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軍
(山西省古交市中醫醫院,山西太原0302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功能性紊亂疾病,具有上腹痛或脹、早飽、噯氣、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同時還會伴有失眠、焦慮等癥狀。該病主要以女性患者為主,特別是處于更年期的女性,此類疾病的特點是持續時間長、反復性強,給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會帶來精神負擔[1]。本研究觀察舒肝養心湯治療更年期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氣郁結證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古交市中醫醫院收治的95例更年期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氣郁結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3例和觀察組52例。對照組年齡46~63歲,平均(47.9±4.6)歲;病程0.5~6年,平均(4.5±1.8)年。觀察組年齡44~66歲,平均(45.7±3.8)歲;病程0.5~7年,平均(4.9±1.5)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符合肝氣郁結證的辨證標準,胸脅或少腹脹滿竄痛,噯氣頻繁,吐酸,口苦咽干,咽部如有物梗阻感,失眠多夢,煩躁易怒;近2年內未服用抗抑郁藥物;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內鏡檢查無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糜爛、腫瘤等器質性病變,未發現食管炎。
1.3 排除標準 有腹部手術史;有糖尿病、結締組織疾病,以及精神類、神經系統疾病。
2.1 對照組 口服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10mg/片)治療,每次1片,每日3次,飯前30~40min服用,治療4周。
2.2 觀察組 口服舒肝養心湯治療,處方:柴胡、白芍、當歸、木香、酸棗仁、遠志、甘草、浮小麥、大棗各7g,合歡皮12g。該方的主要功效為舒肝養心,安神定志。煎服方法:將中藥用500mL冷水浸泡30min,煎至300mL,早晚各1次,每次150mL,治療4周。
兩組患者在服藥期間禁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
3.1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表明焦慮、抑郁狀態越嚴重。
3.2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消失,疾病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均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1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8.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更年期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氣郁結證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S A S評分和S D 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 A S評分和S D 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 5)。治療后,兩組S A S評分和S D 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S A S評分和S D 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 5)。見表2。
表2 兩組更年期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氣郁結證患者治療前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更年期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氣郁結證患者治療前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S A S評分S D 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 25 3.9±5.7 3 2.6±4.6△▲ 5 7.8±4.5 4 4.8±5.4△▲對照組 4 35 3.6±4.2 4 3.8±5.4△ 5 7.3±5.9 5 2.3±4.2△
更年期綜合征主要是由雌激素分泌過少導致的疾病,女性出現更年期癥狀通常在45~65歲,此時女性會出現較大的心理波動,常表現為焦慮、失眠、抑郁等癥狀[2],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常見病,主要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病等因素引起,情緒的變化也是引起該病發生的重要原因。由于患者長期處于精神緊張及抑郁狀態,胃腸分泌的消化液也會有所降低,進而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更年期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氣郁結證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上腹痛、腹脹及早飽等,同時還伴有失眠、緊張、抑郁、焦慮等癥狀。
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該藥可以直接作用于胃腸壁,加強胃腸道的蠕動和張力恢復,但是無法緩解患者失眠、抑郁等癥狀。中醫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于“痞滿”“郁證”等范疇,發病部位在胃、肝、脾,其中肝郁是發病的條件,脾胃氣機阻塞為發病的基礎,治療原則為疏肝理氣,和胃降逆[3]。研究認為,該病在發病初期主要以肝郁氣滯為主,多由情志不遂、勞倦傷脾、寒溫失調等因素造成[3],與西醫心理精神因素致病比較相似。氣血生化乏源,必窮極于腎,致先天腎失于充養,又“肝腎同源”“肝盜母氣”,多種因素均可引起腎氣不足,腎精虧虛,倘若時間過長,就會出現脾腎兩虛癥狀。中醫認為胃居中焦,主受納腐熟水谷,其氣以降為順,肝主疏泄,氣機以調暢通達為用。通常情況下,脾氣上升和胃氣通降需借助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完成。肝與胃,生理上為養疏互賴,病理上則為郁塞互礙,土郁則木壅,故一臟不和,兩臟均病。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指出“木之性主疏泄,食氣入胃,全依靠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泄水谷,滲泄中滿之證在所難免”,進一步說明肝與脾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之間的密切關系[4]。
根據更年期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的病因病機,在治療上應疏肝解郁,調理氣機。舒肝養心湯方中,柴胡升發陽氣,疏肝解郁,利于脾氣上升;當歸、白芍養血柔肝,養肝體以助肝用;甘草柔肝緩急止痛;枳實、木香理氣消脹;合歡皮、炒棗仁、遠志對于更年期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導致的失眠、心悸等癥狀具有顯著療效[5]。舒肝養心湯在控制脾胃升降時,能夠保證氣血生化的正常運行,起到寧心安神的作用。文云星[6]以96例肝氣郁結型焦慮癥患者為觀察對象,采用對比分析法對舒肝養心湯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54.17%,且患者心理狀態良好。
綜上所述,舒肝養心湯治療更年期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氣郁結證臨床效果突出,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