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徽·霍壽喜

夏季最顯著特征是氣溫高,人們常常關注高溫天氣對健康的影響,殊不知,夏季高濕度、低氣壓等天氣對人體的健康危害也很大。
高濕天氣。當環境溫度較高時,人體就要借汗液的蒸發來排出熱量。此時,空氣濕度就顯得特別重要。濕度一高,汗液蒸發速度很慢,人身上就有一種黏糊糊的感覺,很不舒服。如果高溫伴著高濕,還容易發生中暑現象。濕度過大時,人體松果腺體會分泌出大量松果激素,使得體內甲狀腺素及腎上腺素的濃度相對降低,細胞就會“偷懶”,人就會感到無精打采,萎靡不振。長時間在濕度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還容易患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濕痹癥。
低氣壓天氣。氣壓下降時,大氣中氧分壓、肺泡的氧分壓和動脈血氧飽和度都隨之下降,導致人體發生一系列生理反應。機體為補償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環,出現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現象。由于人體缺氧,還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和無力等癥狀,神經系統也會發生障礙,甚至會發生肺水腫和昏迷,這就是通常說的“高山反應”。日本的醫療氣象專家研究發現,大多數肺結核患者咳血、血痰加重的程度與低壓環流天氣有密切的關系。患者病情惡化時,有90%是在低壓環流形勢下發生的,有半數以上是在低壓過境時發生的。所以,夏季雷雨之前,由于氣壓較低,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會異常難受,正常人也有一種抑郁不適之感。而這種憋氣和壓抑,又會使人的植物神經趨向緊張,釋放腎上腺素,引起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同時,皮質醇被分解出來,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血管易發生梗塞,血糖值也可能急升。
熱風天氣。烈日炎炎的盛夏,熱風頻吹也容易引起疾病發作。牙科醫生注意到,每逢熱浪襲來之時,牙齦炎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如果連續數日吹熱風,牙周膿腫和牙疼病人就顯著增多。當暖風頻吹、天氣干燥時,慢性咽炎也常常急性發作。暖低壓過境后的三天內,頭痛病人大幅度上升。此外,夏季吹干熱風時,腦中風病例增加,而吹濕熱風時,心臟病和關節炎患者的病情明顯加重。醫學研究證實,當暖氣流向冷氣流流動時,人體置于冷熱兩種氣流交界之中,如果調節功能不強,體內的生理平衡會就被打破,從而引發、加重疾病或使原有病灶復發。
雷雨天氣。夏季是雷雨天氣的高發季節,雷電發生時,多數人都會產生程度不同的恐慌,尤其是那種聲音巨響的“霹靂雷”,最容易造成驚嚇,夜間發生時,肯定會影響睡眠,同時,還可能誘發或加重多種疾病(以精神類病和心腦血管病為主)。雷電誘發心腦血管病,固然有心理恐慌的主觀原因,也有客觀的氣象原因。雷電天氣時,氣壓一般較低,而低氣壓影響人體內氧氣的供應。所以,心腦血管病患者平時就要注意適當鍛煉、科學飲食、勤量血壓,雷電來臨時,要保持平靜心態,一些急救的藥品要帶在身上。雷雨天也是哮喘高發的時段。有研究發現,雷雨天哮喘患者來醫院的頻率較平時會增加15%。另外,夏季雷雨天氣的溫度和濕度都非常適合真菌、霉菌等過敏原的繁殖和生長,加上氣壓較低,空氣中飄浮的過敏原濃度就會明顯升高,從而容易誘發哮喘病。因此,哮喘患者雷雨前盡量減少戶外活動,下雨時不能門窗緊閉,而應該保持通風,自然風可以帶走或沖淡室內的過敏原。雷雨之后如出現太陽暴曬、溫度升高,出門時不妨戴上口罩,以防過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