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軍,師麗莎,于鵬波,胡冬娟,王二霞
(山西省陽城縣中醫院,山西 晉城0481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多以四肢感覺和運動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目前臨床認為其發病機制可能與代謝異常高糖毒性損傷、氧化應激、線粒體損傷、炎癥反應、神經生長因子缺乏、神經細胞及神經膠質細胞凋亡等多種因素有關,尚無根治的治療方法[1]。本研究運用自擬黃芪木瓜方聯合西藥治療DPN 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陽城縣中醫院內一科收治的70例DPN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24例,女11 例;糖尿病病程3~19年,平均7.2年。研究組男23例,女12例;糖尿病病程4~20年,平均6.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診斷標準參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臨床診療指南》[2]和《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糖尿病病史明確或確診為糖尿病;合并有肢體感覺、運動異常表現;神經電生理檢查提示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減慢。
1.3 排除標準 頸腰椎病變(神經根壓迫、椎管壓迫、頸腰椎退行性病變);腦血管疾病;格林-巴氏綜合征;嚴重動靜脈血管性病變;藥物性神經炎;肝、腎功能不全等引起的代謝毒物對神經的損傷。
2.1 對照組 給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及藥物降糖治療。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同時給予甲鈷胺膠囊(山東魯抗醫藥集團賽特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0414)口服,每次0.5mg,每日3次。連續治療12周。
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自擬黃芪木瓜方加味治療。藥物組成:黃芪30g,木瓜15g,山藥10g,薏苡仁10g,生地黃10g,五味子15g,丹參15g,葛根15g,雞血藤15g。濕熱者加黃柏10g,連翹15g;血瘀甚者加三七粉6g(沖服),紅花10g;陽虛者加巴戟天10g,桂枝10g;腎虛者加杜仲10g,補骨脂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連續治療12周。
3.1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測定并比較兩組患者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變化情況。
3.2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基本緩解,SNCV和MNCV 恢復正常或增加5m/s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減輕,SNCV 和MNCV 較前增加5m/s以下;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神經電生理檢查基本無改變。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SNCV、MNCV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NCV、MNCV 均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SNCV、MNCV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比較(m/s

表1 兩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比較(m/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DPN 臨床以四肢病變較為多見,下肢較上肢多見,且呈進行性加重,自病變遠端逐漸向近端發展,甚則感覺完全消失,出現肢端潰爛和壞疽,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4]。目前西醫治療本病尚無特效療法[5],常對癥給予維生素B1、甲鈷胺、硫辛酸、活血化瘀的中藥制劑等藥物治療,以期達到營養神經、抗氧化炎癥損傷、改善微循環的目的,但治療效果不佳。
DPN以四肢遠端麻木、發熱、發涼、疼痛、蟻行感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于中醫“消渴”“痹證”等范疇,主要病機為氣陰虧虛,痰濕、瘀血阻滯。由于氣虛運化無權,津液輸布無力,痰濕內生,不能溫運血液,瘀血內停;陰虛生內熱,熱邪煉液成痰,痰濕、瘀血阻滯脈絡,肌膚失養,不通則痛,不榮則痹。本病以氣陰虧虛為本,痰濕、瘀血為標,虛實并見,痰濕、瘀血夾雜,纏綿黏滯,治療時益氣滋陰恐助濕戀邪,燥濕活血又恐耗氣傷津。自擬黃芪木瓜方具有益氣養陰、化濕通絡、舒筋活血之功。方中黃芪、山藥補氣生津;生地黃、五味子養陰清熱;木瓜、薏苡仁化濕通絡;丹參、雞血藤活血祛瘀;葛根生津舒筋。全方扶正而不滋膩,祛邪而不傷正,使正氣復,津液存,痰濕祛,血脈通,血痹得通,肌膚得榮,在此方基礎上隨癥加減,無論寒熱虛實均可使用。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及微量元素,具有抗自由基氧化損傷,增強免疫力,抑制血栓形成,擴張血管,提高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作用[6]。《本草正》記載:“木瓜,用此者用其酸斂,酸能走筋,斂能固脫,得木味之正,故尤專入肝益筋走血。療腰膝無力,腳氣,引經所不可缺,氣滯能和,氣脫能固。”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木瓜有抗炎消腫、調節免疫、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修復細胞功能等作用[7]。丹參主要成分為丹參酮及維生素E等水溶性物質,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綜上所述,在西醫治療基礎上聯合自擬黃芪木瓜方加味治療DPN,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可明顯提高神經傳導速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