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瑩
(焦作衛生醫藥學校附屬醫院,河南 焦作454000)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好發于老年人。患者骨折后需要長期臥床并處于被動體位,加上老年患者通常存在臟器功能衰退、抵抗力降低及營養狀況不良等問題,需要更長的恢復時間,并發癥發生風險更高[1]。康復快速理念由丹麥外科醫師KEHLET 首先提出,通過改良現代化的護理手段、優化圍手術期各種傳統護理措施,減輕或消除外界刺激,縮短康復時間[2]。隨著現代護理學的不斷發展,快速康復理念逐漸應用于臨床護理中。本研究評價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圍手術期應用基于快速康復理念的中西醫結合護理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焦作衛生醫藥學校附屬醫院行手術治療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9例)和觀察組(41例)。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60~78 歲,平均(68.2±4.8)歲;順粗隆骨折23例,逆粗隆骨折11例,粗隆下骨折5例;合并高血壓病12 例,糖尿病14 例,冠心病18 例,慢性支氣管炎9例,其他4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19 例;年齡61~77歲,平均(68.3±4.9)歲;順粗隆骨折24例,逆粗隆骨折12例,粗隆下骨折5例;合并高血壓病11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18例,慢性支氣管炎10例,其他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骨病臨床研究》[3]中相關診斷標準;經X 線片檢查確診;閉合性骨折;單側骨折;合并慢性基礎性疾病控制穩定;精神正常。
1.3 排除標準 陳舊性骨折者;骨腫瘤繼發骨折者;髖關節炎、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
2.1 對照組 在圍手術期采用傳統西醫護理。①術前:協助患者辦理入院手續,做好術前宣教工作,告知患者手術方式;加強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適當疏導;維持病房環境清潔,定期通風;完善常規檢查;按手術要求進行備皮。②術中:手術當天在手術室前迎接患者;按照常規手術要求擺放體位;術中按照醫師要求配合手術。③術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若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師處理;觀察引流情況,記錄引流出入量,避免水電解質失衡;叮囑患者清淡飲食,要求家屬協助準備膳食。隨訪4個月。
2.2 觀察組 在圍手術期應用基于快速康復理念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隨訪4個月。
(1)術前 ①情志干預。骨折多突然發生,患者短時間內難以接受,加上年齡影響,患者心理負擔較大。醫護人員要及時與患者溝通,疏導患者不良心理情緒。②術前訓練。教授患者床上排尿的方法;講解腹式呼吸的方法,增強呼吸功能;指導患者進行有效排痰,避免術后呼吸道堵塞。③健康知識教育。向患者和家屬詳細講解骨折原因、手術方式及預后效果等,增強其治療配合度。
(2)術中 麻醉前告知患者麻醉方法;麻醉時使用輕柔的語言安慰患者,緩解其緊張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醫師操作,縮短手術時間;加強對血氧飽和度、血壓等生命體征的監測,準備好急救用品。
(3)術后 ①膳食管理。老年患者多存在骨質疏松癥,且脾胃虛弱,耗氣失血,因此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宜增加高蛋白、高纖維及高能量食物的攝入量,適當增加雜糧、蔬菜的食用量,預防便秘。②疼痛干預。保持舒適體位,適當抬高軟枕,防止患肢受壓;移動患者時避免推、拉、拖等動作;換藥與穿刺時動作要熟練、輕柔;謹慎使用哌替啶等鎮痛藥物;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慢節律呼吸等松弛訓練方式。③并發癥預防。預防便秘:患者保持仰臥體位,均勻散開五指,使用掌揉法順時針按摩腹部,每次10min,每日2次;服用麻仁潤腸丸,每次1~2丸,每日2次。預防肺部并發癥:嚴密監測患者呼吸功能;采用低半臥體位,指導患者學習有效的呼吸與排痰方法;針對低效排痰患者,每2~3h排痰1次,必要時采用霧化吸入稀釋痰液,加快排痰速度。預防下肢靜脈血栓:術后使用軟枕墊高患肢,輕柔按摩患肢,加快血液循環;觀察患肢是否出現發紺、厥冷、蒼白、麻木等癥狀,出現異常時及時處理。預防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期間增加飲水量;定期開放尿管,進行膀胱收縮、舒張功能訓練;每日清潔會陰,避免逆行感染。④康復訓練。早期使用“丁”字鞋及皮牽引等方式維持患肢外展中立體位,避免過度外旋。早期從踝關節屈伸與旋轉,逐漸轉變為膝關節屈伸,然后小范圍屈伸髖關節,循序漸進。
3.1 觀察指標 ①術后康復情況。術后康復情況包括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負重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②術后疼痛情況。術后3d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兩組患者疼痛情況[4],分值為0~10分,分數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7分;重度疼痛:≥8分。中重度疼痛率=(中度疼痛例數+重度疼痛例數)/總例數×100%。③并發癥。住院期間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便秘及尿路感染。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負重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表1 兩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重度疼痛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例)
(3)并發癥發生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出現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老年群體常存在骨質疏松癥狀,跌倒或輕微碰撞時就可能發生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為臨床常見的髖關節損傷,骨折部位在股骨頸基底至小粗隆水平間,該部位雖然血液運行豐富,愈合難度低,但由于肌肉附著,容易出現髖內翻、畸形連接、跛行等問題[5]。目前臨床通常采用手術治療該病,但患者常伴有心、肺等器官疾病,術后容易出現并發癥,護理難度高[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負重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中重度疼痛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基于快速康復理念的中西醫結合護理可改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減輕術后疼痛,減少并發癥。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快速康復理念在泌尿外科、婦科及骨科等科室手術護理中均有應用,通過采用多學科協作護理措施,以減輕手術應激反應,減少術后并發癥,中西醫結合護理有利于實現快速康復的目的[7]。術前通過情志護理與健康知識教育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減輕應激反應;術前訓練可增強患者術后適應能力,增強術后恢復的信心。術中麻醉前護理可緩解患者緊張心理與應激反應,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應激暴露,加快術后恢復速度。術后預防并發癥能降低并發癥對患者手術效果的影響。因患者長期臥床,活動量減少,胃腸道蠕動緩慢,津液虧虛,難以將胃排空,容易出現便秘,通過按摩等措施使胃腸道蠕動,可預防便秘[8]。康復訓練可維持患者體力,加快機體血液運行速度,促進機體恢復。與圍手術期傳統護理比較,基于快速康復理念的中西醫結合護理可發揮中醫護理、西醫護理的協同作用,明確護理目標,提高護理措施的科學性、全面性、適用性,加快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圍手術期應用基于快速康復理念的中西醫結合護理可加快患者術后恢復速度,減輕術后疼痛,減少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