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病期飲食禁忌,俗稱忌口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并有系統的理論指導。有一類為腥膻類。

山東淄博古方中醫疑難病研究所中醫指出腥膻指腥而膻的味道:
難聞的腥味。晉·葛洪《抱樸子·明本》:“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為道者必入山林,誠欲遠彼腥膻,而即此清浄也。”《西游記》第七二回:“那長老聞了一聞,見那腥膻,不敢開口。”
指肉食。《梁書·文學傳下·劉杳》:“天監十七年,自居母憂,便長斷腥膻,持齋蔬食。”唐·徐夤《溪隱》詩:“絕卻腥膻勝服藥,斷除杯酒合延年。”孫中山《建國方略·以飲食為例》:“歐美之人所飲者濁酒,所食者腥膻,亦相習成風。”
腥膻類食品主要有魚類、貝殼類、鱉類等水產品,例如草魚、鯽魚、帶魚、鰻魚、田螺、扇貝、花甲等。海魚、無鱗魚(平魚、巴魚、帶魚、比目魚、鯰魚、泥鰍、鱔魚等)、蝦、蟹、海味(干貝、淡菜、鮑魚等)。
還有一些肉類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鹿肉等。
過敏性鼻炎、瘡癤、濕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炎患者,斑、疹、瘡、瘍等皮膚病患者忌腥膻類食物。外感風熱癥、痰熱癥患者忌腥膻類食物。在服用中藥期間也需忌食腥膻之物。由于這類食品中含有異性蛋白,部分病人格外敏感易產生過敏,從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