代與潮流發展應運而生的多元演奏風格與形式,中國手風琴藝術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已經進入專業化發展的軌道。流行手風琴作為在中國誕生時間并不長的一種新的手風琴藝術形式,由于其外形絢麗、演奏模式極具獨特性的特點,受到了業內外人士的關注。從2006年流行手風琴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大眾視線中到今天,不知不覺中中國流行手風琴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十多年之久,在這蓬勃發展的十年中,從它的琴身外觀、音樂風格,到它的舞臺表現形式都呈現出了多樣化的類型。筆者身為一名手風琴演奏者及教育者,將從舞臺表現的角度,談一談對流行手風琴舞臺表現形式的思考。
對于手風琴來說,舞臺表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坐姿演奏,單人、多人,配合聲樂或其他樂器等形式我們已經屢見不鮮。鑒于流行手風琴相比于傳統手風琴體積小、質量輕的獨特優勢,使得在舞臺上配合著編排的肢體動作進行站姿、走動的演奏,成為了我們眼前一亮的、有樂器獨特性與創新性的演出形式。由此,這種形式與傳統的坐姿演奏成為了現今流行手風琴并列而行的兩種主要的舞臺表現形式。縱觀現今國內流行手風琴賽事及音樂會的演出,我們能夠看出流行手風琴的舞臺表現形式正在向這兩個方向逐步發展。
一、坐姿演奏形式
坐姿演奏是手風琴最基本的演奏姿勢,也是此樂器最為適合人進行演奏的姿勢。在學院派及許多高校里的流行手風琴演奏中,坐姿演奏仍然是其中的主流演奏方式。流行手風琴在坐姿演奏時,持琴的基本姿勢與操作方法與傳統琴演奏并無太大差別。由于流行手風琴演奏曲目多為法國輕音樂、阿根廷探戈、爵士等充滿流行元素的音樂風格。就其表現而言,與傳統琴相比,不同之處在于演奏中所運用的技巧與肢體語言的表達。例如就肢體表現而言,流行手風琴在演奏中為了加重節拍的重音感,常常會加入跺腳的動作,以及在一些切分、重音轉移或不均分節奏型中增加肢體節奏的帶動性,以增強音樂的表現張力;彈奏延伸感樂句中時常會加入抬腿、肢體延伸等動作。整體來講,相比于傳統手風琴在坐姿演奏中,由于流行手風琴琴體重量輕的特點,將其放在身上約束感會大大減少,音樂演奏中身體活動更為便捷。因此,為了滿足流行風格樂曲的表現,需要更為夸張的肢體表現為支撐,在音樂的表現力與情感的張力上要求更高。
流行樂曲風格的演奏實際上給予坐姿彈奏手風琴提出了更多的專業技術與整體演奏能力上的要求,對于專業流行手風琴演奏者而言,演奏中不僅要注意音樂風格的把握,演奏技巧的展現,還需要肢體語言與音樂的協調融合,各條件缺一不可。演奏技術是無論何時都不能夠忽視的,它是所有演奏問題的重中之重。對于流行手風琴而言,兼顧手上演奏技術的同時,如何安排肢體表現并能與音樂更好地結合,從而提升作品演奏的表現力,也是整場表演中需要特別關注的要點問題。在保證手上技術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什么時候加入什么樣的身體語言最為合適?在坐姿演奏中,由于演奏姿勢的局限性,怎樣的肢體設計與安排能夠在符合樂曲表現的同時能與觀眾產生更為強烈的共鳴?這些問題都要時刻深深印在演奏者的頭腦中。以現今國內流行手風琴演奏家曹野、譚佳亮、許笑男為代表,多數采用坐姿演奏,雖然坐姿演奏從肢體表現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在他們三人的流行手風琴作品演奏中,觀眾不僅能聆聽到音樂的旋律美,更多的是能夠從視覺中欣賞到舞臺表現中的視覺美,這種視覺美不在乎于舞臺的布景或燈光等外在舞臺道具,而是通過自身精湛的演奏技術,結合豐富、夸張的肢體語言與音樂風格、旋律、節奏本身進行的融合與協調、一致,是演奏者自身對于流行音樂的內心感受的外在表達。
二、站立演奏形式
流行手風琴是依托時代發展所造就的新的手風琴類型,故其必然擁有一定新的屬性特征。流行手風琴顧名思義,其主要演奏作品為流行風格。說起古典,普遍人對于古典都有著“曲高和寡”的印象,流行二字相比于古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創新與標新立異,所以,在流行的演奏中常常會有更多更為新鮮的元素加入其中,以追求達到大眾的喜愛與認可。流行手風琴由于樂器重量輕,方便攜帶走動,以及曲目風格演奏的需要,出現了改變以往坐姿演奏的舞臺演出新形式——站姿演奏,這對于以往傳統手風琴演奏形式來說,是舞臺演出形式中的一種突破。
采用這種演奏形式時,演奏者自身的走動及肢體表現是舞臺表現一方面,除此以外,為了進一步增加舞臺效果的觀賞性,常常會伴隨以燈光、LED大屏幕、電子音樂伴奏以及絢麗的演出服裝作為輔助道具。燈光可以隨著音樂的情緒進行色彩及明暗的交替變換,屏幕也會跟隨音樂的演奏搭配適合的視頻或畫面,為觀眾帶來聽覺與視覺的雙重感受。這些充滿現代元素的舞臺連接了手風琴與流行音樂、手風琴與聲光電多媒體舞臺的展現,形成了迎合大眾審美需求、突出舞臺審美的流行手風琴舞臺演出形式。
站姿演奏使手風琴演奏者擺脫了坐姿演奏中不能夠舞臺走動的束縛,給演奏者提供了更為自如的表現空間,整個舞臺都變成了音樂表現的一部分。對于流行手風琴站姿演奏的形式來說,舞臺的走位、動作表現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樣也是演奏專業技術的體現。演奏者除了需要考慮樂曲,還要精心安排腳下的步伐、設計舞臺的走位,多人演奏時隊形的變換等。演奏者可以通過舞臺的走動、位移輕松表現音樂,還可以使其與觀眾進行更好的互動、交流。
配合著走動的方式進行演奏,或多或少會對演奏者風箱及觸鍵的控制有所影響,所以,相比于坐姿演奏,在曲目的選擇上不會將具有高超技巧與難度的作品作為選擇重點,而會偏向于旋律清晰明朗、輕快活潑或旋律線條舒展的音樂作品,這樣風格的作品可以更好地與演奏者舞臺的走動、隊形的變換相契合,從而讓表演更具通俗性,讓欣賞者融入音樂中。
三、結語
流行樂曲通常作品短小,旋律流暢,由于這樣的音樂特點,流行風格容易讓人產生流行就是業余、它的技巧更為簡單這樣認識上的誤會。手風琴也是同樣。流行手風琴的出現讓許多人重新燃起了學習手風琴的熱情,有更多人開始接觸流行手風琴作品。鑒于這樣的現象,就容易讓流行手風琴絢麗的外表、演奏者華麗的服裝、舞臺絢麗多彩的燈光遮蓋掉最本質的、最重要的根——演奏技術。筆者認為,無論任何演奏,技術始終是演奏表現的主心骨,是一切表現形式最強有力的支撐。所以,在流行手風琴教學與演奏中不能忽視演奏技術的重要性,,無論是何種舞臺表現形式,坐姿也好,站姿走位也罷,都不能僅僅追求外在的形式,要先談技術,再談情感與肢體表現。讓流行手風琴在健康、正確的道路上繼續發展壯大,相信這不僅是筆者的愿望,更是中國手風琴界廣大同仁的殷切期望與夙愿。
參考文獻
[1]李聰.中國手風琴音樂多元化發展的再思考[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3(1).
[2]楊博華.中國流行手風琴音樂的發展[J].音樂創作, 2014(11).
[3]曹洋.目前我國流行音樂教育現狀之思考[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8(3).
[4]王朝剛,王匯涓.論手風琴基本演奏技巧訓練觀念與方法的更新[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0(3).
作者簡介:陳琛,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