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要:2018年3月發生的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與20世紀80至90年代出現的日美貿易戰極為相似,本文根據日美貿易戰的歷史,對現有文獻進行梳理與歸納,對比分析了當今中美貿易戰的形成原因與導致的結果,以及未來應對中美貿易戰的策略。同時也對現已進行的研究做一個補充,對于我們更深刻的認識“貿易戰”,應對“貿易戰”,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日美貿易戰;中美貿易戰;匯率
中圖分類號:F71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9-0017-03
自2018年以來,中國和美國貿易戰摩擦頻繁,不斷升級,中美貿易戰備受關注。我們了解到,20世紀80年代時美國也曾對日本發動過相似的貿易戰,但目前全國范圍內關于日美貿易戰和中美貿易戰的對比研究還比較少。本文將對現有文獻進行梳理,清楚對比日美貿易戰和中美貿易戰的異同,通過日美貿易戰與中美貿易戰對比,提出應對中美貿易戰的策略。
一、日美貿易戰對日本金融穩定的影響
(一)日美貿易戰的簡單過程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一躍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此時,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卻逐年擴大。美國以為減少對日本的雙邊貿易逆差為由,對日本發動了長達30年之久的貿易戰。這便是日美貿易戰爆發的直接原因。至于日美貿易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則是因為當時日本的優勢產業過強,許多高端產品都對美國的市場和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嚴重威脅了美國的相關產業。所以,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美國發起了貿易戰。
日美貿易戰爆發時,由于日本的大量出口貨物都是依賴于美國市場,在整體的較量中,日本處于劣勢。當時的日本考慮到要盡量維護日美的關系,所以并未進行堅決的反制,而是一味地妥協,盡量的滿足美方要價。1985年,日本被迫與美、德、法、英簽署了廣場協議。廣場協議簽訂后,日元瘋狂升值,使得日本出現了瘋狂的經濟泡沫。此時,日本政府采取的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經濟泡沫破裂,最終導致日本經濟全線崩潰。最后,日美經濟爭霸以日本戰敗宣告結束,日美的貿易摩擦使日本付出了慘痛代價,使日本的經濟和社會都陷入了長期停滯。
(二)日美貿易戰對日元匯率的影響
1985年,日本被迫簽署了廣場協議。圖1顯示,從1985年開始,美元大跌,日元不斷升值,日元匯率瘋狂上升,不斷創出新高。1985至1988年間,折線斜率最為陡峭,日元升值速度最快,據統計其間日元兌美元升值了近90%。此后,日本采取多種措施來防止日元升值,1989年至1990年日元匯率略微降低,但仍未遏制住日元持續升值的態勢。1991至1995年間,日元繼續升值,速度相對變緩。1995年日元匯率上升至日美貿易戰爆發以來最高值,11月日美匯率出現了1美元兌101.8478的匯兌比例,此時,日元的升值幅度約為1985年廣場協議簽署時的三倍。
(三)日元匯率波動對日本國內的影響
1.進出口
由于日元匯率的急劇上升,導致日本國內物價普遍升高,國外物價相對較低,從而使得日本的進口增加。相反,日元匯率的上升,導致日本國內的生產者生產成本增加,出口優勢降低,從而使得以日元計價的出口增速大幅下滑。除此之外,1960—1990年,美國分別使日本與其在紡織品、鋼鐵、彩電、汽車以及半導體等眾多行業簽訂自愿出口限制協議。日美的非對稱依存關系,使得日本不得不維持對美出口秩序,減少對美出口,也導致日本相關產業出口數量大幅減小,使日本許多出口企業的利潤都受到了巨大影響。
2.投資
由于日元匯率的急劇上升,導致了國內的生產者生產成本增加。為應對國內生產者生產成本的上升和美國的出口限制問題,日本相關企業加大了對外國的投資。到1989年,日本的對外投資總額由1978年的48億美元增加到了675億美元。日本對外國投資的增加,不僅帶動了日本的出口,促進了日本產品出口市場的多元化,而且還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從而使得國內產品的成本優勢增加,加快了日本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步伐。不過,匯率的波動是一把雙刃劍。日元匯率的上升及外匯儲備的增加,也使得國際資本大量流入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瘋狂的刺激了日本的股市和房地產投資,導致了日本眾多的資產價格泡沫。
二、中美貿易戰對中國金融穩定的影響
(一)中美貿易戰的簡單過程
由于中國制造業的不斷升級換代,中美的貿易結構由互補結構轉變為競爭結構,極大的動搖了美國先進制造業的地位。2018年3月美國政府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以“公平和對等貿易”為由,向中國發動了貿易戰。其根本目的卻是打壓中國高新科技發展,阻礙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進一步鞏固美國的霸權主義。
中美貿易戰爆發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由2018年6月15日,中美正式宣布互征關稅——7月6日,美國宣布對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8月23日征稅范圍擴至500億美元——9月18日,征稅范圍又擴至2000億美元。
2018年12月1日雙方決定停止升級關稅等貿易限制措施,不再提高現有針對對方的關稅稅率,不對其他商品出臺新的加征關稅措施。雖然目前的貿易戰有所緩和,這對雙方而言都是一個極好的消息。不過我們也不能高興太早,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自己已經多次證明,他根本就不是一個可靠的談判對象,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如,美國政府今年5月時的中美貿易談判,美國兩次宣稱和中國達成了貿易協議,結果又都被特朗普親手廢掉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充分做好中美貿易戰長期化的思想準備。
(二)中美貿易戰過程中人民幣匯率的表現
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對我國采取的一系列貿易制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嚴重影響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使我國對美的出口產品相對滯銷,最終導致了我國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據上述數據顯示,中美貿易戰爆發后,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下跌。從6月份開始,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速度更是明顯加快,不斷創出新高。10月、11月和12月,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最大,90天內共有39天中美匯率突破1美元兌6.900的人民幣的情況。2018年11月1日,人民幣匯率貶至貿易戰爆發以來的極值,當天中美匯率出現了 1美元兌6.967人民幣的最高高度。之后,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有所下降,不過至今都未回到中美貿易戰前的匯兌水平。
(三)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國內的影響
1.進出口
由于美國強征高額關稅,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不僅使我國的進口成本增加,給我國的進口貿易帶來了負向沖擊,而且還使我國的出口出現負增長。因為中國出口對美國的依賴遠大于美國出口對中國的依賴,中國出口減少直接影響到中國進出口由順差轉為逆差。由于中國外向型出口企業出口受限、成本增加、貿易優勢減弱等等,導致了我國國內企業訂單減少和市場份額降低,最終導致許多企業面臨減產歇業、甚至兼并或破產的挑戰。
2.投資
由于人民幣匯率下降,使得我國進口成本增加,又因為美國的貿易制裁,使得我國出口也受限,從而使得我國人民幣銀根緊縮,投資也不斷減少。從融資環境來看,我國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大幅下降,連續幾個月下滑,持續創歷史新低,使企業融資變得更加困難。同樣,2018年5、6月的經濟數據也是幾乎全線走弱,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增速更是創下十多年來新低,使整個社會的消費受到影響。除此之外,此次人民幣匯率的下降不僅破壞了我國實體經濟,而且也影響了金融市場,使得國內的股票和金融資產價格均下跌。
三、中美貿易戰的應對策略
匯率是各個國家之間貨幣的兌換比率,是一個國家在國際活動中重要的綜合性價格指標,是實現經濟內外部均衡的重要工具,更是調節國際經濟競爭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在此次中美貿易摩擦中,匯率的波動對中國對美國的進出口貿易都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我們應重視此次人民幣匯率波動給我國帶來的影響。從長遠來看,應對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的匯率波動我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大對進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
在如今,因中美貿易摩擦我國外貿需求不足、我國出口已經受到不良影響,經濟發展也受到了打擊。不少企業會感覺到資金的壓力,我國政府應加大對進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和綜合援助,以降低匯率波動對我國的影響。譬如,在匯率波動劇烈時,給予進出口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以減輕匯率波動對進出口企業的影響和企業的負擔,提高它們應對國際競爭的能力。同樣也應加大銀行對進出口企業的援助,使銀行避免出現惜貸、斷貸等情況。盡可能的拓寬進出口企業的融資渠道,使其獲取較低利息率的貸款,幫助企業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出口業務占營收比例較大的企業也可以開展遠期外匯業務,通過外匯衍生產品對沖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二)提升我國的產品質量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新經濟的繁榮大部分是基于科技的應用,但是基礎技術研發卻存在明顯短板。我們都知道中國企業的出口產品中,初級產品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且十分缺乏國際競爭力。如何改變這一現象?我們應當加強企業對自身品牌和產品質量關注,加大對企業研發資金的投入,通過自主創新不斷提高提升產品的質量,增強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只有保持產品的高性價比,使消費者缺乏其他可替代產品,才能使我們的出口貿易有較大優勢,有效的降低貿易戰匯率變換給企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拓寬我國的外貿市場
針對我國經濟中外資占比較高以及中美貿易戰持續進行的客觀情況,首先我們要借鑒日本的投資經驗,一邊加強對美國的直接投資,有效緩解國際貿易摩擦,而另一邊要開拓更多的外貿市場。通過多種合作關系加強與周邊國家、非洲和中東等地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了一種新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合作方式。增加對這些國家的投資,以帶動國內相關產品的出口,來降低我國對美國的貿易依賴性,從而降低匯率變動對我國產生的影響。
(四)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經濟影響是十分顯著、持久以及深遠的。在當前形勢下,我們需要讓人民幣實現國際化,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企業進行國際經濟活動更方便。為了加強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我們不僅應該加大對“走出去”企業的支持力度,為他們提供全方位、多樣化的金融服務。而且也應該充分利用中國國際貿易的有利條件,在國際貿易中推廣用人民幣貿易來結算,使得人民幣可以跨越國界流入其他國家。當人民幣被更多國家接受和我國企業的進出口可以減少用外幣結算時,我國的匯率風險,匯率波動對我國貿易的影響也就大大的減少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我們需要掌控好節奏,使之成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日美貿易戰中,日本的大量出口貨物都依賴于美國市場,日方只能盡量約束自身行為來滿足美方要價,以及日本政府的政策有誤,如“廣場協議”單方面注重了對美國的協調,而對自身利益考慮不周以及錯誤的貨幣政策等等,最終導致貿易談判以日本的讓步告終。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吸取了日本的教訓,奉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自我為主,循序漸進地出臺政策措施,引導經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蘇慶義.中美貿易戰將如何演進[J].世界知識,2018(15):55-57.
[2] 劉思岑.試論中美貿易戰走向何方——美日貿易戰給我們的啟示[J].時代金.
[3] 李耿鋒.匯率波動對中美貿易的影響[J].發展改革理論與實踐,2017(7):54-58.
[4] 夏胤磊.中美貿易摩擦及對策研究——來自日美貿易戰的啟示[J].國際商務財會,2018(4):58-60+78.
[5] 張靜文.以史為鑒:美日貿易戰的啟示[J].金融博覽,2018(9):60-61.
[6] 陳樹志.日本應對日美貿易戰策略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價格月刊,2019(2):25-29.
[7] 蔡 浩,高 江,李海靜.中美貿易戰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J].銀行家,2018(8):40-43+6.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