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榮華

醫學上把手抖稱作“震顫”,是一種癥狀,是身體一個部分表現出不隨意的有節律的顫動。功能性震顫多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過度勞累等情況下發生,是由于腎上腺分泌水平暫時增高所致,只要多加休息便能恢復,一般不需要治療,如果影響到日常生活,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服用安定類藥物,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器質性震顫是由于病理因素引起的,是一些疾病特別是腦血管病的先兆,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旦出現手抖的情況,要及時就醫,查明病因,正確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腦功能障礙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良、腦細胞衰退會影響生理功能,多表現為微小動作的手抖,尤其寫字時更為明顯,用力的大動作,則不一定會發生顫抖。若某一血管梗塞,除手抖外,還會有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手抖的癥狀會隨年齡的增加和血管硬化的加重而加重。這一類手抖治療的重點在于治療血管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癥,另外還需戒煙忌酒。
預期焦慮癥 引起心理反應的焦慮會導致震顫的發生。而震顫出現又進一步強化預期性焦慮,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小腦半球疾患 維持人體活動的協調和穩定是小腦功能之一。如果小腦發生病變,極易出現“意向性震顫”,即靜止時不抖,運動時出現。令其指鼻尖時,手發抖且指不準確,同時還可合并眼球震顫、走路時呈醉漢步態、動作不協調,間或耳鳴、失聰等。此時,需作磁共振或誘發電位等檢查,找出病源,及時正確地處理。
特發性震顫這種病的病因不明,主要累及上肢和頭部。主要表現是做精細動作時出現手抖,如寫字、持筷子、扣紐扣等。情緒緊張、疲勞時手抖更明顯,于精神松弛或休息時減輕或完全消失,神經系統檢查除手抖外無其它異常。喝酒后癥狀可減輕。特發性震顫進展緩慢或不進展,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
帕金森病腦內錐體外系疾患之一,病灶在大腦深處的丘腦基底節處,主要是缺乏多巴胺。典型的癥狀是一側或雙上肢遠端出現不以意志為轉移的抖動,緊張激動時加重,安靜時消失。