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波,王 鑫,楊 程,包卿兵,王 偉,張長庚,何國華
(南京中醫藥大學泰州附屬醫院,江蘇 泰州225300)
泌尿系結石是臨床常見疾病,多反復發作,超過50%的結石患者在首次接受治療5年后復發[1]。輸尿管結石常引起腰腹部劇痛、惡心嘔吐、血尿、膀胱刺激等癥狀,疾病進展時會繼發腎積水、感染、輸尿管狹窄等并發癥,引發腎功能損傷,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影響。目前輸尿管結石常規選擇微創手術、體外碎石及藥物保守治療,部分輸尿管結石在保守治療或藥物治療后可成功排石,減少手術治療帶來的創傷及費用。臨床對輸尿管下段小于6mm 的結石,常采用藥物保守治療[2],臨床常用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治療。本研究采用清熱通淋活血排石湯聯合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診于泰州市中醫院泌尿外科的120例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62例)和對照組(58例)。對照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17~69歲,平均(42.32±8.26)歲。觀察組男35例,女27例;年齡16~71歲,平均(40.17±9.4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經泌尿系B超或/和CT、尿常規等檢查確診:單側輸尿管下段結石;結石長徑≤6mm;病程小于2周。
1.3 排除標準 妊娠期女性;既往有同側輸尿管開放手術史者;腎功能不全者;服藥后腎絞痛不能緩解者;輸尿管梗阻合伴感染、膿腎或尿膿毒癥者;孤立腎者;心力衰竭者;輸尿管多發結石者;近期使用鈣通道阻滯藥者。
2.1 對照組 采用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口服治療[安斯泰來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81,0.2mg/粒],每次0.2mg,每日1次。治療1~8周,隨訪8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清熱通淋活血排石湯治療。藥物組成:金錢草15g,車前子10g(包煎),炒雞內金10g,海金沙10g(包煎),石韋10g,醋三棱10g,醋莪術10g,懷牛膝10g,炒王不留行10g(包煎),茯苓10g,滑石10g(包煎),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2次分服。根據患者證型加減用藥:下焦瘀滯證加紅花、桃仁;腎氣虛證加杜仲、補骨脂;腎陰虧虛證加熟地黃、麥冬;氣虛證加黃芪、白術;腎陽虛證加肉桂、肉蓯蓉片、巴戟天;血尿加用小薊、白茅根、生地黃。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囑每24h 飲水量2000~3000mL。如出現腎絞痛癥狀給予布桂嗪或哌替啶、阿托品或654-2肌內注射。治療1~8周,隨訪8周。
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排石情況、腎絞痛及血尿發生率;觀察消化道、發熱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排石情況比較 觀察組排石率為88.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排石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排石情況比較
(2)腎絞痛及血尿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腎絞痛發生率、血尿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表2 兩組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腎絞痛發生率比較[例(%)]
近年來,隨著人口增長、生存環境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泌尿系結石發病率逐年升高[3],輸尿管結石的終生患病率為10%~15%,是急診科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4]。輸尿管結石常引起劇烈腰部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尿頻、尿急、尿痛、血尿,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輸尿管結石的治療方案有觀察等待、藥物治療、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和輸尿管鏡碎石術。國外研究顯示,結石大小、部位等因素會影響保守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排石率,1%的患者因疼痛使用止痛藥而出現不良反應,近5%患者因病情惡化而需要再次住院[5]。體外碎石術及輸尿管鏡碎石術均對機體有一定創傷,且輸尿管鏡碎石術后部分患者留置雙J管有不同程度的腰腹部疼痛、血尿、膀胱刺激癥狀、尿路感染等并發癥,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療費用。與微創手術相比,藥物治療輸尿管結石可避免相關不良反應,研究顯示,若無感染或嚴重梗阻等禁忌證,采用坦索羅辛作為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治療10mm 大小的輸尿管遠端結石療效明顯,其作用機制為坦索羅辛通過選擇性阻滯α受體,減輕輸尿管痙攣,降低輸尿管壁張力,有效緩解腎絞痛相關癥狀,促進排石[6]。研究發現,輸尿管中段、下段的α1受體分布存在差異,越靠近輸尿管遠端α1受體分布越多[7]。坦索羅辛通過對膀胱三角區和前列腺部位的α受體作用,減輕輸尿管結石下移至遠端時的不適癥狀[8]。沈仕興等[9]采用排石湯聯合坦索羅辛可促進輸尿管結石鈥激光碎石術后排石,縮短碎石排出時間,提高排石率,有效提高手術療效,減少住院費用。研究證實,應用α受體阻滯劑結合西藥或中藥治療輸尿管結石臨床療效顯著[10-14]。
泌尿系結石屬中醫“石淋”范疇,表現為膀胱刺激癥狀、排尿不暢、血尿或尿中排出砂石,發作時有腰腹部疼痛,伴惡心嘔吐等癥狀[15-16]。《諸病源候論》記載:“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水下澀,數而且澀,則淋瀝不宣,故謂之淋,其狀,小便出少起數,小腹弦急,痛引于臍。”《丹溪心法》認為石淋病機為腎虛膀胱濕熱,初為熱淋、血淋,久則結為砂石[17]。結石為有形實邪,阻礙氣機的正常運行,故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臨床多因腰腹部疼痛、血尿、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就診,辨證多屬濕熱下注、氣滯血瘀。中醫認為飲食不潔,起居失常,濕熱蘊結,日久煎熬雜質形成石淋。現代醫學認為機體代謝過程中組織、細胞脫落及尿量減少、尿液停留等因素逐漸成核、結晶形成結石。濕熱下注為主,日久氣滯血瘀,治則為清熱利濕,利尿通淋,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本研究采用清熱通淋活血排石湯治療,方中金錢草、雞內金、海金沙、車前子清熱利濕,利尿通淋;滑石滲濕利竅,能促進尿液和結石排出;雞內金健胃消食,通淋化石,可改善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茯苓利水滲濕,健脾,促進排尿并改善胃腸功能;石韋利水通淋,治痛淋、血尿,緩解血尿及膀胱刺激癥狀;醋三棱、醋莪術破血祛瘀,行氣止痛;懷牛膝、王不留行活血逐瘀通經,利尿通淋,促進排石;炙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全方運用活血、破血、祛瘀之法,共奏清熱通淋、活血化瘀、排石之功。研究發現,活血化瘀法可減輕結石刺激輸尿管局部所引起的炎癥反應,同時具有消結石作用[18]。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能提高排石率,縮短排石時間,降低腎絞痛及血尿發生率,且治療期間無不良反應發生。
綜上所述,清熱通淋活血排石湯聯合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臨床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