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梅(口述) 陳霖(采訪、整理)
今年8月,鐘秀梅作為福建省首批獲得“共和國建設者”療休養資格的勞動模范之一,來到北京,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到北京的第一天,央視的《朝聞天下》給了鐘秀梅一個大鏡頭:她身著畬族傳統民族服飾,十分搶眼。后來,鄉親在電視上看到了鐘秀梅,特別興奮,給她打電話:“你又去北京啦!”
10年前,鐘秀梅作為畬族代表受邀赴京,參加2009年國慶大閱兵觀禮活動。今年9月,《環球人物》記者在福建三明見到了鐘秀梅,她根據組織安排正在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黨校進修學習。聊起那次閱兵經歷,她數次脫口而出:“親歷閱兵是我一生最大的榮耀。”
參加閱兵觀禮之前,各地市推薦一批候選人,其中就有我。當時填表、政審、評先評優,花了幾個月。這批人經省政府會議研究同意后,報到國務院,最終定下參加閱兵式觀禮的福建人有8名。
我們從福州出發,9月28日到京,住在京西賓館。29日,我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表彰大會,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集體接見并合影留念。
在合影的環節,我運氣很好,前面兩排是中直各部委的領導,我站第三排。中央領導同志過來時,前面的部委領導都讓開了,讓我們這一排的人跟中央首長一一握手,有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習近平同志當時是國家副主席,我也和他握手了,他在福建工作 17年,握著他寬厚的大手,就像見到親人,心情真的特別激動。
30日晚,國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56個民族各有一個代表出席,我是全國唯一的畬族代表。參加國宴的人都收到了時任總理溫家寶的簽名請柬,我們福建去的8個人中,只有我和領隊的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于廣洲以及民族與宗教事務廳的領導參加了國宴。
我坐在252號桌。當時《新聞聯播》要拍攝國宴,我們那桌的正上方就有個攝像頭,正對著我,后來新聞播出后,就有我一個大特寫。我的鄉親們看到了,非常高興,鄉政府的同事趕緊把這個鏡頭用錄像機錄下來,刻在光盤里。
參加國宴是個特別高的待遇,我很好奇地研究菜單上每一道菜。有幾道菜我印象特別深刻,比如茭白鮮蔬。當時我工作的青水畬族鄉在高山上,以農業為主,提出了建設“萬畝煙、萬畝菜、萬畝茶”三個萬畝工程。發現茭白鮮蔬就是炒蓋菜稈時,我就想我們那兒是天然的反季節供應地,蔬菜的品質很好,如果也能上國宴,那鄉親們可就不愁賣了!
畬族是全國人口較少的民族,當時總共也才70多萬人。我能代表畬族,感到特別榮幸。我在第二天的閱兵式上就感受到了我身上的民族烙印。
“十一”那天,我們清晨起床,國賓車送我們到天安門,6點多就開始安檢,過了兩道,到觀禮臺就8點了,那時已經有很多學生先到臺邊上了。
我的座位是在西觀禮臺,天安門廣場兩邊分列著民族團結進步柱,柱子很高很大,一共有56根,代表56個民族。離觀禮時間還早,我們都去找自己的民族柱。我找到畬族的柱子,底座是蓮花座,蓮花代表和平、團結;中段是“中國紅”,很鮮艷。我和民族柱合影留念。
那天太陽非常大,進場參加閱兵式時不能打傘,我就涂了厚厚的防曬霜。盡管汗如雨下,但因為激動和興奮,我也就忘記了炎熱。
10點鐘,閱兵開始了。首先走過的是徒步方陣,有老軍人、空軍、海軍、陸軍等,隊伍特別整齊,一陣一陣腳步聲鏗鏘有力,方陣就像海浪一樣,一浪推著一浪,特別壯觀。我是女同志,尤其關注女兵方陣,她們真是英姿颯爽!接著是裝備方陣過來了,看到精良的武器裝備逐一亮相,心中充滿了自豪!后來飛機方陣,一陣陣轟鳴聲從頭上掠過,氣勢恢宏。
此前,我在電視上看過閱兵直播,在現場和不在現場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國家強大我們才能看到這樣宏偉的閱兵式。那一刻我深切地意識到,國家強大是跟每個人息息相關的。
參加2009年的國慶閱兵觀禮,某種程度上也讓全國人民知道了我的家鄉。
勤勞是畬族人的優秀品質。小時候,我就是我們生產隊最勤勞的女孩,每逢春耕,很早起床割牛草,盡管還要去讀書,但工分一點沒少掙。我是青水畬族鄉畬族的第一個女中專生,畢業后先是在一所廠礦小學當老師,后來調到永安市婦聯,又通過公開選拔考試,到一個高山鄉任副鄉長。2004年,青水畬族鄉要選一個少數民族干部擔任鄉長職務,因我在原有的崗位上工作做得不錯,組織考察了我,于是我成為青水畬族鄉的第一個女鄉長、第一個女書記。

2019年9月11日,鐘秀梅在福建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

畬鄉勝境。(青水畬族鄉政府提供)

好收成。(青水畬族鄉政府提供)

60周年國慶招待會請柬。
剛開始,鄉親一看:“怎么來了一個女同志?”他們懷疑我的能力。當時鄉政府欠了工程隊1500多萬元的工程款,工頭擔心我這個新鄉長沒能力還,跑到我辦公室要錢,打地鋪賴著不走。我告訴工頭,我不會“新官不理舊賬”,所有的債務都認,請他寬限些時日。我讓政府辦公室貼出告示,只要是鄉政府欠的債,在限期內大家可以把憑據拿到財務室登記,新鄉長會讓財務逐步做出還款安排。工頭看到我的誠意,在我的辦公室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走了。
為了兌現還債的承諾,鄉長選舉完成后的第二天我就坐上車直奔省城爭取資金扶持。從要資金到要項目再到要政策,這是我在青水畬族鄉學到的重要一課。民族鄉一般都地處偏遠,發展滯后,當年的青水畬族鄉也不例外:青水位于閩西北三明永安市的東南面,平均海拔700多米,有21個行政村,很多地方不通公路。我剛去時,要從永安市出發,走307省道,途經大田縣的桃源鎮,再經過711縣道,才能到達青水畬族鄉,總共得耗3個多小時。交通不便給青水畬族鄉的發展帶來了很大阻礙,永安市是福建的十強縣,青水畬族鄉則被稱為“富人的窮孩子”。
711縣道是青水連接泉三高速的唯一通道,我意識到它拓寬改造可以幫助青水的發展。2009年,我一度在省交通廳掛職,了解了國家對道路交通的扶持政策,比如省財政轉移支付政策——保證少數民族鄉可直接拿到省的財政撥款。財政廳廳長經常出席活動,只要有機會我就跑去找他,說:“廳長啊,我們青水畬族鄉是農業鄉鎮,沒有工業,是富人的窮孩子,其他民族鄉有轉移支付政策,我們還沒有,很難發展起來。”然后我遞上事先準備好的請示件。
有天晚上,我聽說省財政廳要研究民族鄉轉移支付政策,興奮極了,第二天一早就蹲到財政廳廳長辦公室門口等著,看到廳長來了就沖上去:“廳長,我再給您匯報一下青水畬族鄉的情況吧!”然后再遞上我寫的材料。后來,財政廳終于給了青水畬族鄉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剛開始是每年50萬元,后來經過多方努力達到每年400萬元。
拿到了錢,我們還清了債務,在各級領導的幫助下,又建設和開通了環鄉道路。我們還完善農業基礎設施,遷建民族小學,進行古民居保護和畬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青水畬族鄉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還兩次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